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厂商 > 人物访谈 > 李潮:核心竞争力弱导致自主品牌整体下滑

李潮:核心竞争力弱导致自主品牌整体下滑

大家车网 2011-10-11 17:34 来源:腾讯汽车

[导读]第二届全球汽车论坛于2011年10月11-12日在成都召开,腾讯汽车在论坛现场进行全程跟踪报道,并为您带来重磅嘉宾访谈。以下是腾讯汽车对央视车风尚栏目制片人李潮的专访。

就本次全球汽车论坛(微博)(微博)的主题“生产大国到创新强国的跨越”,腾讯汽车针对这一话题进行了自主跨越,合资跨越,渠道跨越等几个方面的探讨,下面是腾讯汽车对央视车风尚栏目制片人李潮(微博)进行的专访。

腾讯汽车:我们所说的汽车产业是一个大的汽车产业,但是我们更关心的,更着重的还是自主品牌这一块的。切实的数据是这样的,今年市场占有率是在下滑的。您觉得这个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李潮:核心竞争力弱导致自主品牌整体下滑

央视车风尚栏目制片人 李潮

李潮:首先,我不认同,汽车产业不单单是自主品牌。的确国家关心的GDP贡献量最大的还是合资,合资要交税,还解决这么多的就业。从更大的视野中汽车工业贡献很大,至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各地政府心目中与房地产并驾齐驱的高价值行业。很多地方还划到所谓的高新技术领域。自主品牌的下滑,其实也谈不到下降,我认为还是一个目前你的竞争力不够强大。我的感受也很深刻,我不愿意去参观国际厂商,当然也不得不去,每次参观都感觉我们与世界的差距很大。人家有很多新东西,我们没有,我们只不过把人家用过的东西拿过来包装一下。整个国家,别说汽车,其他领域,我们除了可以关起门来说的航天、军事以外,所有的商业化扶植都很欠缺。IT就是很典型的。目前自主品牌这一块整体上的下滑有大环境原因,低端市场受到的打击最大的。每家都有每家的不同,有的是走了弯道,有的是处于调整期,像比亚迪这样的。整体来说,我觉得没有必要把这个放得很大。我倒是希望下滑得更差一些,反倒是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找到真正的原因。我们是犯了一些不得不犯的绕不过去的错误。

腾讯汽车:中国的汽车产业目前最需要的跨越是在什么方面?

李潮:我的观点是,谈到跨越,这种思维方式本身有问题的,因为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来没有一个界限。总是在不经意间已经完成了变革,这个变革需要多因素决定。汽车产业目前最大的跨越可能还是观念的回归。中国过去的十年,发展最快的十年汽车工业,我们首先走出去了,观念走出去了,中国人可以小汽车,这个改革开放30年解决了。尤其是大家熟悉的北戴河会议,观念是中国人能够消费汽车,中国人能够造汽车,也能够和别人合作。甚至现在一些自主品牌也在走出去,我认为我们走出去的工作做得很给力。但是又走得太急了,太快了。我们大会小会讨论的时候,我们总是用很多政策性的语言描述一个很实体的汽车产业。比如说我们总是希望我们能够通过一种模式的转变,通过一种公司架构的变革,或者通过金融市场的成立推行,市质的飞跃,从昨天的丑小鸭,变成第二天的白天鹅。我们充满了这种期待,这种期待是对的,但是不是这么做的,做不出来。我们现在即便掌握了技术也没有办法实现。最简单的,里面的材料中国人做不出来,这个材质,国内做不出来一块能够在高端的核心厂能够匹配的构。这不是汽车工业一个产业能够完成的。

现在我们在继续走出去的同时,还应该回归,把汽车工业、汽车产业、汽车生产当成一个脚踏实地的,这是一个实业,我们总是还要靠产品说话,涉及到技术等方面。这些东西,目前我们从政府的角色来看,政府要求的是数字,是你的GDP对本地的贡献。我们每一个压在销售公司的每一家企业老总头上是这一年利润率,要销售数字。我觉得他们作为一个产品,你在国际地位,你核心技术方面的考虑还是不多的。或者认为考虑这个东西成效太慢了。就像我们今天的投资自主扩大化,整个行业已经进入了掩耳盗铃的扩大化,我们一汽的老总已经公开说合资自主应该划到自主范畴里面。我们的出发点不是围绕着实业角度出发的。我倒是觉得过去十年走出去,很多原因得益于汽车有独立的思考。现在受到的干扰更多,或者是更着急,反过来告诉你,我倒是觉得这个行业没有前途。如果我们每天在说这些东西,但是我们在做的时候,大家关注的还是概念,还是模式,这就不会有所谓的跨越性发展。

腾讯汽车:政策好像一直是打压自主品牌的,现在有媒体说是不是出一些政策扶持自主品牌?有没有这个必要?

