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厂商 > 人物访谈 > 徐长明:中国车市还有10-15年高速发展期

徐长明:中国车市还有10-15年高速发展期

大家车网 2011-09-08 18:50 来源:汽车网 作者:

徐长明:中国车市还有10-15年高速发展期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

2011年9月7日,第5届中国汽车零部件发展高峰论坛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以下为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演讲实录。

大家下午好,我想从三个方面跟大家做一个交流,第一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机遇,第二是未来挑战,第三是未来发展的一些建议。

发展机遇有三个方面,第一方面的机遇是国内汽车市场高成长带来的机遇,这对于零部件企业是最大的机遇。过去十年,汽车市场几乎超出所有人预期的步伐 跃居全球第一,去年是1830万辆。未来我们感觉从乘用车来讲,还会有十多年高速发展的阶段,我们测算它的增长速度会相当于GDP增长速度的1.5倍。这 个结论的得出是根据汽车先导国家自身汽车发展的历史得出的结论,每个汽车先导国家都经历两个市场需求高速发展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一千个人五辆车到一千 个人二十辆车,这个时期销售增长最快,年均增长率30%左右,持续五年左右的时间。第二个高速期是一千人二十辆车一直发展到千人一百辆,有的国家到 120、130辆还在高速增长,这个时期的速度是年均20%,持续十年左右的时间。

日本第二高速期是8年,韩国是12年,我们判断中国至少维持15年左右的时间,大体上讲,我们第二个时期的路径是以比别人相对长的时间,相对低的速 度来完成这个运行的轨迹。主要是由于收入差距所决定的,一个国家的收入差距越小,它的普及期的时间就越短,从你买得起到左邻右舍买得起很短的时间就可以完 成,收入差距越大,从你买得起到下一个阶层买得起需要若干的时间,再到下一个阶层买得起又需要若干的时间。我们国家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劳动生产率 迅速提高了,带来另外一个客观的结果就是收入差距变大了,特别是过去这四五年以来,收入差距更大。我们国家第二个高速期的普及路径比他们要长,还有十几年 的快速发展,我们从2009年开始进入第二个高速增长期,大致要延续到2023年,现在我们的需求量是1830万辆,将来我们饱和点的估计数据应该是 3500万辆左右的水平,自然会带来零部件产业迅速发展。

第二个方面,汽车产业的国际化带来的机遇,现在我们是汽车大国,但还不是汽车强国,要完成由汽车大国到强国的转变,必须在这四个方面,自主创新与自 主品牌,汽车的国际化,技术的引领主要体现在节能、环保、低碳和安全,还有一个就是零部件。这四个方面有所发展才可以。我们现在汽车的国际化水平是比较低 的,可以从两个数量指标来衡量,第一个汽车出口占我们国产量的比重,现在我们只有3%,汽车强国日本是46%,德国71%,韩国61%,这么大比重的产量 用于出口,而我们只有3%。全球汽车贸易量大致1500万辆里面,日本24,德国71,我们的量还是比较低的,离国际化还有很大的差距。

下一步随着市场的发展,我们还有很大的阶段,一般来讲,一个国家轻纺工业化阶段,轻工产品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当一个国家进入重化工业阶段以后,重 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要开始陆续具有竞争能力。我们2000年开始进入重化工业阶段,我们一些重工业产品陆续开始具有竞争能力,像我们的船舶,下一步当 然是汽车,这需要政府跟企业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这个过程,当然我们的产品国际化自然会带动我们的零部件出口。

第三个机遇是自主整车快速发展带来的机遇。现在自主品牌占乘用车比例是32%,五年之后的目标是40%,这个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所有汽车大国都 有非常强的自主品牌企业,自主整车发展之后对自主零部件会有很好的拉动。这是一个示意图,日系企业我们调研的,整车企业有10.5%是采用国外独资的原装 进口产品,29%是外商独资,60.5%是中外合资,基本上不采购内资企业的零部件,美系企业也大体相同,只是比例不一样,欧系企业采购5.6%内资的零 部件,只有自主整车企业采购了52.8%自主企业的零部件。我们想自主整车的发展必然会拉动自主零部件,当然反过来也会促进自主整车的发展。所以我们想未 来汽车零部件产业会面临三个发展的机遇,当然这个机遇对原装进口的零部件,合资的零部件,自主零部件都会带来一定的发展。

