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行业研究 > 取消限购将使汽车政策不具长远性

取消限购将使汽车政策不具长远性

大家车网 2011-06-27 11:09 来源:腾讯汽车 作者:

[导读]汽车行业不是万能药,也不是万恶之首。如何让汽车行业回归本位,如何让我们每个家庭的汽车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生活,是需要从政府层面到普通民众的共同思量的。

6月20日,《每日财经》报道,发改委等部门已将目前汽车消费市场的低迷状况上报给国务院,申请调整或取消各地限制汽车消费的政策,国务院对此报告的批复正在进行中。限购矛头直指北京。今年出台的“摇号”政策令北京汽车销售遭重创,更为严重的是,限购对消费信心的打击已蔓延至其它市场。汽车行业的博弈点来自于2009年出台的 《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划》中3年的扶持时限未到,对汽车消费的限制却风起云涌。在汽车行业遭遇重压之下,北京市正酝酿对老旧车型再次出手补贴,希望拉动置换车的销量,缓解对行业的打击。

此消息一出,反响巨大。最先是质疑此消息真假,但是,由于还处于博弈之中,不论是发改委官员,还是中汽协有关人员,均对此缄口,不作评论。

但是,所谓无风不起浪。每次有消息传出,过后就一定有政策,或早或迟。比如去年的限购,刚刚有风传,接着不过几天就迅雷不及掩耳地出台;比如08年的金融危机,刚刚传出对支柱行业的倾斜,接着几大振兴政策就出台。所以,大可不必以为是空穴来风,不妨看作是对民意的一种调查与摸底。

另外,一直顺水顺风的汽车行业,自去年限购,以及一些补贴政策到期以来,进入史无前例的大滑坡,非免让大家有些心惊。由于汽车产业链众所周知地长,又由于社会已经进入汽车社会,汽车成为基本的需求,所以,群起而异议,可以理解。

那么,到底是取消限购好呢,还是继续限购好?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就算此前的限购政策是个不合理的政策,是个头痛医头的庸医的处方,但是在头权且不痛别处痛的情况下,放下此处方让头继续痛,显然是个不可接受的处置。

但是,总不能就这样头痛医得别处痛,别处痛了再医别处吧。

这一点,还是得按中医说的,从整体上考虑,综合治理。

记得有一次,跟PSA乐万年一起聊天时他说,中国是个让他惊奇让他完全不理解却又非常着迷的国度,尽管也有许多的不好的地方。我说,大约中国就像是一个热带雨林中高速成长中的树木,得天独厚的自然与天然条件使得其疯狂生长,潦草,粗糙,野性,但明确地有着无限生机与可能。

对了,中国目前就是处于这样的阶段。不像欧洲,也不像美国,历史上,我们是个战乱频仍的国度,也就是新中国这几十年才处于安定之中。我们汉族人从来就是个只能考虑眼下生存的民族,不是我们不考虑长远,而是我们只能处于一定要活下去的境地。而如今也许不是这种情况了,可是我们思维的惯性所致,只顾眼前,不顾长远;急功近利,浮燥肤浅。但是我们却吃苦耐劳,忍受得了所有的恶劣处境——只要能活下去。所以,中国人又是最勤劳的民族。

但是眼下,环境不同了。我们却没有学会享受生活,没有学会尊重别人也没有学会尊重自己。建国时需要不计后果的孤注一掷,治国却需要规矩与耐心,而不是急功近利,朝令夕改。要有着为他人着想,为后代着想,当做千万年的基业做下去。

扯远了。还是说说汽车限购,这眼下的事怎么解决。就算要综合治理,也不能用作借口,放任其自己发展。

其实汽车行业是有现成的例子可以借鉴的。欧美人也许不承认中医,但是这些年,他们一直在说,要东方之道西方之术相融合。其实,人家在治理国家时,倒是采用了东方之“道”,不同的是,人家的“术”也非常到位。

先说人的因素。

还是以乐万年为例,他在博客上说,在他们法国,马路从来不会像中国这样拥挤无序,开车像比赛,像历险,险象环生:在马路上看到一辆车虎虎生威地一路违规超车,等过红绿灯时,他正好赶到,一看原来是个女生。女生开车也是如此威猛?来自法国的他大感意外。开车不按规矩,此其一。

驾校只为图利,并不管学员真实水平。前几年媒体举过一个例子,三环堵了,几条支路也堵了,绕到前面一看,原来是一个新手在空荡荡的马路上东摇西晃,后面是被他挡下的大排车队。所谓蝴蝶效应也。此其二。

