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厂商 > 人物访谈 > 叶青:“公车改革”5年内将很有大变化

叶青:“公车改革”5年内将很有大变化

大家车网 2011-09-18 08:16 来源:华西都市报 作者:

叶青:“公车改革”5年内将很有大变化(2)

  速写

  一个微博名人下飞机就发一条

  “到成都了,肚子饿,吃碗面。在成都要扎扎实实呆三天”。16日凌晨零点38分,刚下飞机,叶青就发了条微博。

  和云南的伍皓一样,叶青也被网友称为“中国最具个性的官员”。从去年全国两会前开微博至今,他的新浪微博数已达4637条,相当于每天发8条微博。叶青的微博,不仅发所见所闻、生活琐事,也发对事件的看法和评论,甚至直言不讳地批评。

  叶青在西南财大的讲座中提到,“微博智官、制官、治官、制名。”“微博是课堂,先生学生,你评我点;微博是舞台,善恶美丑,轮番表演。”

  作为领导干部开设实名微博,叶青对自己的要求是“文责自负”。他说,拿不准的信息就要去验证;自己发微博,要对事不对人。“比如‘公车改革’我在微博上讲很多,但并不针对某个官员,而是针对这个制度。”

  剖白艰难的车改

  谈心态

  一些官员总把享受型政策用足

  华西都市报:你倡导公车改革快9年了,这是不是一个头痛的问题?

  叶青:这得从昨天骆家辉的话题谈起(指芮成钢在达沃斯论坛现场就“坐经济舱”提问骆家辉)。我发了一条微博,我说中国的一些官员为什么总是把享受型的政策用足,而且把它放大?

  以骆家辉为例,和中国官员相比,美国官员是在做政策的减法——作为大使,他可以坐头等舱也可以坐经济舱,那他就会尽可能地坐经济舱。他要在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树立一个很好的美国官员的形象。同时,他还要把中国对他的好评传达到美国去,让美国老百姓也知道:他在中国口碑非常好。所以(坐经济舱)对他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华西都市报:那中国一些官员呢?叶青:就是做政策的加法。首先是享受型政策给了他,他在做加法,要用得充分,然后尽量放大,甚至老婆孩子也可以享受。比如现在一个副厅局级干部,一年国家给他的(公车)钱,最廉洁的也要给他十万,稍微放松一点就是十五万了,再稍微宽一点,就可能到20万。

  谈难处

  制定方案的人是享受公车的人

  华西都市报:这是不是公车改革的难点?

  叶青:非常难,越来越难——制定政策的人,制定修改方案的人,就是享受公车的人。

  华西都市报:但是你也曾享受过这样的待遇?

  叶青:我(到统计局)第一天就有专车、专门的司机,但是把他炒掉了。我这么做的目的有几个方面,一是我确实是研究公车改革的,不相信中国这个改革搞不成,所以我要验证我的理论;第二,我确实看不惯这种占便宜的现象,要以我的行为来表示我的不满。

  谈阻力

  “待遇论、安全论”是主要阻力

  华西都市报:你在湖北省统计局是副局长,也很有话语权,这么多年,为什么只改掉了你自己?

  叶青:假设我是一把手,我肯定通过这个方案。因为我是副局长,所以我不能说得很多,我只能做给你看,我做了这么多年,也没有吃亏,但树立了一个公务员的新形象,对社会也有很大的影响。我让大家知道了,公车改革在中国是行得通的。

  华西都市报:“一把手问题”是不是公车改革的另外一个障碍?

  叶青:杭州为什么改得好?是市委书记坚决要改。要车改,一把手没有决心就不行。我在今年全国人代会上提出:“省委书记管车轮子,省长管米袋子,市长管菜篮子。”公车问(微博)题是腐败问题,应该由省委书记管。

  车改的阻力主要是“待遇论”和“安全论”。“待遇论”就是认为自己升迁到了一定级别,就要享受这样的待遇,公车是待遇的一个象征;“安全论”是认为领导干部自己开车不安全,其实开陌生的车,反而更不安全。

  对话

  评点杭州的车改

  级别最高、最成功、最彻底、最震撼

  华西都市报:根据你的研究,目前中国有没有车改的最佳范本?

  叶青:我觉得杭州车改是最成功的,一把手有魄力。

  第一,杭州车改是目前国内级别最高的车改。杭州作为副省级城市,车改难度可想而知,但是成功了。下一步有可能向两头延伸,一是浙江省省直机关的车改,二是杭州市区之外的浙江城市的车改。

  第二,杭州车改是最彻底的车改,公车一部不留。有可能回到上个世纪50年代的基本规则(当然前提是发车贴),闯出一片新天地。

  第三,杭州车改是最震撼的车改,通过车改触动公务员的良知,转变“官念”。真正为国家为人民节约每一分钱。

  华西都市报:杭州车改的效果如何?

  叶青:这就是我要讲的公车改革的好处。首先就是节约,杭州车改实施后,节约了三分之一的费用。第二是改变心态,车改之后,大家会自觉节省,省下来的钱就是我的钱。如果再堵车,一般就不会选择开车,公车就无所谓,堵就堵。第三是环保,你不堵车了,就环保。

  此外,(车改)可以树立政府的新形象、政府官员的新形象。30年前,处级干部、厅级干部,走路上班、骑车上班是非常正常的事,为什么现在觉得不好意思了呢?不是不可为,而是没有想到这么做。这就要凭良心,凭责任感(去改)。

  预言中国的车改

  “五年内会有大的变化,我很乐观”

  华西都市报:我们看到很多部委和部分省份陆续公布“三公消费”,你作为统计专家和车改倡导者,觉得公车消费这一块的数据可信吗?

  叶青:(公布的)数字肯定是偏小,我经常说一句话,为什么没有司机的钱?他们砍掉了30个亿,这个问题,全国只有我在说。

  华西都市报:都没有把司机的费用算进去?

  叶青:我估计是淡化了。

  华西都市报:今年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有“十二五”规划里面都提到了公车改革,你觉得要实现这一愿望还有多远?

  叶青:五年内会有大的变化,我很乐观。

1 2
共 2 条2/2首页 上一页 12下一页末页

责任编辑: 杨小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