第二个方面交流一下零部件的挑战,这里面重点就讲自主品牌的零部件,中资零部件所面临的挑战。我总结一下大概有三个方面的挑战。第一方面,自主零部 件赖以生存的竞争优势,成本优势正在受到削弱,一个方面是外资零部件企业靠规模优势和研发本土化形成越发明显的成本相对优势,而另外一个方面,自主企业他 原来竞争,因为劳动力和原材料,这两个方面未来十年恰恰是要迅速提高的,自主零部件的成本要上升,两个体现,一个是外资的这些合资公司的零部件相对成本是 下降的,而自主整车零部件企业成本是上升的,这就是一个方面的挑战。

第二个方面的挑战,标准的提升与法规的变延,给自主零部件形成技术与成本的双重压力,每一个技术标准的提升,包括节能也是一样,都是要求新技术的引 入,而我们自主零部件企业由于现在规模小,实力弱,研发投入不太足,技术的研发上,实际上是有很大的劣势,标准提高的越快,对自主零部件这方面打压就越 大,当然还有成本的压力。

第三个方面的挑战,模块化的生产跟同步开发的普及,给自主零部件形成越来越高的技术壁垒,从我们调研情况来看,国内内资企业能够跟整车做同步开发,做模块化生产的自主零部件企业太少了,或者说是几乎没有。

第三个方面,自主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对策。我觉得基本的前提就是要稳扎稳打做品质,这是一个基本的,这个要做不到,提什么建议都没有用。在这个前提下有五个方面的建议可供大家参考。

第一是争取政府在符合WTO规则下的最大支持,我们今天政府来了很多人,张司长现在还在这儿,现在我们主管汽车的人支持力度比较大,理解的比较好, 现在恰恰是需要汽车之外的一些部门,像财政、税收这些方面,要给予这方面的支持。像政府的资源还是很多的,我举一个例子,上市公司,现在很多上市公司指标 连餐饮业都给了很多,给了这些企业之后,我觉得对我们制造业的提升有什么大的帮助。中国将来要变成强国,最大的还是要靠制造业,这个方面理解不够。我们现 在4400美元人均GDP,2020年能达到一万美元,再往高了走,中国肯定想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高收入国家的特点,必须要靠高附加值产业来拉动,如果 没有高附加值产业,那你是不可能进入到高收入国家行列的。这些高附加值产业必须有很大的比重是自主品牌,如果都是外资,增值部分被转移走了,这个不行,我 们在很多方面还是认识不足,如果认识到了,将来各级政府像抓GDP一样抓自主的零部件,没有办不成的事,所以我也希望各个方面去做工作,让大家去理解。

第二方面要组织联合攻关,一汽东风等大的企业集团一起拿出资源来做攻关,恰恰是我们现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集中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现在的体现还不太够。

第三方面,战略上先做大,再做强,先发展起来的国家基本上走的是下面的路径,由弱变强就是做大,现在我们再走这个路径难度会大,也会面临竞争。现在我们的零部件企业太小了,没有实力做研发。

第四个建议,要发挥集团公司的力量。我们现在很多一汽,东风,上汽零部件企业还比较弱,必须要集整个集团公司的力量去做才可以。

第五个建议,注重国际的收购,现在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非常迅速,大部分先发展起来的国家,汽车产业基本上是持平的,尤其是在这次金融危机之后,很多企 业面临生存的困难,这个状态下抓住时机,收购一些零部件企业也是很正常的,很好的机遇,像吉利收购了澳大利亚一个变速箱的公司,对他们的帮助就很大。所以 我想,在这样一个严峻挑战的形势下,这五个的建议可以供大家参考。

时间非常紧,我就不展开了,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 陈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