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行业研究 > 半年治堵措施差强人意 更需唤醒民众自觉

半年治堵措施差强人意 更需唤醒民众自觉

大家车网 2011-07-22 11:28 来源:腾讯专稿 作者:

7月20日,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在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26次会议上作《关于进一步缓解交通拥堵工作情况的报告》称:“在机动车保有量比去年同期增长60万辆的情况下,今年上半年交通运行状况有所好转”,“平均拥堵时间减少1小时零5分钟,降幅达50%。”面对这样一份答卷,市民们理应向在北京治堵战线辛勤工作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但是在此前的北京交通委民意调查中,群众对治堵成效的认可度有限,最终认为“交通拥堵状况有所缓解”的只占全部投票者的46%,而且从6月中旬开始到7月3日“有所缓解”票却只有可怜的23%,“有所缓解”的三分之二投票者竟然是在7月3日晚到8日冒出来的,5天里88%的新投票者却会认为“有所缓解”。数据的矛盾是显而易见的。大家已经没有必要去考证调查数据的可信度。因为我们关心的是治堵实效措施,而非去热心玩数字游戏,拥堵绝不是数学家能解决的。

客观来说,综合治堵措施应该使北京的交通状况有了一些数量上的变化,但远达不到质的变化。堵的性质没有变,堵就是堵,少堵一半时间,也还是堵。行百里者半九十,先哲们在2000年前竟然为中国特大城市的赶路者留下这句潜台词,最后十里路堵在那里,耗费的时间很多情况下要比90里路还要长。

我们也绝不能五十步笑百步,如果我们全堵在路上,或许在队尾的那台车,还有可能掉头绕道而行,而在中间者,能做的只能是前后张望,渴盼有人送块“尿不湿”。

如果我们曾经感同身受,有过堵车的切肤之痛,每个人都应该积极主动响应配合政府的治堵措施,应该意识到治堵措施未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或许就有我们中一部分人的消极态度而导致。治堵不仅是政府的责任,更是每一位交通参与者、每一位社会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治堵尚未成功,政府仍需努力。老百姓也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为政府分一份忧,受益的是我们大家。以下几方面是笔者想到的,并不难做到,贵在坚持。

一是做好出行规划,做有效率的出行者。生活中,我们都曾做过盲目的行路者,没考虑过要干什么,为什么干,什么时间干,怎么干,就已经出发了。如果我们每天在出行前都看一看天气预报、路况信息,想一想重要日程,权衡好不同出行方式、路线的出行成本和效率,将家庭出行和公务出行统筹考虑好,一定会让每一次出行都更有效率。

二是因程选择方式,做绿色出行者。北京市政府所倡导和实践的“3510”(3公里步行、5公里骑行、10公里乘公交地铁出行)是一个具有参考价值的绿色出行方案。在服从效率的前提下,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以步代车,以慢行交通工具代替快速交通工具,而不是开车打酱油,不仅可以锻炼身体,放慢节怕,欣赏在历往行色匆匆时错过的风景。除了倡导利用大容量公共交通工具外,公民也可以通过自发合乘,将私家车微型公交化。

三是形成错峰出行意识。错峰出行,更多指的是一种组织行为,是政策措施设计下的一种集体出行变革,如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公司员工、学生几大人群上下班(学)时间段合理错开。但时间调剂相对自由的人群,如老年人也应该有这种理念,很多城市老人乘公交车免费,在交通高峰期,经常见到爷爷奶奶们上公园,上下车慢不说,经常上车门当成下车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共资源效率。试想,如果高峰时间减少一些无不要出行,就会有更多人愿意放弃驾车,私家车少了,交通情况自然会大为改观。所以,还是建议爷爷奶奶们多为下一代出行者考虑些。如若不然,就要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启动高峰时段,持老年证也要收费(那怕是象征性收取正常票价的10%或20%也好)这种经济调节机制,来向老年人强化高峰时段尽量少出行的公益理念。

四是树立大局观念、礼让意识。交通拥堵的一大诱因就是驾驶员、行人、乘客违反交通规则,乱停车,乱行车,乱穿越马路,不排队上车,每一个不良出行细节都可能成为导致交通拥堵乃至瘫痪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行车磕磕碰碰也是常见的事,尤其是不按交通规则行车情形下更易发生,有时本来就是小事一桩,但得理的不绕人,无理的要辩三分,事件升级,甚至会大打出手,拳脚相加,最终遭罪的不只是你们哥两个,还有一长趟儿兄弟姐妹在后边不知前方发生了什么。不想再说什么。唾弃!

拥堵与治堵,问题来自人民,解决就要靠全民,可以用全民博弈的理念来进行推导演绎,但更应通过全民自觉参与来解开这道锁,政府举措只是看似重要的一小部分。

责任编辑: 林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