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武安市第十中学初三年级的学生在上课。 新华社记者 王 晓摄
近期,河北省多地相继发布义务教育招生政策,其中变化最大的是民办学校不再拥有提前招生特权,报名人数一旦超过招生计划,将采取摇号方式录取。
对于此前拥有自主招生权、以提前或“秘考”掐尖的一些民办初中来说,这一变化意味着什么?面临小升初的学生将何去何从?新政策对义务教育又将产生什么影响?
学生家长 向左走向右走
作为一名小升初学生家长,石家庄市民王小洁现在最关注的就是小升初摇号政策——在小区业主群里讨论,在单位办公室和同事们议论,在各个家长群、辅导群交流。
王小洁还搜集到一组数据:石家庄初一年级在读生有11万余人,其中2.6万人选择了民办学校。她有些焦虑:“有限的名额,为啥非要摇号呢?该凭本事考,谁考上算谁的!”
为啥非要上民办?王小洁一语中的:“石家庄市比较突出的特点,是优质民校在中考中的表现明显优于公办学校。”而这一现象在我省相当一部分设区市非常普遍。
公办民办的办学差异由来已久,尤其在初中阶段最为显著。部分民办学校凭借自主招生选拔生源,经过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成为大家追捧的优质资源。家长们为了把孩子送进这些“牛校”,不得不让孩子延长学习时间、拓展知识深度,增加孩子学习负担。
为此,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特别提出,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
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操作上,我省按照“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由审批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实施,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民办学校,全部采取电脑随机派位方式招生。在招生范围上也进一步明确,优先满足审批地入学需求后,仍有计划内空余学位的,可以在审批地以外招生,但一般不超出市域范围。
眼见摇号的日子越来越近,家长们也越发关注。
“除了疫情,现在最着急的就是儿子的小升初。”王小洁是别人眼中的虎妈,养了一个成绩优秀的儿子,“初中非常重要,一定要上最好的。”
可是面对摇号,王小洁心里七上八下,“如果像以前一样有择校考试,凭孩子实力十拿九稳。这一摇号,就全凭运气了。”
“我这些年逼孩子学,就为了考好学校,你现在告诉我,只能凭运气?”王小洁不甘心地说。
“为了拼名校,孩子没有周末和假期,上各种培训班。孩子累,家长也焦虑。这个政策一来,我倒是松了口气。”李艳红也是一位比较拼的妈妈,但是她的拼更多来自于周围的压力。“别的孩子都在学,我们不学,将来优秀的民办学校录取,肯定没有机会。”
面对摇号,李艳红没有王小洁那么反应激烈。“孩子学习的路长着呢,压榨式的学习,哪天厌学了,更得不偿失。”李艳红决定,还是按照孩子的成长规律来培养。“摇号也参与一下,能摇上皆大欢喜,落空了就去片内的公办学校。”
面对家长们不同的声音与期望,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年,择校已经形成了惯性,摇号无异于一个急刹车,让一部分家长难以适应。但是随着政策全面落地,效果将一点点显现。
民办学校 失去掐尖生源后的比拼
“今年找我上学的,一个都没敢答应。”老孙是一所民办学校的校长。对于即将到来的摇号,他心里也没底。“一方面是不知道自己还有多大辗转腾挪的空间,另一方面,对于未来的生源水平也充满未知。”
在老孙看来,摇号冲击最大的是民办初中,“小学一年级差距再大,上课都是零起点,没有升学压力。但是初中不一样,经历了小学的比拼,孩子们的学习习惯、知识储备,真是天壤之别。”
这些年,招生成了老孙所在学校的头等大事。他们要筛选出基础扎实、有后劲、好管理的苗子,精心培养,冲击全市中考前10名、100名、500名。
这些苗子是怎么选出来的?
业内人士透露,形式多种多样,民办初中会在不同的时间组织“秘考”、校园参观、冬夏令营等等。“以前是笔试,后来政策不允许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组织考试,但学校还是能找到突破口,加大面试力度,有的跟校外辅导机构合作考试。”
尽管各民办初中生源竞争激烈,考试时间却故意错开,各不相同,互不干扰,实现筛选“广撒网”。有择校需求的学生,会一所学校接一所学校地去考,只等拿不到理想的录取通知,才会进入对口公办学校。
如此消磨学生和家长的考试,却几乎是场场爆满,报名资格都需要“秒杀”。王小洁说,这源于家长们对小升初的重视,“如果孩子能顺利进入几大初中名校,将来进入重点高中就有保障了。”
但多位民办学校校长预测,摇号新政实施后,他们学校的优势会被削弱。因为优质生源大概率不会再像过去那样“扎堆”于某所学校了。“从短期看,对民办学校影响很大,失去优质生源,肯定会影响中考成绩。如果不能把学生送进好高中,啥特色教育家长都不会买账。”老孙说。
这些年,由于民办学校能提前掐尖,有的已经形成了固定培养模式。而摇号则不可避免地产生生源差异扩大,这将给习惯了教好学生的学校和教师带来一定挑战。
为此,一些民办学校已经开始着手应对政策之变。石家庄一教育集团,对学生英语、数学要求较高,预计今年部分学生入学后很有可能不适应学校课程,学校正在抓紧筹划课程改革。
教育人士分析,一部分教学质量过硬、教育特色鲜明的民办学校在今后依然可以顺利发展,但一些除掐尖外别无特色的民办学校,可能将面临较大压力。
不仅是民办学校,公办学校也亟需提高办学质量。“有的公办学校,过去办学有困难,归因是生源问题。现在生源还给你了,能不能教好就看你的本事了。”有关专家表示。
培训机构 推波助澜几时休
“升学与成绩无关了,还有必要让孩子学奥数吗?”暑假即将来临,石家庄市某小学五年级学生家长王鹏举棋不定,“学吧,孩子不喜欢,而且以后小升初跟这可能没多大关系;不学吧,别的孩子都上奥数班,会不会吃亏?”
