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厂商 > 人物访谈 > 出租车管理需抛弃营收思想 转向公共交通

出租车管理需抛弃营收思想 转向公共交通

大家车网 2011-11-04 08:08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出租车行业近期频频出现的拒载等现象表明,这个行业遇到了一个大坎,亟需政策调整。

处理好这个问题,至少需要摒弃一些私心杂念。比如说,一些城市,尽管口头上一直把出租车当作公共交通的组成部分,但在定位上和实际工作中,并没有把它真正放到“公交”甚至“准公交”的位置,而是把它当作增加税费收入的一个“钱袋子”,或者将其视为一桩可以经营牟利的好生意。

面对眼下的棘手局面,管理部门在出租车问(微博)题上,不能再持渔利的心态,而应该真正把它当成一项公益性事业来办,原则上不用财政补贴就已经谢天谢地了(北京地铁公交去年补贴135亿元呢)。事实上,一些地方一直把出租车当成“摇钱树”,动不动就想搞出租车运营牌照拍卖,或者想方设法多收各种名目的税费。上世纪90年代中叶,我曾经连续报道过全国先进典型石家庄出租车,可没料到几年之后,新上任的市长就拿出租车开刀,要拍卖牌照,结果激起司机罢运。

需要放弃既得利益的,还有一些管理部门,它们与出租车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纠葛。出租车公司暴利已经众所周知,而特许经营权的审批,也直接导致了腐败。许多人因此享用诸多好处,果真废掉了出租车公司,那就等于断了他们的财路,阻挠可想而知。因此,在撤销已经毫无存在价值的出租车公司这个问题上,需要足够的胆识。

当前出租车行业的窘境,并非不能赚钱,而是在政府(财政补贴)、司机(多辛苦少挣钱)、消费者(不断调高价)三方都吃亏的同时,独有出租车公司稳坐钓鱼台,旱涝保收,袖手赚钱,这无论怎么说都是不正常的。

其实,出租车行业是一个更容易让市场调节的领域。工厂倒闭有可能造成社会财富的浪费和大量工人的失业,农业生产完全依赖市场调节也会带来粮多菜多价格低贱赔钱赚吆喝,而出租车行业全然不同,车多了,竞争激烈了,价格低了,不划算,一部分难以支撑者退出便是了,供求关系变化之下,价格又会回到一个合理的水平。退出的车,改回私家车,或者卖到外地即可,算不上浪费。因此,放开准入,自愿进出,理应成为出租车行业的常态。

前一段时间网上曾经出现过建议调高运价以消除出租车拒载的言论,说什么中国的出租车运价比美国低得多,“由于便宜,中国人打车过于随意,这违反规律,很难持久”。这真有点食洋不化了,怎么忘了中国特色,人多车多,提高载客率,让更多人选择出租车出行,不比都买私家车要好吗?

责任编辑: 吴舟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