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厂商 > 人物访谈 > 解读北汽福田副总董海洋的“第二次”离职

解读北汽福田副总董海洋的“第二次”离职

大家车网 2012-07-13 15:27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 作者:

解读北汽福田副总董海洋的“第二次”离职(4)

核心提示:

董海洋在北汽福田交上的到底是一份什么样的答卷?他人生的下一个职业站点是哪里?他为中国汽车界树立了一个怎样的职业经理人形象?

2009年8月12日,在福田海外事业部搬入新办公楼前夕,他写信给各级管理者,提出了如下建议和提示:

1、要充分重视人才管理,要懂得激励和促使。激励并不一定是金钱,有时员工需要一种认同和赞许,需要你真诚的理解而不是粗暴的斥责,尤其对于受过高等教育的员工。

2、要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各级管理者切不可成为"传声筒",把上级交代的工作向下面一说就万事大吉。整个公司实际由入职不到5年的年轻人在工作,余者为高高在上者、管理者、监督者、调度者,或者不负责任的评论者。一定要做到首先能够教会下属做;下属不会时指导下属做;下属仍做不好时能够亲自做;尤其是业务企划方案,必须要自己整理出结构、要点和思路。

3、身教重于言传。为上者播其恶,其亦远亦甚。必须要身体力行,为人师表,以指导、教化下属,促进下属成长为己任。"楚王好细腰,宫女多饿死",管理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对于下属的影响非常巨大,希望各位管理者谨言慎行,为下属之楷模。

4、培养沟通技能。国际化需要我们拥有登大雅之堂的威仪和信心,需要能够通畅沟通能力和圆融的人际关系。进入新办公楼后,各级管理者应有计划地开展早会制度,通过早会锻炼大家的会议组织能力、当众讲话能力。

5、管理好自己的仪容。公司是工作的地方,不是休闲度假之所。你的衣物可以破旧,可以低廉,但必须要干净整洁。有些人蓬头垢面,邋遢埋汰,却反以为荣,认为不修边幅,不拘小节。一个人如果过了30岁,还不能管理好自己的仪表,那是一个不能重用的人。这好似美国总统林肯的名言。

"董总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有福田海外事业部的员工告诉《汽车商业评论》,现在董总每月早会时那声如洪钟的"大家好"开场白,已经渐渐成为记忆,但那是永远不能抹去的记忆。

理想者

现在,关于董海洋下一站去哪里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或许等到本文付印的时候,他已经确定了下一个航程,但是这并非是理解他的关键。

两年前,离开一汽前往福田时,董海洋对《汽车商业评论》说:"过去我是帮助外国人把车卖到中国的土地上,现在我想帮助中国人把车卖到外国的土地上。"

今日的离职是否意味着他改变初衷?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董海洋不会失去自己定下的目标。

一汽大众工业工程部,董海洋与同事一起监控产品的数量、质量对其非常欣赏的德国老板送给他的《目标》和《持续改进》这两本书,让他至今觉得受益非浅。而"目标"和"持续改进",对于董海洋是两个非常有意义的关键词。

离开一汽丰田前往北汽福田,董海洋主要是看到两个兴奋点,一个是干自主,一个是做海外,这对他的职业生涯都是挑战。

这两年的历练使他成长了很多,让他自己能够很深入地理解汽车的研发制造、质量、售后服务,了解到应该怎样带队伍,怎么样定战略。因为不得不把中国的汽车放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面去孵化,这时候就不得不从汽车的全局来考虑问题。

他说:"原来的营销只是站在整个汽车产业一个局部的功能进行考虑,并没有把这种营销的姿态变为整体来思考。那么到异国他乡的时候,我们的使命就不仅仅是营销,还包括海外投资,所以对中国汽车的水平和走向有着一种亲身的实践感受。"

董海洋认识到,我们过去把国际化想成了是一个到国外卖车那么简单的事情。国际化是一个烧钱的业务。如果你不投入就想卖车赚钱,把赚钱看成一种国际化的一部分,这是一种误区。我们需要不断地投入--人的投入、资金投入、技术的投入,需要大量的储备。

