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厂商 > 人物访谈 > 徐平:东风没有和东南汽车就重组事宜接触

徐平:东风没有和东南汽车就重组事宜接触

大家车网 2011-07-26 17:21 来源:腾讯汽车

徐平:东风没有和东南汽车就重组事宜接触(2)

[导读]7月23日,东风有限公司在北京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了“新中期事业计划”。会后,包括东风汽车董市长徐平,日产总裁卡洛斯·戈恩和东风汽车总经理朱福寿在内的高管接受了媒体访问。

朱福寿:关于产能的问题,跟重组的问题在逻辑上是一样的,大家都可以看到东风集团一直希望扮演着理性的挑战者,理性的竞争者。所以在产能的问题上,我们一直还是很清醒,市场也高度的不确定,但是建工厂是有高度的确定性,建工厂是最容易的。目前为止,所有的工厂都是产能利用率在大于等于110%的情况下考虑建新工厂。刚才发布会上也说了,东风有限接下来会导入30个新车型,这就是支撑我们未来100万辆增量的前提基础。没有这30个新车型,我们把产能拉大260万辆是没有必要的,没有依据的。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我们一直在扩大产能方面非常小心。建工厂是最简单的,但是扩大了收不回来。所以我们采取了产下联动性的生产机制,由市场和销售拉动产能的提升。

提问:我们东风这几年一直谈整车零部件的协调发展,在这个事业计划里面没有非常明确地谈到零部件这一块,也说了要加强国内采购,未来有什么举措?

欧阳:东风零部件随着东风整车的发展,特别是十堰基地有了一个零部件群支撑零部件的发展,东风零部件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和我们零部件的发展也是逐步走向市场。零部件主要是是靠一个规模经济来支撑它的发展,依靠一个整车或者是区域性的整车来支撑,是很难满足自身发展的。东风的商用车和乘用车的比例是七三开,现在从整个东风集团,包括整个国家的汽车发展来看,乘用车发展非常快的,反过来了。现在东风乘用车占74%,商用车占26%,这对零部件来说有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零部件从自身来讲,在原有的零部件上进行一个调整。我们商用车向高档化发展,怎么样满足零部件系统化、模块化、电子化,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满足我们新的商用车发展。另外,我们零部件要走出去,要向乘用车方面发展。现在我们也在考虑三个工业园基地,一个是十堰,一个是襄樊,一个是武汉。在十堰,由于物流、城市化的调整,零部件在集中。襄樊向轻型车发展。轿车这一块,在武汉进行轿车零部件的发展。这样,我们就是要不断地提高我们自身的竞争力,提高我们覆盖市场的产品的区域性的布局。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销售收入和效益,为东风集团做出零部件方面的贡献。

媒体:这次发布会之前,很多人猜测雷诺的动作,但是今天没有看到相关的消息。请问我们对这两个品牌的国产化是怎么样的规划?自主品牌这一块,日产一直强调后期的重点是自主品牌。今天东风有限提到启辰的规划,我们东风旗下的东风有限和神龙这些合资企业品牌未来五年的具体部署是怎么样的?

徐平:关于你刚说的雷诺,我感觉和你一样,到现在也没有消息。原来是有信息,日产进入中国的时候,当时我们考虑日产雷诺的金三角的安排。那是八年以前了。但是到目前为止,因为方方面面的原因,没有什么很大的进展。但是,我觉得随着行业的重组加剧,或者是市场的扩大,像我刚才描述的那样,东南到现在没有消息,将来可能也有消息了,雷诺现在没有消息,将来是不是有消息,也很难说的。因为都是在动态的进行中。

朱福寿:合资公司做自主品牌是最近几年讨论得最多的事情。我记得上次上海车展的时候,几乎是三分之二的时间问到这个问题。我想作为东风人对这个问题有几个基本的观点,首先在合资公司做自主品牌比不做自主品牌肯定要好得多。这么多年我们强调在市场的问题上,很多人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如果是外资品牌对我们研发队伍的培养,无疑它没有像我们合资自主这样有效果。所以,我想做肯定比不做要好。

第二个观点,东风做合资自主应该是一个战略性的考虑,而不是一个策略性的安排。也不是简单地把外资的平台拿来做一些改进,或者降低成本就推出一个合资自主品牌。

第三个观点,也是东风整体的考虑,合资公司做自主品牌如果上升到一个战略性的高度去看待问题,应该是我们合资企业在后合资时代,企业转型的需要,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只有通过企业的转型升级,才能真正地激励我们中国人自主开发乘用车。基于这样的安排东风把合资自主作为我们战略性的工作来推进的,无论是启辰,包括本田、神龙公司,都在推出下一步合资自主的计划。

媒体:我看到咱们“新中期事业计划”里面关于电动车,说研究电动汽车的导入环境。问一下,目前很多企业都在鼓励提倡电动车的时候,咱们重点研究导入环境是不是相对比较保守一点?东风有限当时成立的时候是双峰优势互补的结果,当初各自的优势是什么?现在的环境下,当初的优势有没有一些变化?

徐平:大力发展新型战略性产业,新能源汽车是中国的新型战略产业之一,作为东风公司来说,当然要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这是毫无疑问的。所以说,我们从商品上,从资源的投入上,从组织结构上,都是准备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这是毫无疑问的。你刚才提到的研究新能源汽车的导入环境,那是合资公司本身可能有一些考虑。比如说我们国家的新能源汽车战略规划还没有出台,还要看一下战略出台以后我们怎么样根据政策导向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我想可能是这个情况。

1 2
共 2 条2/2首页 上一页 12下一页末页

责任编辑: 张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