在石家庄市裕华区一主打数学的培训机构授课点,王鹏发现,受疫情影响,校外培训机构尚未开展线下教学,只有一两位值班人员,前来咨询的家长寥寥无几,报名电话也很少响起。
有业内人士表示,此次民办学校摇号,有望压缩针对小升初招生考试的培训市场。
在省教育厅举办的一场座谈会上,与会的教育行政部门相关负责人、中小学校长分析,在部分民办学校无序招生中,有的校外培训机构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比如对权威信息进行断章取义的“解读”,鼓吹“抢跑”“弯道超车”概念,以偏概全散布一些升学率、分数榜等,不断制造并向家长传递升学焦虑。个别校外培训机构还与民办学校暗中勾结,形成利益链,为民办学校组织考试。
石家庄市知识产权协会副会长范林认为,如果招生新政执行到位,将斩断校外培训机构与个别民办学校间的灰色利益链,有利于缓解升学焦虑,让家长少一些“功利心”和随大流的“不得已”,为孩子选择更合适的教育。
然而,记者采访发现,有的培训机构却趁新政实施又开始蠢蠢欲动,对所谓的“内部信息”进行各种“解密”:好的民办学校会加大提前招生力度;学校只会拿出部分名额摇号,个别名校甚至不参与摇号,直接“点招”;还有“转学名额”,称只要学习拔尖,摇不进名校,也可以先借读再转学。
王鹏不久前就参加了一场培训机构举办的“家长讲座”。一位“专家”反复告诫:“摇号进名校,只是家长的一厢情愿,哪个学校愿意收学习不好的学生?”“好学校分班花样很多,只有重点班师资才有保证,不然学校靠什么打品牌?”
范林认为,新政还要在抓落实上下功夫,提高公信力、增加透明度,否则家长很容易被校外培训机构“洗脑”“带节奏”。
值得警惕的是,近日社会上一些个人和机构,抓住摇号这一“商机”,自称手里有“内部指标”,可以“保送名校”,大肆宣扬并收取所谓中介费、报名费、赞助费等。
不少家长对记者反映,近期都收到过校外培训机构的小升初“约考”信息。承诺考试成绩优异者可以直升初中名校。
仅5月30日、6月6日,邯郸某教育机构就分别举行了所谓的锦玉中学、凌云中学择校考试。据家长介绍,从年前至今,该机构以为各热点学校进行掐尖为名,违规考试20余次,每次约100人。与此同时,该机构还声称可以办理热点学校择校,收取费用。机构负责人张校长曾明确表示,除了民办学校外,公立热点中学也可以办理,并明码标价。
无独有偶,6月初,邯郸市复兴区一家房产中介以“有关系、有渠道”为由,向学生家长收取中介费2万至5万元帮办热点学校,承诺“中学、小学都能办”。
针对近期出现的一些人和机构打着优质学校名号进行私自招生的情况,邯郸等地教育局陆续发表声明,提醒广大家长务必提高警惕,不要听信所谓“暗箱操作”的蛊惑和各种违规招生承诺,以免利益受到损害。有关部门也已对这些不法机构介入调查。(河北日报记者 马利)
摇号入学,公平为先
摇号还没有开始,部分地市就出现了“家长给一定数量费用即可保证摇中,如果没有被摇中将退还全部费用或部分费用”的传闻,虽然最后有关部门辟谣称是骗局,但这个问题还是引起了学生和家长的担忧。
对于即将到来的小升初摇号,如何确保全过程公平?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各地必须在摇号机制建设上下功夫,确保报名资格平等、入学机会均等、每个环节透明,杜绝可能存在的暗箱操作。
在报名资格方面,我省规定民办学校招生范围内,本地户籍适龄儿童、少年和依法取得居住证的随迁子女均可报名。同时,每名适龄儿童、少年可报名的民办学校数量也是相同的。这就确保了每个学生,无论家庭背景、学习成绩,都有参与机会。
入学机会方面,政策明确,对于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民办学校,全部采取电脑随机派位方式招生。随机派位招生由审批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不得由学校自行组织。因放弃就读机会产生的空余学位由审批地教育行政部门采取随机派位方式进行补录。这就从制度上保证了报某所学校的每个孩子被摇中的几率是相等的。学生不用再比拼证书,家长不用再比拼房子、人脉等各种资源。
做好各环节的信息公开也至关重要。只有时时处处都有监督的眼睛,才能彻底消除暗箱操作的空间。为此,我省规定摇号全程接受社会监督,随机派位结果即时向社会公开。而及时引入科学有效的第三方监督,同样不可或缺,有的地方已经明确表示,将引入公证机制,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等全程监督。
除此之外,还需要堵住可以预见的操作“黑洞”。教育行政部门将充分利用学籍管理系统规范民办学校招生,在学籍系统中设置招生计划数,确保招生计划刚性执行;加大学籍监管力度,严禁民办学校违规招收“借读生”,出现人籍分离、空挂学籍等问题;不得为违规跨区域招收的学生和违规转学学生办理学籍转接手续。
针对有家长提出“公办进、民办出”的路径,我省明确民办学校不得借公办学校名义招生,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将对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民办学校,以及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以集团校、联盟校等形式开展的合作办学予以严格规范,对违规混合招生、混合编班等行为要坚决予以限期整改。
(文/河北日报记者 马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