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行业研究 > 暴雨袭击曝出进入汽车社会的城市管理缺失

暴雨袭击曝出进入汽车社会的城市管理缺失

大家车网 2012-07-27 09:46 来源:网摘 作者:

7月21日一场大暴雨,让首都成为“灾区”。据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消息,暴雨使160.2万人受灾,经济损失116.4亿元,倒塌房屋1.07万间,37人死亡。

同时,数以万计的汽车“趴窝”在北京的多个主干道上、立交桥下、低洼积水处。京港澳高速出京17.5公里处严重积水,100多辆车被淹没在水下;广渠门桥下被淹的车辆中,有市民窒息死亡。于是,网友纷纷自制北京“积水地图”;安全锤、手电筒、急救包、逃生绳等都成了热门商品,淘宝安全锤的销量增加了近6倍;好朋友之间相互告知,最近下雨一定不要开车。

此时,我们不禁要问:在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为何一场大雨就让我们“弃车而走”、狼狈不堪?北京作为一个特大城市在率先进入汽车社会后,却面临交通不畅、基建落后、遇水则瘫。这一切令人反思:走向汽车社会,我们准备好了吗?

大雨曝出进入汽车社会的城市管理缺失

7月21日,京城遭遇了一场61年一遇的大暴雨,不但造成了全城的交通瘫痪,甚至有鲜活的生命在车内悄然逝去。回顾过去几年,每每遇到“灾难性”天气,进入汽车社会的北京,表现总是让人不尽满意,轻则交通瘫痪,重则城市内涝、市民伤亡。面对如此容易崩溃的城市交通,在现代化高速路上奔跑的城市究竟应该做何改进?除了认真修建下水道系统外,地面交通系统在面临极端天气时又该如何有效应对?

贾新光:城市建设和管理需改进

7月23日记者电话采访到了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贾新光。对于7月21日北京遭受的这次险情,贾新光认为它暴露了很多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问题,是值得城市管理者思考和改进的。

贾新光表示,首先,京城内涝的元凶之一是不少基础设施建设带有先天的缺陷,城市的地下排水系统设计缺乏对城市未来规划建设的预见性。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倾盆大雨的浇灌下,北京的故宫、团城等古代建筑群内并未出现大片积水,而在很多现代化的立交桥下、下穿通道内却是水满为患。他认为,有些工程明显设计不合理,如六里桥、莲花桥、立水桥等下沉式设计的立交桥,每次遇到雨情积水都堵,“有几个桥的下沉面甚至低于旁边的河面,是先天设计缺陷”。

其次,贾新光认为,大雨再次暴露了城市紧急应对系统不完善。

以大雨将至前的预警为例,气象部门将雨情的预警指数升级为橙色预警时,大多数北京市民并不知晓何为橙色预警,民众对极端天气危险性的认识和预估明显与政府脱节。

大雨发生后政府的紧急应对系统是否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呢?贾新光认为,在7月21日的情况下,城市管理者应该充分考虑到交通瘫痪的可能性,及时启动紧急应对系统,有效调度城市公交、大巴和轨道交通系统,方便路上的市民尽早抵达目的地;相关路段的收费站也应有一套针对极端天气的应急预案,当日出现的暴雨中车队大排长龙、水没轮胎时还在兢兢业业地收过路费,似乎“太不近人情”。

最后,就是普通驾驶者需要了解遇到紧急情况时的驾驶和逃生常识。在遇到水漫车身的情况下,如果汽车熄火,究竟该不该重启发动机,或者该何时重启,大多数驾驶者都不了解。

郎学红:城市应急预案宜更加具体

7月24日,记者电话采访了英孚思国际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郎学红。郎学红表示,北京此次遭受的险情再次暴露了城市道路设计、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的缺陷,更体现出城市管理的僵化和预警方案的不足。