昨天看北京台红绿灯节目,两个地方因为小擦小碰而横在马路上,不管后面的车被挡一大排,而大打出手。此其三。

小支路上,经常停满了汽车,本是双行道,却弄得只容行人通过,小支路发挥不了分流的作用,此其四。

小客车经常与公交抢行,不管是不是公交道,更不管公交上有多少人要为自己让路费时间。也没有带顺风客的习惯,一辆小车上一个人,几乎是常规。小车占用太多路面资源。此其五。

公车军车巨多,而且横行成风。上下班时,官员们需要接送,官员的孩子需要接送,司机就得至少多跑两趟路。更不说仗着官威军威滋事生非的。此其六。

再说政府因素。

北京城从来就不是白纸上建立起来的,说实话,老建筑已经不知道毁掉了多少。可是大家还在说,北京城就像摊大饼,越摊越大,而道路条件却改善有限。难道欧美国家就没有老城市?未必,人家的对于老城市的保护,我们望尘莫及;难道新兴城市全都要拥堵?东京、香港也没有北京堵成这样。

人们说,北京道路的增长跟不上车辆的增长。其实北京城的道路已经算是四通八达了,除了有限的比如西直门立交桥那样好看不好用的地方,基本还算是合理。

但是,单个地方的合理,在全局看来未必合理。各个区分区而治,人为的行政上的划区,造成了地理道市路的分隔。

地铁与公交远不到位。仅有的几条地铁线,缓解不了交通的压力。而地铁上经常人山人海,挤成了沙丁鱼罐头。这几年倒是开通了不少,但是却又不能成片成网,比如一号线与八通线,本就相联,却不能打通。一到上下班时候,四惠与四惠东的换乘,乌泱泱的人流多此一举地上上下下。公交专用道非常少,所谓的快线车也快不到哪里去,因为经常需要跟社会车辆争路,抢行。地铁换乘站点明显地绕而远,跟上海地铁站比比就知道。一号线就算是老线路了,可是后来建的线路,也要换乘人绕上半天,没有平均十五分钟,换乘不了。

反观杭州,人家的公交道还真是对位。有一次开着车,硬是比不上公交快。公关专用道上就算是空的,也没有社会车辆却占用。

公交地铁慢而难受,当然有车就要开。“宁可坐地小车里堵着吹空调,也不在公交地铁里流汗。”

既然是汽车社会,发生事故再所难免。可是我们对于救护的知识少得可怜。欧美国家事故救护已进入幼儿小学课程,而我们就算成人,面对事故也是束手无策。欧美国家里,自用的车里都有救护包,不是给自己用的,是备给路上可能的事故者用的,我们呢?

各部委之间,像是隔着十万八千里,像是治理着不同的国家。经常出一些互相背离的政策。要振兴汽车产业了,各相关部委都在出台振兴政策,弄得节能补贴几乎每个车型都可以拿到;汽车造成拥堵了,马上出台限购政策,生硬地一刀切,不顾是否合理合法,强权下面,无理可讲。要讲究环保了,新能源成风,各地都可以新能源为借口拿地要政策。短视,急功近利,外行管理内行,丝毫不考虑实际,不考虑长远。

且不说限购是否有违公民自由购买自己物品的权利力。而又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来直接规范。汽车评论员陈海军说:限购不仅与产业振兴规划矛盾,还有可能与国家法律精神是相违背的,全国人大正制订《行政强制法》规定:“法律中未设定行政强制措施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不得设立行政强制措施。”为规范行政强制设定权的草案还增加规定:“法律、法规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强制措施”。但是,强制法案还在制订出,不知道哪天出台。一旦出台,不知道这些地方性的限购将如何处置?

请不要以“再不限车,北京就堵得寸步难行”为借口。就算会成为现实,那也不是汽车的过错,而是相关的条件没能跟上。

为此,笔者特意电话咨询了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沈荣。他说,没有听到取消限购的消息。不过,就算取消又能怎么样呢?油价高企,公路不合理收费,停车费高涨,使用环境在一天天变得恶劣,就算放开了购买,也不见得汽车销量就会来个回升。阶段不同了。

是的。不要看到汽车销量下降,就立刻放开;不要看到道路拥堵,就立即限购。是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现在就取消限购,使得政策流于朝令夕改,没有长远性。就算要放开限购政策,这么层层提交上去,至少半年才能够有结果。这半年,难道就什么也不做,就这么干等着?等着放开限购,再陷入新一轮的汽车增长、拥堵、再限购之中?

汽车行业不是万能药,也不是万恶之首。如何让汽车行业回归本位,如何让我们每个家庭的汽车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生活,是需要从政府层面到普通民众的共同思量的。

幸福生活、和谐社会需要我们各方面的努力,需要我们每个的自律与贡献。

责任编辑: 吴舟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