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厂商 > 人物访谈 > 苏波:深入思考 加快汽车工业发展方式

苏波:深入思考 加快汽车工业发展方式

大家车网 2011-04-18 15:13 来源:腾讯汽车

苏波:深入思考 加快汽车工业发展方式(1)

[导读]2011年4月18日,上海车展高峰论坛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创新-未来-新形势下的产业展望”。以下是来自工信部副部长苏波的发言。

主持人:谢谢!现在进入本次论坛的主旨演讲环节。刚才几位嘉宾都在讨论中国的汽车工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面临的希望和机遇。我想这两年的中国汽车工业就像一个高速奔跑的巨人,在经过这样的快速成长之后,现在奔跑的步伐多少放缓了。这也不是坏事情,经过这样的高速成长之后,我们也许正需要深入地思考一下。最需要想清楚的是现在我们中国汽车工业和中国的车市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到底是怎样的。现在我们非常荣幸地请到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副部长苏波先生。掌声有请!

工信部副部长苏波(查看原图)

苏波: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4月的上海,春光明媚。2011年上海国际车展高峰论坛在此举办。我谨代表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近几年我国汽车产销规模迅速扩大,2010年汽车产销双双超过1800万辆,连续第二年位居全球第一位。下面我想谈一下入世以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些特点,并对十二五汽车产业发展的总体形势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第一,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些特点

1. 十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成绩斐然。十年前,也是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国家经贸委在天津展开了汽车工业十五规划座谈会,我在大会上以在竞争中成长在开放中发展为主题,对汽车工业十五规划主要内容进行解读。规划提出的必须在竞争开放中自主发展的方针。在当时引起了相当大的争议,认为步子迈得过大,后果难料。现在看十年前由国家经贸委发布实施的我国汽车工业十五规划,应对入世战略思想完全正确。这个规划除对汽车工业发展速度预测显得保守以外,鼓励竞争、扩大开放、自主发展、调整结构、提高素质、为汽车工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促进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过去的十年可能是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空前绝后的时期。2010年汽车产量占全球汽车产量7760.99万辆的23.5%,2000年这一比重还不到5%。汽车工业总产值由2000年3612亿,到现在增长了10倍。

2. 自主创新取得了积极的成果。2000年我国的主要汽车产品以引进为主,2005年不仅新车新上上市频率大幅度增加,目前主要自主品牌的轿车生产企业已基本具备了整车设计和发动机、变速箱关键总成的研发能力,我国形成了以自主开发、联合开发、引进技术及委托开发等多种形式,汽车产品的升级换代不断提速。

3. 新能源发展。各类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我国汽车的油耗明显降低,经过近十年的自主研发和示范运行,我国的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子控制关键技术领域取得明显进步。纯电动汽车开始小规模投入市场。

4. 汽车行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以大企业为龙头,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进行兼并重组,如一汽和天汽的重组,等等,大型的企业规模迅速扩大,带动了产业集中度的提升。前三家企业的生产集中度2010年达到49.1%。前10家企业的生产集中度达到87%。

5. 长期制约汽车工业发展的零部件生产水平有了较大提高。零部件设计制造水平不断提高,一批有比较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已实现规模生产,并且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的采购体系。

6. 走出去战略取得了初步成效。2000年我国汽车出口仅1.5万辆,2005年达到17.3万辆,2010年汽车出口56万辆,平均增速达到28%。从2005年开始我国汽车产品的贸易由逆差转为顺差,彻底扭转了持续几十年的逆差状态。国内很多企业开始在海外建厂,主动参与兼并重组,比如说吉利收购沃尔沃。

第二,十二五我国汽车工业面临的形势

国际环境看,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既孕育着新的机遇,也伴随着新的挑战。

1. 汽车产业的全球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纷纷采用全球采购,模块化供应方式,采用通用部件和平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 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则在汽车关键零部件领域发展高附加值的产品,在汽车设计、制造、测试以及管理和服务领域,更加注重应用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电子技术在发动机底盘、车身控制广泛应用,使得汽车在安全、能耗、排放和舒适性方面得到大大提高。

3. 是以节能和新能源为主攻方面的新一轮汽车产业竞争已经展开。大力发展和应用汽车先进节能技术,另一方面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上升为国家战略,大幅增加研发投入,加快推进产业化。

从国内的情况看,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但在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产品质量和水平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实现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1. 扩大内需战略的长期实施和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为汽车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需求。2008年全球汽车的千人保有量是144辆,而当年我国的千人汽车保有量是38.4辆。二三线汽车市场逐步成熟,需求潜力不断显现。

2. 汽车行业快速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约束越来越凸显。首先面临能源短缺的巨大挑战。2009年汽车消耗的汽油、柴油占国内消耗必须80%和40%。其次,汽车污染物的排放也对我国大气质量,特别是大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也越来越大,资源和环境约束的进一步加剧对汽车工业发展形成倒逼机制。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自主品牌综合竞争能力较弱,零部件发展滞后,产业组织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缺乏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集团。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十二五期间努力加以解决。

1 2

共 2 条1/2首页上一页1 2 下一页 末页

责任编辑: 许乐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