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行业研究 > 洋品牌扩张产品线 自主面临更大危机

洋品牌扩张产品线 自主面临更大危机

大家车网 2011-07-22 17:43 来源:腾讯专稿 作者:

[导读]新能源路径不明,传统能源技术平台有短板,洋品牌扩张产品线进一步压缩自主生存空间……更大的危机已经横亘在自主车企面前。

福特汽车最近宣称未来4年要把中国市场在售的5款车扩大为15款车,以目前长安福特的经销商展厅规模显然摆不下15款车,目前产品线超过10款车的品牌主要是奥迪、奔驰和宝马等进口国产一勺烩的高档车,非高档车还比较少见。

如果福特真配置15款车型的话,它们都是什么车呢?目前来看,一个品牌在轿车领域可以有A0、A、B、C等4款车,在SUV领域有3款车,在MPV领域有2款,在旅行车领域有2款,在跑车领域有2款,其他跨界车或者新能源车有2款,如此则凑够了15款车。

要在4年内为15款车准备足够的展厅或者多个分销渠道并不容易,但还有更为复杂的事情等着福特去解决,比如未来4年需要把售后配件的种类提高3倍,经销商维修车间的配件库存也需要相应提高,由此导致的销售人员和维修人员培训都至少需要以3倍为基准等比例扩大。至于营销团队是否需要3倍的扩张还很难说,但这对今天已经忙得不可开交的汽车业内人士而言是个好消息——福特4年内一定会越来越缺人。不仅是产品销量的期望值提升,福特对利润的期望值也提高了50%。对福特而言,它追求更长的产品线,更低的单车售价,但却期望更高的利润,除非产品设计出现奇迹,否则上面提到的任何一项都会导致单车成本的上升,利润只会比目前更低。但我们不必为福特操心,在福特们畅想未来的时候,最有危机感的应该是自主品牌。

因为不仅福特的产品线会大幅扩张,几乎所有洋品牌的产品线都在大幅扩张,比如宝马MINI品牌最近称要迅速扩张到10款车以上,显然目前的九宫格已经容不下MINI的车型。奥迪、宝马和奔驰几乎是以和时间赛跑的速度向中国市场引入新车。作为目前国内产品线最长的通用汽车,随着雪佛兰品牌产品线的丰满,其多品牌战略下的超长产品线正是其国内销量第一的根本保障。

正是受通用汽车超长产品线的压力,要在全球与丰田、通用争夺No.1的大众也在加速扩张产品线。在德国大众产品线长度不足的情况下,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已经开始借助本土开发能力扩张产品线,斯柯达前段时间更是宣布要从目前的3款车扩张到5款车以上。在各跨国品牌军备竞赛般扩张产品线的背景下,连丰田也在今年开始加速产品线扩张的步伐,在传统的轿车、SUV产品线基础上,包括广汽丰田逸致在内的跨界车以及跑车等车型都会相继在中国上市。按照水涨船高的道理,如果福特等厂商提出要把5款车扩张到15款车,那些目前有5款、8款车的品牌届时都得拥有15款车左右才会具备竞争优势——车主无论需要什么车都可以在一个品牌内部搞定。

合资品牌的产品线扩张对自主品牌而言恐怕又是坏消息,因为这意味着需要在更长的战线上与合资品牌对抗,原本聚焦少数产品线已经疲于应付的自主品牌营销体系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奇瑞、吉利和比亚迪都有过管理较长产品线的经验,但彼产品线是同级别多品牌的重复建设,产品线之间具有竞争关系,而合资品牌的此番产品线扩张是对细分市场的再细分,其中向下扩张的产品线会直接触及自主品牌的主力车型的价格区间。比如福特就提出要在中国生产低成本汽车,包括德系在内的合资品牌在扩张产品线的时候都不会放弃10万元以下的市场区间,毕竟10万元以上的市场已经是红海。

从这个角度来看,汽车产业远不是用市场换来车型技术平台那么简单,产品开发能力、品牌营销能力、投资管控能力、网络管理能力、售后服务能力,这些能力靠本土摸索都不比产品技术平台研发简单。原本我们认为只要掌握技术就能所向披靡,但那是在洋品牌没把中国市场当回事的情况下,等全球所有品牌都得靠中国市场才能获得必要利润的时候,它们对人才、资源和资金的争夺将令自主车企面临真正的全面挑战。

很多人认为自主品牌需要研发技术,需要的是有凌云壮志,但不客气说,大家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痛,到买车的时候但凡预算足够都不会去考虑自主品牌。自主品牌生存不易,不仅技术研发是目前偏低的单车利润难以支撑的,连招聘到合适的人才也面临更大困难。在经济高速增长期,低收入和中小企业能够从中得到必要的收入,从而支撑他们购买相对价廉物美的自主品牌汽车。但从上半年看,在央行采取数量工具收紧金融市场的背景下,中低收入者和中小企业的钱袋子受影响最大,而他们正是自主品牌车型的主力购买者,因此自主品牌汽车销量下滑是意料之中的。相比之下,中高收入者和大型国企、外企的钱袋子则受调控影响较小,因此德系车以及高档进口车反而能够延续往年的汽车产销增长趋势。

上述显而易见的市场规律导致一个尴尬的市场结果:除非政府动用容易招致其他发达国家非议的“政府采购只买本国货”政策,否则即使政府有心拯救自主车企,但也没有什么好的政策工具可用,这恐怕就是上半年汽车产销量背后的逻辑。新能源路径不明,传统能源技术平台有短板,洋品牌扩张产品线进一步压缩自主生存空间……更大的危机已经横亘在自主车企面前,如何应对显然已经不是我等坐而论道可以解决的。(文:朱伟华(微博))

责任编辑: 陶瓷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