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2-09-01 11:30 来源:网摘 作者:
2012年8月31日-2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在天津举行,主题为“经济转型下的产业政策导向”。以下是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的发言,主题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及政策扶持措施。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 万钢
万钢: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今年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也很高兴在这里再次见到我非常熟悉,非常尊敬的老领导、老朋友、老同事。我们今天相聚在这里,在新的形势下,共同回顾我国汽车发展的历程,共同思考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科技进步的未来,共同展望中国汽车发展的美好未来。
首先,我向为我国汽车行业科技进步产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女士们、先生们,经过几代中国汽车人持续不断的努力,我国的汽车产销规模已居世界第一,改革开放和创新,促成了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在政府的倡导和支持下,初步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了以整车企业为主导引领零部件企业发展,带动基础建设共同发展的较为完善的产业链。
汽车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扩大就业、拉动内需改善出口结构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进入21世纪面对全球能源紧缺、环境保护、人口健康、气侯变化的严峻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制订和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确定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工作方针。先后在国民经济和民生事业的重点领域启动了一批重大科研专项,开辟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进程。
我们回顾十多年前,也就是进入2001年,那时候我们的汽车才刚刚进入家庭。借鉴国外汽车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为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保护大气环境,推进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国务院决定组织实施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和以后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一系列重大科技项目,调动全国的科技资源,为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战略新兴产业的地位确定了重要的基础,成为我国汽车产业结构升级,技术战略转移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部署和创新的实践。
记得电动汽车科技创新实施的初期,充分考虑到我国当时的汽车产业基础薄弱,整体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研发投入有限的现状,为攻克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我们采用了过渡与转型,基础与应用,部件与系统,研发与示范并行互动的总体策略。经过深入地研究和广泛的论证,我记得当时老领导何光远同志、张小虞同志都亲自参加了论证会。为了加快电动汽车技术的成果转化,产业化和商业化的进程,在坚持关键技术和系统研发的同时,又适时地提出了研发和市场考核相结合,两条走路的策略。通过国家财政的扶植政策,结合2008年的奥运会,2011年的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员等重大活动,与地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现实需求,先后在全国25个城市启动实施电动汽车规模化应用示范的综合示范行动,全面开展了产品进入市场的可靠性、安全性等性能集中的考核,提高了产品的认知度和社会的认知度,培育了电动汽车商业化环境。
经过两个五年规划的有组织、大规模、高强度的持续研发和综合示范,我们基本掌握了电动汽车整车动力系统平台以及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基本建立了电动汽车三纵三横和三大基础平台构成的矩阵式的技术创新体系,先后研发出700余款节能与先能源汽车以及零部件总成的产品,车用动力电池的研发与规模化生产能力居世界前列,公共交通领域电动车示范规模和应用水平世界领先,确定了新能源汽车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地位,探索了分工合理,利益均衡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的电动汽车产业价值链。
政府各部门联动,颁布了市场培育的政策法规,建立了能够基本满足于新能源汽车研发和生产的标准体系,搭建了若干电动汽车整车动力平台、电池、电机等检测平台。探索了适合于新能源市场推广的商业模式,确立了中德新能源汽车战略伙伴关系,倡议并率先启动了电动汽车国际综合示范计划。
据最新的统计,全国25个试点城市的公共交通领域内累计投入了示范运行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运行总里程超过4.7亿公里。
特别要感谢总体专家组、各部委、各试点城市管理部门,以及广大企业各研究结构的同事们,他们不仅精心策划,努力推动,实施示范运行工作,涉及到新能源汽车的交通事故中专家们都能够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协助主管部门现场考察,分析原因,进行数字方针模拟,提供理论验证服务,并及时把情况反映给相关部门、生产企业、研发单位,他们有力地支撑和保障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产业化和示范运行,在此,我们对全体企业和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向我们的总体组的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女士们、先生们,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全球的经济低迷,正在艰难地恢复。与此同时,各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都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支持,科技创新正在有力地推动着产业变革,就像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一样,经济转型与汽车产业的变革。
前不久刚刚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明确地指出,要依靠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我国经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同时,部署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各项任务和整改措施。
上个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电动汽车为主的新兴产业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相关部门联动配合先后公布了十二五期间的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技术标准、能源设施、财税支持规划政策,共同形成了合力推动我国汽车转型升级的新态势。
未来几年是全球汽车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电动汽车的社会化前景光明,但也是道路曲折。我国的汽车产业转型既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新形势下需要我们的电池、电机、能源材料相关产业在开放合作的环境中共同努力应对挑战。
