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行业研究 > 为了追求高利润 加装成4S店加价新手段

为了追求高利润 加装成4S店加价新手段

大家车网 2011-06-27 07:23 来源:华西都市报 作者:

在一个以操控性为主要卖点的日系品牌4S店,李先生正在向销售员询价。他看上一款厂家指导价28万多的进口SUV。销售员告诉他,这款车的售价将近30万,足足比指导价高出1.5万元。这高出的1.5万元,是因为在“裸车”上加装了行李架和导航。

李先生希望价格便宜点,能否不要加装的这些东西,他觉得对他没多大用处,但得到的回复很简单:不行!

其实李先生的遭遇绝非个例,从经济型车、中级车到中高级车,甚至很多豪华车品牌的专营店,都在新车上加装精品后加价出售。而加装的车型,无一例外是新车或热销车型。新车加装后加价出售,美其名曰“精品加装”,其实就是变相的加价。

加价,找个理由先!

揭秘:加装利润超过成本的9倍,还不算最贪婪的!

“新车和热销车型追捧者众多,而商品车数量有限,求大于供,本来就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只好按照市场供求关系来解决问题了。如果直接加价,有白纸黑字的厂家指导价在先,必然会引起不必要的纠纷。所以采取了这种‘精品加装’的方式。”业内人士周先生告诉记者。

就以上述这家日系品牌4S店为例,其总经理得意地问记者:“你猜猜这加装的成本是多少?”很显然,记者5000、3000两个答案让他感到不满意,迫不及待地公布了答案:“不到1500。”也就是说,加装的那部分利润超过了9倍!

其实,这家4S店新车加装的价格并不算多,对于利益的追求也显然不是最贪婪的。“精品加装”已经成为汽车销售市场常见的现象,从几年前东风本田的热销车型CR-V,到近期的途观等车型,从一两万,到高达5万。当然,加价归加价,销路不成问题,即便这样,很多消费者还得等待3个月到半年才能提到车。

无奈,经销商有苦衷

原因:车市整体利润越来越薄,加装成唯一“指望”

消费者得知“精品加装”的内幕后,其愤怒是必然的,李先生与4S店砍价未果,就激动地表示要去消费者保护协会投诉。但客观地讲,4S店也有4S店的苦衷——很多4S店加价多出来的那部分“暴利”,也已经被稀释到4S店运营的成本里去了。

某德系合资品牌4S店总经理告诉记者,他们店就在热销车型上“精品加装”,看上去挣了很多“黑心钱”,但其实这钱根本没成为利润,因为店里销售的其他车型,利润已经被摊薄到无法支付4S店运营的成本了。

原来,由于今年汽车市场整体销售不好,销售压力加大,大量的库存要变成流动资金,很多车型大幅度优惠、降价就是为了急于消化库存,这些车型非但没什么利润,甚至是赔钱的。于是,新车就成了4S店保证利润的“香饽饽”。为了平衡利润,保证经销商利益,很多厂商也默许甚至明确支持“精品加装”,部分厂家甚至对经销商分配了任务指标。

“我们也是被逼出来的,尤其是最近,竞争这么激烈,不加装的话,店都开不下去了。”这位德系品牌4S店的总经理告诉记者。

记者张玮

|记者有话|

对于“精品加装”这一现象,很多汽车产业经济的观察者都表示理解。但有人提出,4S店高成本的运营模式,注定要保证高利润才能正常运转。那么,是否每个品牌都有必要进行那么大投资开设4S店?这其实是个老生长谈的话题,看来,又该反思反思了。 张玮

不是我想逼你“加” 任务压力大

(某品牌4S店售后经理陈先生)

消费者经常投诉我们“加装”,矛头直指我们,但我们也是被逼的啊!每个月公司给下加装任务,少则十来万,多则二三十万,完不成就扣钱。每天都在琢磨,怎么才能让车主多买点装饰,每个星期都在培训话术、消费心理,累就一个字。

大家都觉得售后卖装饰提成高,当然提成的确不低,10%左右,但是前提是必须完成总量任务,而且现在的消费者也不是“吃素”的,都知道自己去红牌楼、肖家河买要便宜得多,而4S店的精品、配件也没有传说中那么有保障,不乏附厂件,所以一方面是销售难,另一方面是任务压力大。我们夹在中间很痛苦。

我觉得,只有当4S店不再追逐高额利润,全部使用原厂件,同时不再给售后太大的销量任务,我们才能给予消费者更多更好的选择,也才能真正做到“客户满意”。

加装一万五才提车 消费者真的伤不起

(车主刘先生)

因为我喜欢的车属于“市面紧俏车型”,所以4S店里的销售顾问都很牛。我们准备下单的时候,他们就直接说了“必须加装一万五,才可以提现车。”我唯一觉得幸运的是,我尚有选择装什么凑够一万五的权利,而不是他们给我乱装好逼我买。

我就在琢磨,这些没办法平价买的车,到底是因为产能不够,还是因为车商贪图加装这一万五的利润?而这究竟是经销商个人的行为,还是被车企所默许的?总之,消费者很弱势。我希望有一天车商们不再“利润”为王,能真正为消费者提供平等的购车交易平台。

加装可以 起码尊重我的知情权

(车主罗女士)

“我买车买得比较爽利。因为本来就不太懂,只要外观好、空间大、开着顺畅、油耗不要太高就好。”罗女士一个月前到某合资品牌4S店订购了一台三厢轿车,车型为“领航型”。

回家后,罗女士上网一查,发现该品牌根本就没有“领航”这一车型。罗女士立刻前往4S店一探究竟。在几番逼问后,销售人员道出实情:这是一辆4S店自己加装的车型,因装了DVD导航,就给取了“领航型”这个名儿。

罗女士要求销售人员给自己一张加配单,然后去肖家河问了下价格,发现如果是自己买“裸车”再装的话,会比4S店便宜几千块。

在几番拉锯战后,罗女士心力交瘁,放弃了与4S店的抗争,自认倒霉。“所以,想要买车的消费者,一定要先上网看好车型和配置,才能防止被忽悠。4S店也应该有基本的诚信态度,加装可以,但必须如实告知消费者,让他们自行选择。”

责任编辑: 陈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