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厂商 > 人物访谈 > 对话业内专家 庞庆华庞青年穆勒三角关系揭秘

对话业内专家 庞庆华庞青年穆勒三角关系揭秘

大家车网 2011-06-21 23:35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对话业内专家 庞庆华庞青年穆勒三角关系揭秘(2)

  梅松林:在中国市场,虽然整体车市出现下滑,但是豪华车已经进入快速的发展通道,这是他们最好的机遇。庞大和青年的目的也不是想拯救萨博,而看上这个品牌在中国有利可图,在他们看来这种利益大于风险。

  苏晖:SUV、越野车在中国发展的非常好,至少有5年以上的发展期,萨博在中国有机会。

  《21世纪》:庞大和青年联合萨博,会面临怎样的挑战?

  孙健:挑战在于,如何尽快在短期内扭亏为盈、形成它的规模,后续投入大量的资金来恢复产品研发,后续产品的开发很重要,另外就是如何立足于全球市场。

  梅松林:他们最大的挑战就是要用最快的时间获得成功,因为三方的经济实力都不强,萨博还在供血的阶段,庞大虽然很大,但是它与国内的整车企业相比,庞大作为一个上市的经销商企业,它的抗风险的能力不是很大,青年汽车虽然在客车方面取得成功,但是它在乘用车领域还在投入阶段,成果还没有显现。

  在这种情况下,三方必须短期取得成功,马上盈利,如果这点能做到,他们未来的机会是很大的。双方可以利用各方的资源优势,走向一个正循环,否则很容易走向分离,多方的合作要么是正循环的放大,要么是负循环的放大。

  苏晖:主要的风险在于,庞大的链条过长,铺的摊子过大,中国汽车本质上还是政策性市场,一旦国家出现调控,庞大就会比较困难了。

  《21世纪》:庞大拯救萨博的道路这种模式的优劣在于?有什么借鉴意义?

  孙健:可复制性不强,因为一大批整车企业是不愿意让营销企业进入的,庞大做的这种尝试在汽车领域比较少见,但是在消费品行业有了先例,比如kappa(卡帕),渠道商动向,也是卡帕的代理商,后来就参股了卡帕,获得了卡帕在中国的经营权,并且快速在中国取得成功,这可能是庞大学习的一个案例。他们先走渠道这条路,然后参与生产,但是服装行业比较简单,不能直接与汽车行业进行对比。

  梅松林:这种模式最大优势是,作为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庞大,可以把对市场的了解,反馈到产品的引进、本土化、生产阶段。不利的方面在于,合作的三方会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而流通领域和生产制造、研发产品的分离,主机厂把销售公司分开,目的就是尽量不让其他环节的利益对当前的决策产生影响,也就是说,如果分销商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从主机厂要很多政策,把自己发展壮大,生产商的利益必然会受到影响。

  苏晖:庞大拥有全国的网络和汽车经销的经验,它可以尝试,但是一般的经销商尝试没有任何意义,庞大是一个个案,不是所有的经销商都可以走庞大这条路,那是走不通的。

  斯巴鲁模式:要看谁来复制

  《21世纪》:虽然中国市场出现了下滑,但是最近进入中国市场的小众品牌很多,其中就包括双龙,在经历了与上汽的姻缘之后,您如何看待以SUV专家著称的双龙、这样的小众品牌在中国的机会?小众品牌在中国汽车目前的大背景下,如何成功?

  孙健:小众品牌到中国来,是因为中国巨大的市场。现在人们也开始追求个性和品质,个性化肯定是未来的一种必然趋势,目前,中国市场每个产品单一车型的销量所占的比例在降低,所以说车型和品牌越来越多,因此小众品牌在这样一个大的市场里会找到机会。

  梅松林:庞大的老板还是有战略眼光的,分别选择了萨博和双龙,前者是豪华车后者是SUV,虽然中国车市出现了下滑,但是这两个细分市场上涨的势头依然非常强劲,即使不是进口车SUV品牌,增长也非常强劲,双龙虽然不是国际上一流的SUV品牌,但至少是一个很专注的品牌,而且在韩国市场打拼了很多年,应该在中国市场有一定的竞争力。

  苏晖:选择双龙也是看中了中国未来SUV和越野车未来的发展空间,双龙没有斯巴鲁这么大的影响和名气,同样的品牌、同样的车型、同样的城市,小众品牌能否成功的关键还要看谁去经营,庞大已经具备了巨大的渠道优势,具备运作双龙的前提和基础。

  《21世纪》:有人认为斯巴鲁在中国取得的成绩,主要是走了一条集中优质产品(不求大而全)、渠道相对密集(特别是与其他的进口品牌相比)的战略,因而取得成功?斯巴鲁的道路是否是小众品牌在中国进口汽车市场取得成功的“模板”之一?

  梅松林:比如双龙这样的品牌,必须要找到一个非常强的本土合作伙伴,品牌本身不是很强大,必须依赖中国本土强大的分销渠道,打出知名度才能在市场站稳脚跟,避免了资源的分散和浪费,避免了经销商水平的参差不齐,从这个角度来说,斯巴鲁选择庞大应该是走了一条捷径。

1 2 3 4 5

责任编辑: 张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