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1-10-14 10:10 来源:腾讯汽车
[导读]第二届全球汽车论坛于2011年10月11-12日在成都召开,腾讯汽车在论坛现场进行全程跟踪报道,并为您带来重磅嘉宾访谈。以下是腾讯汽车对《汽车公社》主编卫金桥的专访。 腾讯汽车:卫老师对于这次全球论坛怎么看,这次论坛的主题定为跨越,昨天尹明善老师觉得跨越不太恰当,从生产大国到创新强国并不是一步可以完成的,您怎么看论坛的主题? 《汽车公社 》杂志主编 卫金桥(微博) 卫金桥:我觉得尹总说得一部分有道理,跨越这个词中文有很多含义,想到跨越的话就想到了弯道超车。现在关于弯道超车的话题有两点,一个是新能源要实现中国汽车从传统动力向新能源的跨越,提出了弯道超车的概念。很多人都认为这个弯道超车。 还有一个原因,去年的全球论坛也是围绕着创新的话题。当时有一个焦点的话题,当时2011年的中国车市是引领着全球车市向上发展。从去年这个话题的时候,从制造大国向创新大国的跨越,我觉得里面有异曲同工,首先我们承认还是一个制造大国,包括我们的汽车设计、汽车新能源的混合板块,我们现在和国外有很多差距,我们承认这个事。要实现这个转变的话,我们也可以用,要看怎么看待这个话题。 关于新能源,从昨天到今天很多焦点的话题,特别以外资公司为代表的企业掌门人更多把焦点问题放在了新能源板块。国有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会针对性说各自企业面临的问题,比如说江淮的董事长和徐和谊徐总,他也会说到自主品牌面临的一些困难。他们从各自的企业出发,希望从政策上或机制上,甚至从消费的指引性上有新的好转。 我们觉得这个东西,自主品牌面临的不仅仅是结构性的问题,很多时候因为自主品牌这些年的发展是站在汽车蓬勃发展的前提上。这种结果就导致了产业的一个高速发展带动了各个企业、各个品牌的发展。这里面导致了鱼龙混杂,有一些好的企业在里面,还有不是很好的企业也得到了发展。但是目前我看到困难的一些,主要像拼凑型的企业,还有一些没有太多自主研发和制造能力的企业,他们面临的问题都很大。一些主要的自主品牌在目前来看还是在发展过程中,在一个调整期。我觉得在自主品牌的发展录用来看,更多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要做好自己,然后这一波的调整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把早应该淘汰的品牌淘汰掉,该兼并的兼并,该重组的充足,这一点还是要有清醒的认识。导致目前遇到困难的原因,还应该在自身找原因。 另外关于合资公司和外资品牌鼓励创新,特别是新能源板块的创新,他们谈的话题更远一点,可能是十年。这一个和全球战略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今年以来电动车和替代能源和混合动力新能源的方向有一些调整,外资企业包括三菱也好,可能从一个说客的角度来说。也想借助全球论坛的机会。这个是从外资公司来讲,他们在这个论坛上想释放一些信号,这个信号更加务实怎么样面临新能源的板块和新能源发展方向的一些问题。 腾讯汽车:您觉得自主品牌的心态好不好? 卫金桥:我觉得关于自主品牌的问题已经说了无数次。为什么这个成为一个问题呢?比如在前几年的时候,大家都在坐而论道,比如自主品牌未来会怎么样,自主品牌要实现什么样的跨越。那时候都在谈雄心、理想,我们什么事情都讲因果,有些人有这个结果,肯定是有很多原因导致的。我们反过来看前几年自主品牌的概念,自主品牌有几个老问题,喜欢超、喜欢买、喜欢吹,我觉得这些问题确实是这样子的。自主品牌一个大的曲线,我是这么认为的,从2003年到2010年,这七年的时间里面,除了2004年、2008年因为特殊的原因导致中国车市会有一个这样的回调。这种回调是关于风险意识薄弱的问题,那时候导致了回调,让大家觉得中国车市的增长是无限制的。 关于每个人的理想,还有每个人的做法和每个人实施的方式都不一样。反过来,我们现在自主品牌也有做的很好的,比如吉利、长城。