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厂商 > 人物访谈 > 主编沙龙:中国汽车产业仍属于制造大国

主编沙龙:中国汽车产业仍属于制造大国

大家车网 2011-10-12 19:38 来源:腾讯汽车

主编沙龙:中国汽车产业仍属于制造大国(2)

[导读]第二届全球汽车论坛于2011年10月11-12日在成都召开,腾讯汽车在论坛现场进行全程跟踪报道,并为您带来重磅嘉宾访谈。以下是腾讯汽车对主编沙龙成员的专访。

卫金桥:刚才都讲的很好,我觉得关于自主品牌的问题,这个问题已经说了无数次,从去年或前年也好。为什么这个成为一个问题呢?跑过了才会谈这个问题呢。比如在前几年的时候,大家都在坐而论道,比如自主品牌未来会怎么样,自主品牌要实现什么样的跨越。那时候都在谈雄心、理想,我们什么事情都讲因果,有些人有这个结果,肯定是有很多原因导致的。我们反过来看前几年自主品牌的概念,自主品牌有几个老问题,喜欢超、喜欢买、喜欢吹,我觉得这些问题确实是这样子的。自主品牌一个大的曲线,我是这么认为的,从2003年到2010年,这七年的时间里面,除了2004年、2008年因为特殊的原因导致中国车市会有一个这样的回调。这种回调是关于风险意识薄弱的问题,那时候导致了回调,让大家觉得中国车市的增长是无限制的。

关于每个人的理想,还有每个人的做法和每个人实施的方式都不一样。反过来,我们现在自主品牌也有做的很好的,比如吉利、长城。他们做的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除了他们比别人更有危机意识,还和他们这十年以来踏踏实实做事情是有关系的。我们也有一些踏踏实实做事情其他的自主品牌,我觉得这个东西,中国汽车也好,自主品牌也好,还有中国经济也好,有特殊的因素和体制上的原因,在现在为止还是国有企业是市场发展的主导。在国有企业主导里面和民营主导的里面还有很大的差异化,我们一些大企业在做投资和产品规划,甚至做新战略规划的时候,他没有过多考虑到市场巨大的起伏性。他们认为,坦白说从2003年到2010年,这七年里面实际上是产能决定销量。那时候中国遍地是车市,中国品牌、合资品牌、外资品牌都是。大家都知道这种情况不可持续,大家是非常能够意识到的。比如2009年、2010年的30%是不可持续的,回到6%或围绕10%,未来是一个长期的趋势。

但是你要应对一个平稳增长6%到10%的增长,和突然面临30%增幅的市场,这种不同增幅的时候就决定了企业不同的行为。所以很多时候企业领导人或企业的整个管理层或决策性,你要对自己所做的决定负责任。比如奇瑞,奇瑞在2008年、2009年投入那么大的资本,到了现在全部成了包袱。再比如长城,很自然地把各种节奏都控制住了,不是做的特别好,但是相对的跟市场的节拍更合拍一下。再反过来看比亚迪,比亚迪是最典型的例子,用速度掩盖一切的企业。市场的增速不能和雄心相匹配的时候,他以前因为速度掩盖了一切问题都会慢慢暴露出来。反过来看,这种暴露并不是坏事,中国企业增长到今天,增长到1860万台就不增长了,看到的人可能到三四千万,保守的人有两千多万的规模,这种市场的调整,刚才耀东和何老师也说到这一点。这些调整对有规划、有雄心的企业,这个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我们要尊重这个过程。

关于自主品牌的问题,老板有老板的想法,媒体也有想法。我讲一个例子,比如七万块钱买一个车,奇瑞、比亚迪或者帝豪觉得不错,同样七万块钱也有很好的自主品牌的选择,如果买了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的车,给我的体验带来很大的对比,这是很正常的。我要选择的话,可能会做出很理性的选择。我第一次购买的时候可能会考虑自主品牌,当再一次购买或推荐朋友购买的时候,当自主品牌给我不好体验的时候,我会放大出去。如果不能解决,如果自主品牌只是沉迷于30%和40%的增长给他带来的机会,我觉得永远不会长期发展。

腾讯汽车:这次新能源汽车还是论坛的非常热的话题,三位老师觉得业界对新能源汽车是不是有降温的趋势?还是像之前那样有泡沫的风险在里面?

