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寒假,因为疫情原因本没安排出游,但孩子看了冬奥会比赛,天天嚷着要玩雪滑冰。无奈,只能带着他们去一商场采购冰雪运动装备。这才发现,冰雪运动产品花费不菲,小到一顶帽子一双手套,大到滑雪服、滑板、雪橇,几千元瞬间就“芭比Q”了。
这还不算完,因为冰雪运动要么去特定场所,要么远赴深山雪岭,有的地方还一票难求,这又是一笔不小的花销。想想自己年轻时也就是踢个坝坝球,几乎零成本,和现在真是没法比。
有意思的是,冰雪运动属于“长坡厚雪”的消费升级赛道,很多专家谈及此次冬奥会和此后可能产生的冰雪运动热潮,都以人均GDP来举列子。最流行的观点就是,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未来15年可能达到8亿人,这就是未来冰雪运动和冰雪消费有望成为一种新消费时尚的底层经济基础。而放眼全球,冰雪运动也属于高消费,比如美国冰球运动是其四大运动(其它为橄榄球、棒球、篮球)之一,全美职业冰球联赛(NHL)每赛季的总收入超过40亿美元,在全美各大赛事中的收益甚至超过NBA;冬奥会中很多正式项目都起源于美国,比如单板滑雪就是源于美国的冲浪运动。美国每年大约有近2000万人参与滑雪运动,每人每天的支出都接近200美元。
再比如欧洲,人们向往的度假方式一是地中海晒太阳,另一个就是去阿尔卑斯山滑雪。每年专门去瑞士滑雪的游客高达1500万人次,比瑞士本土700多万人口的两倍还多,阿尔卑斯山区的旅游收入每年都占瑞士旅游收入的一半左右。而且瑞士的冰雪产业将“消费升级”的含义演绎得淋漓尽致,因为冰雪产业涵盖了衣食住行各领域,从运动服装和装备、高山缆车、零售业、高端酒店、家庭旅馆、温泉疗养到高山旅游、登山、滑雪和美食等,都创造了巨大的产业附加值。
而随着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相信由此引发的冰雪热也将给我们的消费升级带来新的契机。不说别的,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火到了一“墩”难求的地步,这对中国这个制造业大国来说很是稀罕,倒并不是说“冰墩墩”制造难度有多大,而是因为物以稀为贵,商业价值就体现出来了。此外,冬奥期间冰雪装备需求爆发,京东运动消费数据显示,2022年年货节期间的冰雪运动相关品类消费显著增长,成交额相比去年同时段增长了135%,受冬奥会热度升温影响,仅仅从2月4日晚8点到2月5日上午11点,京东一国潮运动品牌羽绒服成交额同比就增长了203%,另一运动品牌羽绒服成交额同比增长196%……
当然这仅仅是冬奥会期间爆发的市场需求,而随着北京冬奥会的巨大成功,在奥运遗产变成奥运资产之后,中国冰雪运动也将顺理成章地承担消费升级的重任。美国就是以1980年普莱西德湖冬奥会为契机,大力推广滑雪运动,此后20年,美国滑雪人次从530万飙升至5030万,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8%。我们也借冬奥会提出了“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而且已经提前实现了这一指标,冰雪运动的参与度正在从单纯的参与者数量向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产值不断提升转变。《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提出,到2022年全国滑冰馆数量将不少于650座,滑雪场数量将达到800座,2025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期望达到万亿级。这样看来,中国的冰雪运动产业还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