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厂商 > 人物访谈 > 李书福以全球应对全球:解放人性的力量

李书福以全球应对全球:解放人性的力量

大家车网 2012-07-13 15:37 来源:《绿公司》 作者:

李书福以全球应对全球:解放人性的力量(4)

抓住撬动世界的杠杆

2008年10月,李书福参加了在上海召开的“回看改革开放三十年研讨会”。当时雷曼兄弟刚刚宣布破产,全球金融海啸正加速蔓延,中国的情况也不乐观,民营企业在新一轮宏观调控中受到不小冲击,东南沿海的缝纫机大王、玩具大王、纺织大王相继倒下,讨论会现场能嗅出一丝沉闷、肃杀的味道。轮到李书福发言。“我们今天到这里来,目的是寻找答案,讨论今后30年我们干什么、怎么干”。李书福说,“当今世界经济总体是低迷的,但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商机。如果把握住这个商机,平常我们可能要干十年,现在我们可能干一天就行了。”

“怎样才能抓住这个商机?有秘诀吗?”主持人追问。

“都说现在经济低迷,可冬天照样有阳光。所以在冬天的时候,不要穿上棉袄,躲在家里烤火,这不对。我们要把棉袄脱掉,在冬天里游泳、强身,锻炼自己的体魄。”

主持人很机敏:“吉利要出去狩猎?”

“打猎也好,冬泳也好,关键要脱掉衣服,要寻求自身能量的充分发挥。”李书福笑而不答。

之后两年,李书福果然成为中国民营企业最受瞩目的“狩猎者”:全球第二大汽车变速器制造商澳大利亚DSI自动变速器公司、顶级轿车品牌沃尔沃先后被吉利神速收购,除了百分之百的股权,吉利还获得了两者知识产权、核心技术以及高素质员工等“一箩筐宝贝”。

早在2002年,李书福就预言通用、福特汽车会在十年内破产,同年在吉利内部的讲话中,李书福也宣称要从福特手中收购沃尔沃。真是一个饱受嘲笑与蔑视的自我预言家。要知道,2002年李书福才刚刚拿到汽车生产许可证。

七年后,通用汽车果然宣布破产重组。“这就是全球经济的大规律”,“先知”说:“全球经济一体化、投资贸易自由化所带来的世界经济、社会、政治的变化是加速度的,是平方、立方的变化,不是‘1+1=2’的变化。你想想,十三亿中国人,十几亿印度人,再加上韩国人的勤奋,这种冲击好比地壳引力集中爆发,是不得了的。”李书福看得很清楚,变化的结果,就是全球产业结构的大调整以及全球制造业格局的大变革。“像美国这样的国家,它必将进入生命科学、生物工程、太空探索这样的领域,全球汽车业重心一定会发生转移。我说通用、福特会倒闭,而且时间不会太长,因为这不是某几个汽车公司能够阻挡的。并不是说瓦格纳(前通用汽车CEO)是个笨蛋,也不是说美国总统管理无方,都不是这个道理,这就是一个规律,谁违背这个规律就会吃大亏。”

如果世上真有“天上掉馅饼”这回事,李书福还真就知道什么时候掉。“世界如果不在2007年、2008年出问题,我相信2010年、2011年,最多2013年也会出问题,即使不是金融危机,也很可能在其他薄弱环节出问题。”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在李书福看来,把握住一次机遇,他就能革新全球汽车行业的面貌。“什么样的机遇是最大的机遇?我认为历史性机遇是最大的机遇,它是人为塑造不了的,历史机遇好比一个支点,找到了这个支点,腾飞就比较简单。”

福特公司1999年收购沃尔沃斥资64.5亿美元,沃尔沃近年在汽车研发上的投入累积不少于300亿美元,而李书福拿下沃尔沃,只花了18亿美元。从时间看,今年3月签署协议到8月2日完成沃尔沃收购交割,李书福仅仅用了不到四个月时间,美国、欧盟、中国三地监管政府无不“一路绿灯”。此前,无论是联想、TCL还是中国铝业(10.53,0.33,3.24%)、中石油(11.95,0.50,4.37%),背景再深厚,实力再超群,都受到了收购方、审批政府的“再三过问”,上汽和南汽收购英国罗孚,时间跨度更是长到让人伤心,而且几乎没得到什么实质性的东西。吉利能如此神速将沃尔沃揽入怀中,这种力量似乎并不发轫于李书福,而是一种神秘的力量的运转,这就是李书福常挂在嘴边的“历史性机遇”:对美国而言,尽早甩掉沃尔沃这个烫手山芋,成为福特公司和美国朝野的一致看法;对欧盟尤其是瑞典而言,沃尔沃早已元气大伤,卖给中国这个新晋的全球头号汽车生产大国,几乎成为复兴沃尔沃的最后机会;对中国而言,收购沃尔沃足以成为所谓“弯道超车”的典范。