卫金桥:新能源我一直有一个总结,稍微长远一点,比如十年到二十年的趋势来看,可能电动汽车是一个比较理性的解决问题的解决方案。从最终极的目标,有太阳能的可能会成为一个解决方案。从解决方案来说,混合动力是绕不过去的,是最佳的解决方案。因为我们国家的问题,可能想直接跨越混合动力向电动车,经过这两年以来想弯道超车有超成,弯道翻车已经很快了。我们在选择路径上不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还要脚踏实地。我还是强烈建议,在制订政策的时候,领导人和决策者很多拍脑袋的行为要少一点,更多要尊重事实。

比如混合动力在全球的销量,去年差不多将近100万台了,电动汽车应该不会超过5万台。所以,在这种过渡期怎么样合理的结合中国的国情,结合中国的道路情况,结合治理设施,还有结合目前的新能源的技术储备。在这一点上,大家冷静下来的话,也就不难得出答案了。

何醒言:我觉得现在新能源,我们先不谈终极目标。我同意卫老师说的。我们反观以前的历史革命,比如内燃机和计算机,那时候还没有充分实现全球化。比如最早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时候,包括西门子发明电动机的时候,电力代替了蒸汽,这种时代都相当于发明家自己在做。现在不单单是一个人尝试,只不过在诸多的尝试当中一个人冒了尖,就得到了普遍的应用。那时候非常执着地做,失败就失败了。我们现在面临着什么问题,完全充分信息全球化,信息交流速度非常快,这是一个好的事情。就是不管国内外最先进的技术,我们可以很快的获得信息,同时也会带来负面,人的决策天天受到干扰。比如今天我要做这个,第二天有得到信息别的地方做这个了,或者那个国家把另外一个作为发展方向了,这就开始变。比如这个企业今天决定做电动车了,可能明天国家觉得不行,要做混合动力,于是决策又发生变化了,这就很要命。

如果企业认定做那一块,比如说我觉得电力不合适,就觉得混合动力比较好,就认准了做这个事情。我们需要有充分的参考,这个参考不能成为天天进行左右摇摆的事情,否则什么东西都做不出来。很多年前的车展就做新能源了,到现在还在谈,我觉得就是不够执着,不够偏执。

张耀东:我比较同意二位老师的观点,电动车,现在不是说支持或否定,是一定会出现的。只是说时间的问题,这个阶段时间长短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就我们现在来讲,我个人不理解的是大家对于这件事情的看法,这种前后差异太大。刚才醒言一直强调了一个观点,我们缺乏对这个事情合理的判断,以前是过热,以前褒得多,现在贬得太多,都不是太冷静的东西。

我们说还要还原回技术去做,不是政治。我觉得电动车的问题,就是没有在技术上得到真正量产的临界点,我们要尊重这个产业规律,要慢慢去等。至于这个过渡期有多长,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出现在哪一天,全世界没有哪个科学家拍胸脯说。但是在更等待的过程中要客观一点,现在否定的声音太多了,形成了很鲜明的两派。台上和台下说的是两个声音,两个社会。我们想真正看到的,就是这个社会上有一群或一批顶级的科学家去做,让这个技术成熟,然后走进实验室、工厂,然后再走进家庭,这个不是在家庭倒推的,这是一个大的问题。这是第一。

第二点,电动汽车并不是一个划时代的技术,首先是电池技术先要划时代,才能有电动车的划时代。我们现在把这个概念给混淆了,你不要想象成一个产品是划时代,不是腾讯网或其他网站,不是这些网站是划时代的,是互联网划时代的。我们把本和末倒过来的。我们之前还支持科技部的做法,比如能源密度的一些要求,我觉得是合理的。我现在反而看不懂了。

腾讯汽车:您觉得什么原因造成的?

张耀东:这个话题太大了,有很多原因。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汽车独家稿件,版权为腾讯汽车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腾讯汽车)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1 2
共 2 条2/2首页 上一页 12下一页末页

责任编辑: 陶瓷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