回顾过去几年,北京的道路交通一遇到下雨就拥堵,低洼桥积水、大面积的交通瘫痪对于北京来说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对此,郎学红指出,广大市民能否得到政府关于改进基础设施的的承诺十分重要,而不是在大雨当天和事后进行相关的疏导抢险就够了。“要反省目前道路设计方面对降水的承受能力,对北京存在的问题经过专家论证后应有相应的改进措施,真正避免再发生类似事件。”郎学红表示。

从管理层面上看,郎学红认为7·21暴雨暴露出了预警不到位和管理僵化的问题。郎学红认为:“当大雨来临时,应该对一些易积水和易拥堵的路段进行提前预警和封闭。”管理上的僵化则表现在,当北京市市民自发组织车队疏散首都机场的滞留人群时,政府部门的表现就不够灵活,高速公路收费站依然对爱心车队收费,不仅如此,在机场也没有广播等手段来协助疏导滞留人群。“政府的应急措施应更有灵活性。”郎学红称。

最后,郎学红建议,随着汽车社会的到来,不仅是北京,所有城市对此类灾害天气的应急预案都应该更具体,并且从长期角度考虑该如何解决隐患,如何保证交通的畅通,至少是保障生命财产的安全。

车企微博支招汽车淹水如何逃生

7月21日北京大暴雨过后,报纸、电视和网络等媒体纷纷报道汽车淹水逃生办法。记者发现,不少汽车品牌发布官方微博,介绍驾车遭遇紧急情况的正确处理方式:江淮汽车官方微博发表了一条介绍自救逃生利器ResQMe的帖子。据介绍,这个小东西可方便地挂在车钥匙链上,内含一个刀片、一个弹簧冲击头,紧急情况下,驾驶员能迅速取下来用刀片切割安全带,依靠弹簧冲击头击碎车窗玻璃逃生。

德国大众官方微博连日来也频繁转发或发表微博,介绍各种紧急状况下的正确逃生方式。如《大众安全路》第3辑“虎口脱险”中,介绍了包括车辆翻滚、车辆着火、车辆落水等紧要关头的逃生办法。

北京现代官方微博也提醒驾驶者,“避免在发动机熄火的情况下长时间开灯或听广播;停车时间较长,也应该把不必要使用的电器设备(车内外灯类和音响、导航类等)的电源关掉,避免发生打不着火的时候”。

广汽传祺官方微博也转发了关于突遇汽车落水的五大误区和应对措施。

专家指出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近些年,我国经济与交通大发展带来了严重的交通安全问题,近期北京市突降暴雨所带来的交通安全问题引起业内专家的强烈关注。7月24日,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在京主办的“第六届中国道路交通安全论坛”上,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航介绍,2011年,全国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0812起,共造成62387人死亡,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在当天的研讨会上,来自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科技部、司法部、国家质检总局等相关部门及汽车交通相关领域的专家,以“提高安全意识,减少交通事故”为主题,深入探讨了国内外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经验,并达成如下共识:

第一,守法意识和安全意识薄弱是我国交通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通过利用先进的汽车安全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性。如由于疏忽所导致的尾随相撞事故和疲劳驾驶导致车道偏离而引发的事故,可以通过先进的汽车安全技术进行报警和回避。

第三,我国交通环境情况复杂,深入研究交通事故基础数据,有助于找到我国交通安全问题的症结。

第四,以实现“零事故的和谐社会”为目标,让所有的交通参与者共同努力,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改善我国的交通安全状况。

原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副局长、总工程师段里仁在会上发言指出,尽管我国道路交通死亡人数在2003年后出现下降趋势,但死亡人数仅次于印度,位居世界第二位;道路交通事故死亡占非病死亡的80%以上;我国与世界交通安全先进国家相比,最大的差距仍然在交通安全意识上。段里仁建议,应从教育、工程设施、交通管理、急救与救助等几个方面大力培育国人的交通安全意识,汽车发明百余年的历史经验证明:交通安全不是办不到,而是交通安全意识不到位。

责任编辑: 梁世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