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发布《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措施》(简称“京8条”),从支持灵活就业、鼓励企业吸纳、拓宽就业渠道、推动创新创业、提升就业能力、实施阶段举措、开展精准帮扶及优化就业服务8个方面,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政策支持。
在高校毕业生灵活社保补贴方面。“京8条”大力支持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自主创业,对北京市2020年及以后毕业离校两年内的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是灵活就业的,可申请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标准为每月930元,年度补贴额度11160元,最长不超过三年。预计从今年9月起,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即可开始申请享受灵活就业补贴。
在企业补贴方面。今年,企业招用毕业年度内北京市高校毕业生,符合条件的将给予最长不超过三年的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标准为每月1162元。对于中小微企业,今年招用毕业年度内北京市高校毕业生,还可以申请以工代训补贴,每月1760元,最长不超过六个月。另外,如果高校毕业生参加了就业见习,见习期未满就与见习单位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北京市还将给予见习单位剩余期限见习补贴每月2200元。
北京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鼓励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招聘比例、开发基层岗位、推动创新创业、提升就业能力等各项措施的无缝衔接,北京打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组合拳”。
智联招聘发布的《2020年新基建产业人才发展报告》显示,到2020年底,我国信息基础设施产业核心技术人才的缺口将达到417万人;算法工程师薪资逆势上扬,一季度平均薪酬达到19124元/月;Java开发工程师缺口最大,每个求职者对应约3个工作机会。当下,新基建里机遇多,核心技术人才缺口长期存在,年轻人正迎来奋斗的“新风口”。
数据显示,从2004年我国首次发布新职业以来,截至目前一共发布了14批150多个新职业。在疫情期间,又有16个新职业发布,包括呼吸治疗师、装配式建筑施工员、网约配送员以及与无人机、人工智能等相关的新职业信息。这些新职业的从业人员,在助力疫情防控期间的医疗救治、服务生产生活、支撑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在疫情发生后,平台经济催生的网络直播、网络带货、云客服等火爆,也使得这方面的从业者备受关注。该相关负责人介绍,像自由职业程序员、电商、自由撰稿人等都是灵活就业新的表现形式。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已经不再是过去的“打零工”,而是一种新业态下的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特别能适应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运用,选择灵活就业就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但是这种形式也存在不确定性因素,所以这次政府明确提出为毕业生灵活就业提供社保补贴,为大家提供养老和医疗保障,解除后顾之忧,放心地灵活就业,大胆地创业发展,实现个人理想和价值。
目前,北京已经开展了3000余场毕业生线上招聘活动,推送各类就业信息9.8万次,5万余名毕业生通过网上招聘落实了就业单位。
为加强企业与毕业生的有效对接,北京还积极搭建平台,开发了“京尤码”。解决疫情期间,企业和学生见不了面,对接难、招聘难、就业难的问题,实现供需精准对接、人岗精准匹配。
该相关负责人表示,疫情期间,线下的招聘会取消,纸质材料没法递送,虽然可以把电子材料提供给企业,但企业也因为无法直接与应聘者面对面交流,掌握的信息相对有限,对于签约也有些不踏实。面对这种情况,北京借鉴健康码的成功经验,在高校毕业生陆续离校的这个节点推出了“京尤码”。
据介绍,京尤码全称为“北京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平台”,该平台将个人求职、实名制登记、招聘活动、就业见习、档案服务、政策服务、就业创业指导、申领补贴、大学生创业板及职业测评等10个关联事项共30项服务内容“打包成一件事”。凭码即可享受求职招聘、申请见习、档案查询、政策解答等线上全链条服务。对于企业来说,通过这个码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关键身份信息等;对于学生来说,通过这个码可以了解企业的社保缴纳、经营状况等内容。
“这相当于为双方提供了相互了解的渠道,通过‘京尤码’,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方能够实现信息、信用互认,而且这些信息都经过了大数据比对,确保了准确和安全。毕业生还可以集成性地享受多种打包服务,不出门、不跑腿、一个页面办到底。”该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