他们做的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除了他们比别人更有危机意识,还和他们这十年以来踏踏实实做事情是有关系的。我们也有一些踏踏实实做事情其他的自主品牌,我觉得这个东西,中国汽车也好,自主品牌也好,还有中国经济也好,有特殊的因素和体制上的原因,在现在为止还是国有企业是市场发展的主导。在国有企业主导里面和民营主导的里面还有很大的差异化,我们一些大企业在做投资和产品规划,甚至做新战略规划的时候,他没有过多考虑到市场巨大的起伏性。他们认为,坦白说从2003年到2010年,这七年里面实际上是产能决定销量。那时候中国遍地是车市,中国品牌、合资品牌、外资品牌都是。大家都知道这种情况不可持续,大家是非常能够意识到的。比如2009年、2010年的30%是不可持续的,回到6%或围绕10%,未来是一个长期的趋势。 但是你要应对一个平稳增长6%到10%的增长,和突然面临30%增幅的市场,这种不同增幅的时候就决定了企业不同的行为。所以很多时候企业领导人或企业的整个管理层或决策性,你要对自己所做的决定负责任。比如奇瑞,奇瑞在2008年、2009年投入那么大的资本,到了现在全部成了包袱。再比如长城,很自然地把各种节奏都控制住了,不是做的特别好,但是相对的跟市场的节拍更合拍一下。再反过来看比亚迪,比亚迪是最典型的例子,用速度掩盖一切的企业。市场的增速不能和雄心相匹配的时候,他以前因为速度掩盖了一切问题都会慢慢暴露出来。反过来看,这种暴露并不是坏事,中国企业增长到今天,增长到1860万台就不增长了,看到的人可能到三四千万,保守的人有两千多万的规模,这种市场的调整,刚才耀东和何老师也说到这一点。这些调整对有规划、有雄心的企业,这个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我们要尊重这个过程。 关于自主品牌的问题,老板有老板的想法,媒体也有想法。我讲一个例子,比如七万块钱买一个车,奇瑞、比亚迪或者帝豪觉得不错,同样七万块钱也有很好的自主品牌的选择,如果买了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的车,给我的体验带来很大的对比,这是很正常的。我要选择的话,可能会做出很理性的选择。我第一次购买的时候可能会考虑自主品牌,当再一次购买或推荐朋友购买的时候,当自主品牌给我不好体验的时候,我会放大出去。如果不能解决,如果自主品牌只是沉迷于30%和40%的增长给他带来的机会,我觉得永远不会长期发展。 腾讯汽车:这次新能源汽车还是论坛的非常热的话题,您觉得业界对新能源汽车是不是有降温的趋势?还是像之前那样有泡沫的风险在里面? 卫金桥:新能源我一直有一个总结,稍微长远一点,比如十年到二十年的趋势来看,可能电动汽车是一个比较理性的解决问题的解决方案。从最终极的目标,有太阳能的可能会成为一个解决方案。从解决方案来说,混合动力是绕不过去的,是最佳的解决方案。因为我们国家的问题,可能想直接跨越混合动力向电动车,经过这两年以来想弯道超车有超成,弯道翻车已经很快了。我们在选择路径上不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还要脚踏实地。我还是强烈建议,在制订政策的时候,领导人和决策者很多拍脑袋的行为要少一点,更多要尊重事实。 比如混合动力在全球的销量,去年差不多将近100万台了,电动汽车应该不会超过5万台。所以,在这种过渡期怎么样合理的结合中国的国情,结合中国的道路情况,结合治理设施,还有结合目前的新能源的技术储备。在这一点上,大家冷静下来的话,也就不难得出答案了。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汽车独家稿件,版权为腾讯汽车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腾讯汽车)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陶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