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厂商 > 人物访谈 > 奥迪绿色驾驶菁英训练营专访副总经理张晓军

奥迪绿色驾驶菁英训练营专访副总经理张晓军

大家车网 2011-07-13 09:41 来源:腾讯汽车

奥迪绿色驾驶菁英训练营专访副总经理张晓军(2)

问:下一代A6L混合动力版明年上市,混合动力版和普通版本同步上市,还是晚于普通版本的上市?奥迪2015年实现70万辆的产能目标,到2015年的时候,这个混合动力和电动车型会占到整个产销计划的多大比例呢?

答:关于下一代奥迪A6L和混合动力,目前我没法透露详细的信息,公司内部有非常明确的研发计划。首先上市的是我们目前配备传统动力。它的全混合动力车型上市可能会在不同的时间,也许稍稍晚一点,是生产组织和技术上的原因。

2015年大家说我们70万辆的产能目标,这个上面混合动力有多少,真的不好预测。中国新能源车混合动力也好,纯电动车也好,发展的速度取决于方方面面,很多因素。比如说混合动力最大的问题,能不能被公众所接受,往往价格比较高,比如说有的品牌在卖,卖了很多年一直不是很大。

一方面厂家要努力,把你的成本降的更低,政府去补贴。另一方面消费者本身需要出于对环境的考虑,我愿意买这个车,多花点钱。这是一个多方面的互动过程,决定这个产品未来市场发展有多大,现在没法给出你具体的数据。

问:微混系统的车跟传统动力车相比,成本大概会增长多少?

答:我可以说车型的销售价格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因为如果加了微混系统价格有很大的变化,就没有意义了。

问:碳汇林这个做法,目前还是一个局部区域的实施。有没有向更多的地方去实施这个碳汇林计划?

答:我也和我们同事探讨过,碳汇林毕竟是碳补偿的项目,如果从科学研究的角度说,你在哪栽树补偿哪的二氧化碳这有很大的说道。全球大气环流,二氧化碳全球转的。所以大家讲全球气候变暖,某一个地方气候出了问题,全球谁也跑不掉。

我们目前在四川凉山有2000亩碳汇林,去年一汽-大众奥迪捐出了155万,作为绿色之源专项基金的启动资金,据了解,树苗长的特别好。根据现在的科学研究,未来我们也不排除这样的可能性,在其他地方来选择种植碳汇林。

问:我个人的看法是,这一方面起到了碳补偿的功能,另外一个方面,碳汇林在当地有一个辐射的效应,会带动那个地方的人群更多关注这个东西。

答:奥迪在凉山碳汇林种植的背后有很多故事挺有意思,那个地方是大熊猫栖息地,这些年来由于人为的破坏,把这个地方弄的孤岛化了。熊猫要来回走的,由于植被破坏之后,迁徙不了,包括繁殖,寻觅食物都带来很大问题。把这些地方恢复起来,有人保护,有人看守,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弥补的作用。

第二起就是碳补偿,当然还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让当地群众提升环境保护的理念。我们这些行动在全国唤起更多人的支持和理解。

问:竞争对手奔驰前几天公布一个2015年比较庞大的目标,这个形势下我们奥迪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答:大家嗅觉非常灵敏,感谢大家一直以来作为我们的朋友,大概前一段大家看到奥迪品牌由于产能的原因,销量增长相对慢一点。看到有些竞争对手在这个情况之下,进展步伐快一些。我们上半年销售了139130辆车,同比增长28%。应该说,奥迪品牌在比较大的基数之下增幅不错。

我们自己对上半年的情况并不是非常满意,原因是我们遇到了产能的瓶颈。3月份停产35天进行产能改造,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损失几万辆产能,改造之后我们每个月增加很多产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使得我们当时痛下决心一定要改造,其实长春的产能是有限的。现在的这个情况下,所谓改造更大限度是进行优化。