李潮:我认为是应该扶持的,扶持无可非议的。我们基础的研发工作,这不是一个企业能干的事情,中国的液晶屏幕,你让长虹是干不成的,我们的863计划都干嘛了?比如说我们的钢材。汽车最核心的技术,线控技术,所有的电子、零部件,这些东西都得买的,买来白给你你都不会用。你怎么搞?这些属于基础工业的,国家不做谁做?你说现在要搞联合几个开个大会,国家出点钱,这叫形式。国家就是要责成几个研究机构,定期地做,谁做出来就重奖。我们的专利掌握在谁手里面?评选有没有商务价值从来就是一个糊涂账。我的体会,我们小时候上学,跟现在比,工科的地位跟现在已经下降很多了。现在搞导弹不如卖茶叶蛋。

汽车产业不单单是自主品牌。的确国家关心的GDP贡献量最大的还是合资,合资要交税,还解决这么多的就业。从更大的视野中汽车工业贡献很大,至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各地政府心目中与房地产并驾齐驱的高价值行业。很多地方还划到所谓的高新技术领域。自主品牌的下滑,其实也谈不到下降,我认为还是一个目前你的竞争力不够强大。我的感受也很深刻,我不愿意去参观国际厂商,当然也不得不去,每次参观都感觉我们与世界的差距很大。人家有很多新东西,我们没有,我们只不过把人家用过的东西拿过来包装一下。整个国家,别说汽车,其他领域,我们除了可以关起门来说的航天、军事以外,所有的商业化扶植都很欠缺。IT就是很典型的。目前自主品牌这一块整体上的下滑有大环境原因,低端市场受到的打击最大的。每家都有每家的不同,有的是走了弯道,有的是处于调整期,像比亚迪这样的。整体来说,我觉得没有必要把这个放得很大。我倒是希望下滑得更差一些,反倒是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找到真正的原因。我们是犯了一些不得不犯的绕不过去的错误。

腾讯汽车:您觉得合资自主的产品到底是完全出自于政府的要求,合资企业会不会全力做好合资自主车型?或者做好这个品牌?

李潮:合资自主媒体也有很多认同,他们的理由是所谓的经济学里面的唯市场论,只要市场需要,企业有发展的就是合理的。没有产品,双方又很需求,妥协斗争出了这么一个东西。我们现在最反对的是扩张,认为必须要上,认为合资自主是一个可喜的变化。

腾讯汽车:您认为入世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之间是什么关系?

李潮:这两个事情不是必然的因果关系。中国经济发展到这个程度,肯定什么都撞到一块儿了,是综合的原因,导致了汽车行业的十年黄金岁月。但是的确有关联作用,入世保护了汽车市场,但是对农产品有影响的,我们的农产品完全牺牲掉了。日本人说同样的国体国家联合起来搞中国,因为一入世你的价值观跟他们差不多了。现在只有中国人敢贸然进入非洲,西方国家还是很谨慎的。所以,我们的确在入世之后,有一定的关系,有了一个基本框架。

大众之前没有挣钱,这两年挣钱了。刚才为什么说对农产品是一种伤害?因为进口美国玉米要比买本土的玉米便宜,关税取消了。我们的农民受到了伤害,人家大面积机械种出来的,廉价。但是对汽车肯定是有促进作用的,原来关税那么高,现在没有了,人家就觉得可以畅通无阻地进去了。入世当时我们最恐惧的是人家不搞合资了,就搞进口。后来奇瑞、吉利竞争的目的是逼迫他们进行本土化。按照老外的思维方式,如果在中国完全本土化,不可能达到他的技术标准,必须要进口。

腾讯汽车:入世十年对中国汽车产业,是利大还是弊大?十年来,虽然我们自主份额不是很大,但是毕竟自主品牌的份额还是在增长,数量越来越多,份额降低,绝对数量变多了。老百姓在享受更便宜的车。

李潮:如果要总结入世十年目前的收获或者目前出现的问题,这么问可能更好一些。肯定从实际效果来说利大于弊。

美国这两天很热闹的“占领华尔街”,他们在输入全球化价值,也把自己的优势越来越淡化掉了。你把你的全球化标准弄出去以后,实体都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教会了人家,师傅教会了土地,饿死了师傅,美国的经济学在讨论这个话题。不如说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尽管我们的价格很低,但是我们至少通过全球化发展了自己。

另外一个话题,我们认为过去十年,中国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过于以外资的标准为导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迷失了自己。大企业在玩的过程中有自己的价值标准。我们现在缺乏的是这些东西。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汽车独家稿件,版权为腾讯汽车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腾讯汽车)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孟飞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