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行业研究 > 双重压力下 独立自主品牌需“自救”突围

双重压力下 独立自主品牌需“自救”突围

大家车网 2011-07-18 07:48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

今年上半年,国内乘用车销量同比增幅仅为5.3%,而去年同期为41.3%。车市在持续了两年多的超速狂飙后,开始“刹车”。

同时,车市的分化也趋于明显,失去政策支持的自主品牌在与合资企业的竞争中明显落败,市场份额持续下滑。“虽然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进一步下滑,但车市还在增长期,大家都还有机会去分蛋糕,所以都不会承认自家会遭到市场淘汰。不过自主品牌未来发展应加快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才有胜出的机会。”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告诉记者。

双重压力

与合资品牌和豪华品牌相比,自主品牌在汽车消费市场一直面临尴尬,“我们现在都是赔本卖车,车型已经不能再优惠了,但是消费者还是不买账。”沪上一家自主品牌的经销商老总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长期以来,自主品牌的发展空间一直在中低端市场,销售10万元以内的汽车,主战市场大多在二、三、四线城市,凭借价格优势获得市场份额。而随着合资品牌不断将产品下探到三、四线城市,更有杀伤力的是合资品牌打造合资自主车型,直接把价格和市场下探到了自主品牌的主市场。

J.D. Power亚太公司7月份发布的2011年中国新车购买意向研究显示,消费者对于国产品牌的购买意向率从2009年的26%下降到了2011年的20%,对于产品质量的担心、负面的车主评价和评分以及亲友不推荐,都是造成意向购车人群对国产车意向率下降的原因。

但是,自主品牌仍然承担着中国汽车工业做强做大的任务。“自主创新是中国汽车工业今后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它直接关系到中国汽车工业今后的生存与发展,中国由汽车产销大国到汽车强国的过程最关键的因素就是自主品牌的发展。但是,过去10年国内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使得部分企业忽视了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中欧经济协会会长徐秉金在今年的第二届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博览会上呼吁。

突围

在消费者需求提升和合资品牌的挤压下,独立自主品牌该如何突围?

在《第一财经日报》联合盖世汽车网的调查中,参与调查的近3000名网友中超过56%的人认为独立自主品牌能坚持正向开发,通过不断的技术积累掌握核心技术,不要只满足于眼前的经济利益而放弃了企业未来发展的通盘考虑。另外,寻求差异化竞争,在个别细分市场寻求突破也得到了30%的高投票率,可见与合资品牌或者合资自主品牌正面交锋在业内多数人士看来并不是优先考虑的战略,与竞争对手错位竞争开拓细分市场,更是切实选择。

“长城汽车做汽车不一哄而上,而是把一个个细分市场当做一座座山头来进攻。现在发达国家汽车市场也存在一些在某个细分市场做得特别精的企业,虽然年产销不大,但是产品质量好,始终有忠诚的消费者。长城汽车就试图打造这样在某个细分市场可以排上第一的企业。”长城汽车副总经理商玉贵告诉记者。

在长城汽车的竞争对手以及供应商的眼中,长城汽车这几年走的步伐扎实,并且强调打造产品品质。正是生产消费者需求的产品,长城汽车才从一家皮卡生产企业发展到现在皮卡、SUV和轿车三种品类齐全的企业,2010年长城汽车销量接近40万辆。2011年上半年,在国内乘用车市场整体增速只有3%的情况下,长城汽车累计销售238395辆,同比增长39.9%。

而在完全收购DSI和沃尔沃轿车后,吉利也由此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吉利汽车自身的研发体系和品牌影响力得到了有效巩固,终端市场随着帝豪车系的成功推出也打开了新的局面。

提到独立自主品牌,就不能不提独立自主品牌的老大哥——奇瑞汽车。奇瑞汽车今年上半年销量增幅不大,但出口表现不错。据奇瑞汽车公布,奇瑞汽车出口上半年同比增长88.5%,已完成全年12万辆任务目标的59.9%,奇瑞不仅在巴西等一些区域市场销售,还在埃及等地建设工厂。奇瑞汽车总经理助理金弋波表示,奇瑞在国际市场的大幅成长,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奇瑞近年来在全球市场布局战略的成功,避免了因某单一市场的变化所造成的市场风险,提高了奇瑞的抗风险能力。

不管是提高产品品质还是对外收购来获取技术,最根本的还是要回归自主创新,自主研发,才有可能掌握核心技术,并且把技术应用到实际的车型量产上。

奇瑞汽车从2002年就意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2002年至今研发费用的投入已经超过100亿元,奇瑞坚持每年投入销售额的10%~15%作为科研经费,其中仅发动机项目上的投入就占了三分之一。

现在国内一些独立自主品牌基本上已经拥有产品研发成果,能够把技术研发运用到量产车型上,而且也初步提升了管理水平。“但是,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我们还没有拥有,在制造工艺和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上还有待提高,只有这几个方面都有所突破,再谈品牌溢价才有可能。”吉利汽车公关总监杨学良认为。

“不管一些企业如何开发产品和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最重要的是转变和梳理企业机制和管理模式。没有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一切产品积累和品牌建设都无从谈起。企业的基础比外在环境更重要,自主品牌未来的发展并不取决于政府,而是取决于企业本身。”中国汽车研究中心一位分析师告诉记者,“我认为一些国有企业首先要上市,然后用现代化的管理办法来管理企业,而不是一个人来决定企业如何发展。”

江淮汽车董事长左延安认为,“十二五”期间,独立自主品牌的竞争是一场选拔赛,“十三五”期间,独立自主品牌的竞争就是一场淘汰赛,谁胜谁输就能有所分辨。

责任编辑: 可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