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09-04-30 18:27 来源:pcauto 作者:佚名
专访李春荣:七年修炼 打造品质风神车(2)
——为什么选择C级车作为第一款自主上市车型?
太平洋:请您大致谈一下眼前这款即将量产的新车。
李春荣:我们的新车将在上海车展上发布,5月份在东风乘用车公司的生产车间下线,然后很快就上市。我们内部称之为C级车,车长4500毫米,轴距2610毫米,采用1.6L发动机,目标客户是时尚、活力的年轻人。我相信,凭借东风多年的积累,这款车将成为2009年中国十大最受关注的新车。
太平洋:东风在自己的第一款量产上市车型上,为什么会首先考虑中级轿车,而不是中高级轿车或入门的小型轿车?
李春荣:首先选择什么车型入市是很有讲究的。我们分析了中国市场,4500毫米长、排量1.6L的车型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在39%-40%;而D级车,即车长在4700毫米左右、排量为2.0L的,其市场占有率则在18%-19%;B级车,即车长在4300毫米左右,排量在1.3L左右的车型,它们的市场占有率在19%左右。这三者加起来,就成为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车型体系。对于它们中间的任何一方,之前都有人以首先推出的车型做过尝试。但无论从哪里出发都有风险。根据东风的特点,我们还是选择C级车作为第一款进军乘用车市场的车型。
东风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 李春荣
太平洋:现在选择C级车这条路,虽然说这个细分市场有39%到40%的份额,但我们也看到,这个市场的竞争是最激烈的,东风选择这个市场切入,有信心面对众多有实力的竞争对手吗?
李春荣:这也是我们再三考虑的问题。之前也有记者问过我类似的问题,我用一句话来回答。我说,2003年,中国有三千个做汽车的记者,我看你也是个新人,你怎么也加入了?说明你有这份信心嘛。所以说,只要你有实力就可以把事业做好。做汽车就看能不能找准目标,能够抓住客户需求就能够占据优势。
太平洋:这是否和前段时间出台的小排量车购置税优惠政策有关?
李春荣:我认为这是偶然中的必然。做什么样的车型和企业本身的品牌价值也有关,选择D级车作为突破口不是不可以,但在起步阶段,我们的品牌撑不住,消费者不相信。东风自成立至今已经生产和销售了近900万台车,东风风神品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价值,所以,更低起点的B级车也不是最适合东风乘用车的。
——对于“华系车”概念,是如何看待的
李春荣:有人问过我,你说你是“华系车”,那么其他自主品牌车就不是了吗?我说,别人是不是,这个我不评论,但我们的产品一定是“华系车”。“华系车”就好象中华武术,谁能代表中华武术呢?中华武术流派有很多,但少林和武当一定是最具代表性、最受认可的。
回到“华系车”的问题,判断是或不是都有标准。
第一,品牌,少林和武当都有千年历史积淀,都经过公众认可,东风在这方面也有着长期积累的,我们的东风LOGO在1978年就注册了,“风神”二字在1993年注册了,椭圆形LOGO在2002年也注册了,这一切都为东风品牌增加了价值积累。
第二,少林、武当都有独门绝技,比如铁布衫、梅花桩、武当剑等等,与其他汽车厂家相比,东风汽车也有很多独到之处,如国家级的监测中心、国家级的测试场等等,我们都具备了。
第三,少林、武当这样的知名派别都有众多弟子,我们东风汽车已经卖出了近900万台车,有了近900万客户。
目前的汽车市场已经有了德系、日系、美系、法系、意系、韩系六大车系,再加上我们的“华系车”,就形成汽车市场的“战国七雄”。
太平洋:是不是可以说,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们的“华系车”已经开始有实力向六大车系叫板了?
李春荣:还需要一些时间,但是在可预见的未来一定可以做到,我预计是八年。因为一个国家的文明是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比如说,远古时期,狩猎使用的是最原始的石器,后来发展到使用弓箭。再比如说,我们国家在20世纪30年代就可以制造缝纫机了,我们的经济实力已经具备了为缝纫机生产提供技术、原料成本等方面的保障;90年代,我们国家已经可以自己生产彩电,但很多消费者还是愿意买进口原装的日本彩电,因为在那个时候,日本技术的确比我们更先进,但现在,无论是国产彩电还是进口彩电,消费者都可以放心购买,因为我们的技术水准已经很先进了,能够让人放心了。所以说,依照中国经济和技术发展的速度,要不了八年时间,中国的汽车工业就能够达到他们的高度。
现在国家提出要搞我们自己的大飞机,这不是件容易事。我曾经到西雅图拜访过波音总部,我问他们预计中国什么时候才能造出像波音这样的大飞机。他们的领导说,三十年到五十年。为什么?第一,是否能保证三十万个零件组合起来的东西能跑起来吗?第二,就算跑起来没问题,你的成本能否控制下来?只能说,从中国经济发展的轨迹来看,中国汽车工业的强盛指日可待。
太平洋:东风目前正在合作的几个合资品牌对自主品牌有些什么帮助?
李春荣:东风合资品牌和集团内其他部门对我们都有帮助。我的团队中,20%是老东风人,40%是毕业后加入东风的人,还有40%是原来与东风不相干的人。他们来自不同区域,接受过不同的企业文化,在这里进行文化的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为东风乘用车服务。在本页浏览全文>>(共计3页)上一页123下一页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责任编辑: 可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