从汽车工业史上一位划时代伟人亨利•福特创办的公司中接手沃尔沃,李书福却干脆否认有竞争对手。“哪里有?没有啊,它们都不敢。这个买卖又不是买个苹果、梨子,多复杂的交易啊。”李书福说,光是并购沃尔沃的文件,就厚达一万多页,一百多公斤重,过海关时还要缴税,“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非常高难度的一个并购。”

有很多人问李书福:“收购沃尔沃的钱从哪来?”李书福觉得这话问得有意思,轮到他揭开谜底时,他的眼睛惯常会眯成一条缝,笑容有些得意:“你们反过来想,世界上那么多钱,它们干什么?我们就用它嘛,吉利是没有钱,但别人有很多钱,可不知道怎么用,我们就来帮他用这个钱。”收购沃尔沃是吉利出面,但股东还有大庆国资委、嘉定国资委以及国内几大银行。

“吉利汽车没有国家一分钱投入,也不享受任何国家特别保护”。在“2010年浦江创新论坛”上,李书福慷慨陈词。1996年李书福造车伊始,因为拿不到批文,几经折腾买下四川德阳监狱里的一家汽车厂,好不容易造出汽车来进京报批,国家却不允许生产,说你造这么漂亮的汽车,一汽、二汽怎么办?后来李书福就仿制了一辆夏利,弄得很粗糙,总算上了汽车生产目录。“但是吉利有一片自由的天空,可以自由想象,可以自由组合资源,这种组合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就是一种创新。”

前《经济日报》总编辑艾丰认为,吉利的经验很多,但最重要的一条是“敢当首长”。艾丰把造汽车比作写文章,写文章有三种方式:一般人自己写,自己署名;秘书是自己写,别人署名;首长是别人写,自己署名。李书福创业第一天起,就意识到“打着别人的旗帜登上珠穆朗玛峰是愚蠢的”,一直通过整合利用全世界的技术、人才和资本支撑自己的品牌,让全世界的资源围着他服务。“‘首长方式’之所以值得重视,是因为在全球格局剧变背景下,中国企业不必再‘闭门造车’,而应该鼓励企业敢于、善于采取多种方式发展壮大自主品牌,同时使各方实现共赢”。艾丰说。

李书福认为,全球化发展到今天,创新的意义发生了变化,创新不能在自我封闭的环境里进行,而必须在一个开放的世界里大胆、科学地进行全新组合。企业家的核心职能,不是从事繁杂的经营管理,而是创造性地整合各种生产条件和要素。“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要最大可能地把中国的成本、市场优势,以及外国的技术、资金、人才,通过合作、合资,通过法律的纽带形成利益关系,形成新的竞争力,产生新的经济效益。”

李书福列举的各生产要素和条件中,肯定还要加上他对“中国改革开放不会停”这一大趋势的判断。有人问他,吉利凭什么成功收购沃尔沃?他不假思索地答道:“美国没有共产党领导,中国有共产党领导,就这么简单。”吉利并购沃尔沃后举行的各种庆功酒会上,李书福举起酒杯后第一句话通常就是“感谢党,感谢政府”。“别以为我讲的是大话、空话”,9月在杭州举行的“西湖论剑”上,李书福解释说:“党和政府给了吉利很多力量和指示,才使我们下这样大一个决心,大家一定要记住,只要按照党的精神做事,一定不会错的。”

改革开放的历史潮流选择了吉利,李书福深知,吉利要继续成长,须臾离不开这种力量。当2008年很多民企因宏观调控纷纷思退时,他断定“30年后中国民企的力量肯定比现在强大得多,没有任何含糊”。“中国汽车工业的希望在民间”,李书福判断,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就是合资汽车企业分裂,国有汽车企业倒闭,或被外资、民企兼并,最终,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将进行决战。

在一个私下场合,李书福对当年比他名气更大的“造车狂人”仰融表示了不解:“为什么要和政府对抗?今天民营企业家的一切都是政府给的,政府需要的话,我明天就可以把吉利贡献给政府。”别被李书福的表决心彻底迷惑,某西部省份领导曾游说李书福到该省建厂投资长达一年,最终李书福拒绝得很直率:“政府招商引资是为了振兴当地经济,而我们首先要考虑企业的生存。”如你所见,“狂人”比我们认为的冷静得多,健全得多。

1 2 3 4 5

责任编辑: 黄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