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2-04-24 15:07 来源:腾讯汽车
范安德:斯柯达休旅车型明年将引入中国(3) [导读]2012年4月23日,北京车展正式向媒体开放,腾讯汽车借此斯柯达汽车董事会主席范安德博士以下是访谈实录。 明锐占斯柯达全球销量50% 腾讯汽车:我想延伸一下刚才设计的问题。最近几年大众一直在车型设计上强调家族元素,很多车都有一个共同的家族脸谱,从前脸就可以看出大众的一个元素。作为大众旗下的一个分支,斯柯达在车型上有没有什么共同的体现,也会有家族元素的融入吗?对于家族脸谱的设计,一直是大众品牌的设计师在主导还是整个集团的一个长远的规划?你们认为,中国的消费者他们会喜欢这种家族元素的设计吗?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我们知道斯柯达一直在强调明锐、晶锐、昊锐三剑齐发,在中国明锐的销量比较成功,一季度明锐销量占了一半以上,晶锐和昊锐整体上销量比较乏力,请问斯柯达怎么改善这样或平衡这种状态? 范安德博士:斯柯达汽车目前在中国以致未来的合作伙伴都将会是上海大众。陈虹先生(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近期将访问斯柯达总部。预计在5月初,他到访斯柯达汽车时,我们会和他进一步讨论中国的未来车型设计战略。面对中国如此庞大的市场,我们不能做出单方面的决定,而且我们欢迎所有的合作者伙伴的反馈和观点。在有些技术方面上,比如LED技术在中国市场就已经发挥了非常领先的作用。我们非常清楚的了解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我们不会生产不符合中国消费者的审美观的产品,因此我们对车辆设计方面以及消费者习惯方面是有非常专业的分析和研究的。 斯柯达汽车去年在全球范围之内共销售了879,200辆,其中包括将近40万辆明锐,从中可以看出,全球范围之内明锐的销售量占斯柯达汽车整体销量将近一半。我会把它看成斯柯达汽车的核心产品,但同时,我也认为今天在车展发布的新车型未来在全球范围也会广受欢迎。此款Rapid在全球范围内可能会成为斯柯达汽车销量的第二个支柱。因此,我们通过这款车型可以进行一些平衡,也可以让我们整个业务更加稳定。未来Rapid车型会在全球4个工厂生产,从中也可以看出我们对这款车型大量的投资和关注。这些工厂设在捷克总部、中国、俄罗斯以及印度。说到昊锐,在国际市场上已经是第二代产品了,但在中国还是第一代的。通过昊锐,我们在全球范围之内也吸取了一些新的经验,同时我们也要发布第三代,因为新的昊锐可能也会在中国市场成为另一个非常重要的产品。因此,我们也会根据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进行设计。预计今年在中国的昊锐销售量会保持去年的增长势头,将来,我们会进一步扩大有关昊锐的业务。于此同时,我们在中国也要大幅提高斯柯达品牌的知名度,因此我们对这个品牌需要大量投入,拓展品牌知名度,提升品牌的形象。 腾讯汽车:我有两个问题。第一,关于进口车销售渠道,如果将来斯柯达汽车可以进口了,是不是以一个独立渠道进行销售?还是在原斯柯达销售网络中销售?第二个问题刚才范安德博士提到今年斯柯达的生产工厂由2家提升到4家,产量大概会提升多少? 范安德博士:首先,回答你第二个问题。的确,我们从2个工厂会扩展到4个工厂。在日内瓦车展的时候,我曾说过中国市场份额至少需要达到3%,这就意味着我们在中国的产量至少需要达到50万辆左右。 斯柯达不支持中国的价格战 腾讯汽车:目前中高级车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凯美瑞、雅阁都会把最新款几乎同步在中国进行生产销售,刚刚说昊锐在全球已经有第二代了,什么时候把第二代引进到中国?另外据我了解,昊锐在市场上的销售价格正在下降,这对中高级轿车定位有没有什么影响?您怎么看? 范安德博士:关于昊锐下一代会不会在中国发布,我们正在进行一些关于车型大小、比例以及车型设计方面的考量,具体的时间还不方便公布。但可以告诉大家的是,未来一定会有新版本引进,我们在该细分市场中有很大的信心。在价格方面,斯柯达品牌是在整个中国市场中价格最稳定的品牌之一。我认为,明锐营销的成功原因主要是一直没有大幅降价。因此,消费者就会感觉这个品牌的质量和品质是非常可靠的。我认为,如果把价格降的过低的话,感觉会像是在欺骗消费者,我认为这样会是一个非常不健康的一个发展趋势。而且我觉得中国市场目前还没有这种必要。所以斯柯达汽车不支持价格大幅度减少,这也不符合我们的品牌理念。 腾讯汽车:我问一个关于品牌的问题。刚才提到会借助大众集团,也会保持自己品牌的独立性,目前斯柯达在中国的品牌现状离您心目当中一个独立品牌知名度的差距还有多远?你会从哪些方面切入改善品牌的影响力,会有什么具体的措施? 范安德博士:我们跟上海大众的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我想如果要进一步发展的话,首先需要跟所有的伙伴进行健康的交流和合作。我每次跟上海大众的同事进行交流和沟通的时候,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这对我们自己的发展也大有益处。中国市场是一个非常庞大且有影响力的市场,它可以影响到整个全球汽车市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趋势。因此,我相信我们将来的合作应该会更加密切,因为我们需要与中国的伙伴进行合作并且能够听取来自中国市场的一些反馈。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汽车独家稿件,版权为腾讯汽车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腾讯汽车)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陈喆
上一篇:北京车展高端访谈:江淮汽车李建华 | 下一篇:远勤山:重卡市场消费者需求趋向多元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