我刚才看了一下今天发表的论文,我觉得这是一个开放的全球高水平的大会,这些论文提的观点,我觉得是大家的共同努力。
在新能源发展的方面,我想以下五个方面需要我们共同关注:
第一,坚持正确的技术路线,加强新能源汽车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记得前年下半年的时候就开始了,十二五电动汽车科技发展专项时期,总体专家组和企业研究人员,调研分析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现状和国际发展趋势,提出了发展主要以电机提供驱动功率的纯电驱动的战略取向,明确了以插电征程式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以电池、电机电控关键技术,三大技术平台形成了三纵三横的技术路线。经过了产业界半年多的研究和论证,这条技术路线被全行业普遍认可,纯电驱动发展战略,被国务院颁发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确定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战略取向。十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正确的选择技术路线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
在新能源汽车的创新实践中,纯电驱动的战略取向要一以贯之,长期坚持。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中,把常规混合动力列入节能汽车的范畴并给以重点支持,它表明了我们十多年来在混合动力,在电池电机的关键技术上所做的努力进入了汽车产业的发展。今后的实践中,我们还要继续地坚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过渡与转型并行互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总体原则。
第二,要建立和完善电动汽车技术的创新链和产业链,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推进的深度结合,协同发展的取向。
为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的精神,在电动汽车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更加明确了企业是技术创新的决策,研发投入和科研组织以及成果成果转化的应用的主体。同时要加强协同创新,提高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在基础研究前沿探索共性技术研发中的重要作用。
女士们、先生们,对于汽车产业来说,纯电驱动的转型是战略发展的机遇。我们同样面临着新的挑战,电池电机电控和系统集成技术的发展,融合了电力、电子、电化学、材料学等大量新的知识,带动了部件系统和制造技术的创新,关键零部件系统集成、基础设施等将更新和延长我们的产业链。创新的方法生产组织、运行模式、以至于汽车产业运行结构都会发生重要的变化,我们要以更宽阔的胸怀,支持和吸纳那些从事新兴研发生产的后来者。纵观历史,在产业变革的时期,后来者中不乏引领潮流的创新者,我们要鼓励和支持他们在同等条件下的有序竞争,后来居上。
第三,建立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机制,加大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和服务的力度。
新能源汽车涉及众多的新技术新部件,实验测试的需求十分旺盛。相关高校研究机构和有条件的企业都要加强科学仪器、检测设备实验平台的开放共享。国家要支持技术优势单位和技术转移和研发服务的能力建设,我们要主动地培育和扶持中小型科技企业,要支持并建立技术创新成果供需对接信息交流的沟通机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大型仪器设备、科学数据和文件资料,以及国家财政经费支持的科研活动所获得的信息资料,都应该向企业、向社会开放,积极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服务。
在这里我也要祝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新址落成,多年以来他们为全行业的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检测服务创新做了大量的贡献,我们祝贺他们新址的建成,并且更希望他们能够为我们全行业的技术进步,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要继续推进新能源汽车的综合应用示范,创新新型的商业模式,加快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仍然处于产业化的初级阶段,仍然需要国家政策的有力和持续的支持。我们将遵循公交优先的原则,继续扩大公共领域中新能源汽车商业化的示范,总结和立足当前技术进展和商业运行的经验,我们在推动大客车的同时,还要更加注意出租车、城市物流车等领域,拓展以小型电动汽车为代表的商业化示范。规划并建设与车辆示范运行相适应的能源基础设施,探索和创新商业运行模式。
在私人领域示范运营中,许多城市出台了鼓励政策,一些企业开展了规模化的销售和服务的试点工作,在服务过程中积累了经验提高了产品质量,推进了产品研发过程。例如江淮汽车公司,他们对他们近两年销售的2400多辆纯电动汽车进行了全方位的连续的跟踪调查和服务,逐步摸清了用户的消费习惯,改善了服务模式,完善了整车、电池和电机系统,提高了可靠性和耐久性,也赢得了用户的信任。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十分关注他们的统计资料,可以使我们对其他城市中私人用车的推广也有很好的启发作用。我们还要在有条件的区域和行业领域中继续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的小规模示范运营考核。
实践的经验告诉我们,商业化示范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用户体验和性能考核,更重要的是探索商业模式和构建能源供应体系,通过用户服务和质量跟踪,整车企业可以不断地完善服务质量,提高产品的水平,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和商业化,正是在客户需求、商业模式、产品完善、政策优化不断的磨合中不断地推进。
五,要继续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国际合作,提高科技创新的国际化水平。
抓住全球创新资源加快流动和重组的机遇,加强在电动汽车的基础科学、关键技术、示范运营、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与交流,继续深化和提升中美、中德电动汽车合作的水平,积极推动在政策机制标准测试、数据分析、效果评估等支撑环境中的政府间的深层次合作。前两天刚刚结束中德政府第二轮的磋商,中国方面的五个部门和德国方面的四个部门,在两国总理的倡导下,建立了电动汽车战略伙伴计划,一年之后我们认真地回顾了这一年的工作,在技术创新平台,在基础研究在研发在产学研的合作方面,我们在电动汽车示范对接方面,在面向未来的规划和战略研讨方面,创新政策方面,都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也得到两国总理的高度肯定,两国企业的认可。
电动汽车的发展除了技术、产业、基础设施、商业模式、政策扶持以外,最重要的还是要得到广大用户的认可和支持。我们的科技工作者,要多做科学普及,我们的企业要多做解疑,我们的媒体要深度宣传。我相信通过社会各界坚持不懈地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实现我们预定的目标。
随着十二五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以及相关扶持政策的落实,新能源汽车的自主创新、重点跨越的攻坚战已经进入关键时期。让我们携起手来把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项紧迫的任务,立足国情,面向市场,重点突破,协同创新,开放合作,协调发展,着力提升新能源汽车创新能力和产业化、商业化的水平,推动汽车产业优化升级,为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保护我们生存的大气环境而共同努力。
最后,感谢论坛组织者的辛勤努力!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 随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