中国人在国内轻而易举的成功使我们过高估自己的力量。董海洋认为,国际化是个加以时日的东西,中国汽车真正走到世界的时机还没有成熟,中国汽车真正实现国际化的跨越,至少还需要5到8年的时间。现在,国际化是一种希望一种未来。

今年42岁的他说:"反过来想,现在,我的年龄越来越大,我已经为福田海外事业做了很多很坚实的、长期性的基础工作,我不可能把这五到八年全部消耗到这里,当然,现在离开,我会有一点遗憾。"

或许离开北汽福田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对于希望能够建功立业的董海洋来说,仅仅销售商用车不能激发起他足够的兴趣。因为它的量还是有限。

"我认为中国汽车市场目前的环境和氛围处在一个非常好的时期,中国轿车每年至少保证百分之十的增长是没有问题的。所以我会选择轿车这样一个方向去走。"他这样对《汽车商业评论》解释。

那么,选择轿车会是选择什么样性质的企业呢?

董海洋非常坦诚地表示,在外企或者合资企业里面,卖多少车也是别人的辉煌。从一个比较世俗的角度讲,从待遇、名利、地位来讲,肯定是到外企比较舒服、工资很高、看起来很光鲜,但是自己的事业成就呢?

确实,中国人在外企或者合资企业很难有什么事业成就感,除非是你做到独立开发一个车型,或者你独立成为一个中国区的总裁的时候。如果只是做副手又是在外国人主导的环境里面,怎么可能有自己的事业成就感呢?

国企如何呢?汽车资深评论员柯云在她的博客评论中谈到董海洋的未来的去处时认为,他不可能去国企。

她的理由是:来自国企的董海洋应该深知,实际上,在每一个国企性质的车企,无论是哪个环节,都涉及到巨大的利益集团体,所以,当一名职业经理人在思考如何操刀提升业务前,首要考虑的应是如何平衡背后集团的利益。而这,恰恰会削弱甚至失去原本任职的动机。

董海洋则对《汽车商业评论》表示,国企也有不同的国企,不能一概而论,关键在于自己是否出于公心,关键在于自己是否能够沟通,更关键的在于是否有一个支持自己的领导。

看看这两年董海洋写给福田海外事业部员工的信,就知道这位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中国汽车人的风格了。

比如以下随手拈来的两句--"不要企图把令人汗颜的业绩作为谴责别人的理由,我需要每位副总经理、经理、副经理、部长、副部长尽职尽责地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铁的纪律是一切团队成功的关键,海外团队需要一个方向、一个声音,需要令行禁止,不容许各自为政,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容许不负责任空论罔议,指手画脚,更不能有山头隔膜,做到臂指相使,唇齿相依,协同运作,心力并张。"

董海洋现在强烈感受到中国这种新兴大国的力量非常不可忽视,汽车也是这样,中国这种新兴汽车力量真的不可忽视,未来会发生很多变化。他希望能够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现中国汽车新势力,推动中国汽车新势力。

他告诉《汽车商业评论》,令他欣慰的是,现在有各种汽车力量邀请他加盟,而他也很快会做出最终抉择。"我特别就是想证明一下,检验一下,自己到底能做什么事情。我现在想的是去了以后自己能做什么?我想用自己的能力来成就一个品牌的高度,而不是站在别人肩膀上去享受一个品牌的荣耀,我讨厌狐假虎威。"

几乎整个小学时代他没有能够陪伴左右的儿子也是董海洋决定未来去向的一个重要因素。他最后告诉《汽车商业评论》:"我特别想对我儿子说,你爸爸在汽车业干了多长时间,在最后的黄金年华时候,尝试了什么,把品牌带到了多高,哪怕失败了,那也是一种财富。"

1 2 3 4我要评论(0)
共 4 条4/4首页 上一页 1 2 34下一页末页

责任编辑: 陈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