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年报和2022年一季报披露已收官,而新上市的公司业绩更吸引市场眼球。借此机会,金融投资报记者对新近上市的川股的业绩、股价以及基本面情况进行了梳理。
目前“川版”次新股有8只,分别为:川网传媒、雷电微力、圣诺生物、欧林生物、天微电子、国光电气、中自科技、汇宇制药。新股有5只,分别为:佳缘科技、坤恒顺维、立航科技、华融化学、海创药业。从首发上市个股所属板块来看,科创板8只、创业板4只、主板1只。
汇宇制药营收净利居首
在科创板上市的汇宇制药,2022年一季度营业收入4.66亿元,同比增长 9.18%;净利润 1.19 亿元,同比下降11.49%。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居“川版”新股、次新股之首。公司主要从事抗肿瘤和注射剂药物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在创业板上市的雷电微力,也取得了比较好的业绩。一季度营业收入2.25亿元,同比下降17.12%;净 利 润 1.07 亿 元 , 同 比 增 长35.12%。公司专注于毫米波微系统的研发、制造、测试与销售。
国光电气一季度营业收入1.95亿元,同比增长86.32%;净利润0.42亿元,同比增长51.33%。公司从事微波器件的研制生产,至今拥有超过60年的研制生产经验。
天微电子一季度营业收入0.50亿元;净利润0.23亿元。公司主要从事新型灭火抑爆系统、某三防通用采集驱动装置、高能航空点火放电器件、高精度熔断器件等产品研发、生产、销售。
圣诺生物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0.81亿元,同比下降13.44%;净利润0.14亿元,同比增长22.64%。公司自主研发、生产和销售多肽类仿制药原料药和制剂产品以及多肽药物生产技术转让服务。
不过,也有亏损者。坤恒顺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0.12亿元,同比增长68.6%;净利润-61万元,同比由盈转亏。公司主营业务为无线信道仿真仪产品研发、制造和销售。
佳缘科技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0.14亿元,同比增长358.64%;净利润-0.04亿元,同比减亏35.99%。公司是一家信息化服务及网络信息安全综合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专注于国防军工、医疗健康和政务服务领域。
欧林生物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0.54亿元;净利润-0.07亿元。公司是一家专注于人用疫苗研发、生产及销售的生物制药企业。
中自科技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0.96亿元;实现净利润-0.10亿元。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环保催化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汇宇制药研投6793万
金融投资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在科创板上市的川股中,在研发投入上舍得花钱。汇宇制药一季度研发投入6793万元,同比增长54.68%;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14.56%,同比增加4.28个百分点。
“公司的研发团队以经验丰富的海归博士为核心,研发人员超过400人,占公司总人数的近40%。”公司相关负责人称。
中自科技 2021 年研发投入9522.53万元,同比增长23.29%,研发人员扩充至167人,占员工总人数的30.93%。坤恒顺维2021年的研发投入 1895.69 万元,同比增长19.61%。天微电子2021年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5.65%,同比增加1.4个百分点。
“监管层给予科创板的定位就是要有‘硬核’,有拿得出手的科技成果,这就需要大手笔的研发投入,也许在短期内难以收回成本,但你必须这样做。”华西证券投行人士表示。
海创药业虽然一季度营业收入为零,亏损额超过8700万元,但研发投入发生额却达7000万元以上,同比增长54.37%。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癌症和代谢疾病的全球化创新药物企业,依托氘代和PROTAC等技术平台,致力于研发和生产满足重大临床需求、具有全球权益的创新药物。
创业板公司同样需要研发投入。如一直专注于毫米波微系统的研发、制造、测试与销售的雷电微力,继2021年研发投入3344万元,同比增长58.24%后,一季度又投入研发费用 698 万元,同比增长63.96%。目前公司已累计取得专利115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27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8项,正在申请国防专利5项。
股价呈两极分化态势
将2022年5月5日“川版”13只新股、次新股收盘价,与其相对应的上市首日收盘价比较可见,其中既有涨幅达51.57%的立航科技,也有跌幅高达68.55%的天微电子。
总体来看,11股出现不同程度下跌。具体来看,跌幅从高到低分别为:天微电子跌68.55%、川网传媒跌62.27%、欧林生物跌55.89%、中自科技跌 55.60%、圣诺生物跌49.63%、雷电微力跌45.75%、汇宇制 药 跌 43.93% 、 佳 缘 科 技 跌43.88%、华融化学跌35.28%、坤恒顺维跌23.53%、国光电气跌2.79%。上涨的有2股,分别为,立航科技涨51.57%;海创药业涨29.57%。
究其原因,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从宏观层面看,新冠疫情对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从微观层面看,A股市场长期以来形成的“逢新必打”、“逢新必赚”现象,使新股价格高企,特别是部分业绩不佳的个股面临较大的估值压力。
不过,对于后市走势,市场资深人士李大霄表示,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渐渐落实,市场争论和怀疑会慢慢消退,稳增长效果也会慢慢显现,驱动长期投资者入市也会慢慢摆上议事日程,资本市场的长期资金来源就有了保证。
“从A股30年的发展历史证明,只要对资本市场的认识提高,只要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市场的稳定就成为可能,起码是局部率先稳定可能性更大,特别是与稳增长相关的低估的优质蓝筹龙头股,将承担起稳定市场的最大责任,进而带动市场企稳回升。”李大霄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