我们现在具备30万产能,到2015年的时候,我们会有70万的产能。根据我们的判断,当今市场发展情况之下,到2015年中国汽车市场还有五年时间,确实不太好讲。我们说乐观情况下,高档车市场将达到200万,悲观情况下也会在150万,甚至160万的样子。我们保证奥迪在中国市场上今天这样一个份额,保证这样一个领先的地位是没有问题。

要说困难,我觉得现在最大的困难是对未来市场发展的把握,这是非常难的事情。如果市场发展的不是很好,这是白投资。像过去几年,全国各个厂家对市场判断不到位。

对应另外两个品牌大家很清楚,全球目前一直处于产能恢复阶段,去年它也没有达到历史上最高的销量水平。而奥迪每年创新高,去年奥迪全球卖了109万辆。奥迪在全球从来没卖过109万,所以导致奥迪在全球不仅仅是主机厂,包括零部件供应商,发动机变速箱全面产能紧张。所以就导致一汽-大众产能紧张,中国很多供应商产能也紧张,所以说导致这样一个局面。我们认为刚才你说的难度,应该是对未来市场的判断和把握,这真是非常难。

问:一汽-大众长春工厂产能优化,零部件厂商他们的产能能跟的上吗?

答:过程肯定很痛苦,今年到现在,3月份停产这么长时间,不仅仅是一汽-大众自己,在国内的配套商还有国际上的供应商,他们也要增加产能,这是一个很长的链条,需要更长时间。

问:差的40万产能主要由长春工厂,还有哪些工厂分担呢?

答:这40万台实际上长春工厂还会分担一些,另外的那些未来会在佛山工厂。

问:我们主要是这两个工厂?

答:对。奥迪未来应该在长春和佛山这两个工厂。

问:其他车型补偿措施,主要是对大众是吧?

答:长春就这么多能力,能扩展一些,毕竟是有限的。大众再想其他办法,它不会损失掉。对于企业来讲,这是一个痛苦的迁移或者选择的过程。

问:网上评价一汽-大众要利润,因为奥迪的利润比较大?

答:这个想法我不认同。不是这样的,要利润的话,可以大幅度增加奥迪产能,像捷达可以不卖了,但绝不是那样的。一个企业还是综合考虑在市场上的表现,既要利润,更主要要企业形象,要注重企业的成长。

问:新能源汽车电池在用完以后会成为污染源,奥迪在这方面有什么样的做法?

答:这个非常重要,作为一个负责的企业,我们其实从产品的研发到制造到使用,乃至废弃全过程,我们都要负责任的。因此这个问题上,我们最近一直在进行研究,我们不会让这些车在社会上造成很多问题,这是肯定的。这恰恰是我们当下研究的一个课题,比如说未来报废之后怎么回收,怎么去做,这个可能我觉得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问题,甚至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这个说起来会变的比较复杂,可能也是未来企业和政府、社会共同协商,想办法的一个课题。

问:您提到过去几年汽车厂家对这个市场的判断不是特别准,一个现象是低端品牌产能用不完,高端品牌没有产能,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大家会在低端和高端出现这么大的落差?

答:我觉得对市场的发展看法,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对,去年中国乘用车卖了1250万辆高档车才有70万,确切说是68万。占的比例6%-7%,是比较低的。像奥迪在中国,对高端车市场的判断也经历很多反复的过程,中国的市场也确实不太好判断,有很多因素影响它。人们的消费习惯,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本身又有很多波动因素。低端车型的基数特别庞大,每一家看到这么庞大的数,都想做行业老大,做支柱产业,可能这样就容易把这个产能做的特别大。

我倒觉得未来发展的角度,特别从增长幅度、增长率的角度,高档车市场有很好的发展。我们统计,首次购车买高档车的用户不多,不到20%,剩下的70%-80%都是增购、换购的人,今天有车的客户就是我未来的客户。这些人将来有钱了,生活改善了一定要换车。现在开捷达,一定想买个A4或者Q5开,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未来我们高档车市场,发展还是相对乐观的,怎么能把预测准是一个问题。

1 2
共 2 条2/2首页 上一页 12下一页末页

责任编辑: 可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