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厂商 > 人物访谈 > 苏波:自主品牌扶持政策还需明确 暂不出台

苏波:自主品牌扶持政策还需明确 暂不出台

大家车网 2012-09-01 11:25 来源:网摘 作者:

2012年8月31日-2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在天津举行。以下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在2012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的发言。主题是对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我国已经是汽车大国,建设汽车强国成为我们汽车行业的共识。2010年底国务院公布了十二五转型升级规划。今年6月国务院又批准印发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为汽车工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转型升级是推进我国工业和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汽车强国的根本途径,在汽车工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论坛对汽车工业发展的下一步思路方向和重点深入进行讨论很有必要也很重要。

给大家介绍三个方面。一我国汽车工业在调整中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汽车工业得到迅猛发展,产品结构更趋于合理。满足了国内高速增长的消费需求,中国汽车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大国。二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积极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在关键技术领域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主要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基本具备了研发能力。三是新能源汽车取得积极进展,经过十多年发展,关键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标准体系初步形成,政策环境不断优化,新能源乘用车技术成熟度不断提高,多家骨干企业正在加快研发全新平台的电动车系统。四是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去年汽车产销超过200万辆汽车有10家,产业集中度比2000年提高了17个百分点。五是汽车产业产品结构趋于合理。轿车从48.5%提高到54.7%,2011年1.6升及以下的乘用车市场占有率占到68%,比2008年提高6个百分点。六是走出去取得积极进展。2006年到去年年均增长率超过21%。今天1—6月份整车出口44万辆,自主品牌汽车开始小批量进入欧美发达国际市场,海外市场的并购也开始起步。少数企业开始收购国外企业核心资产,设立海外的研发中心。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影响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一是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不快,自主品牌市场竞争力不强。除了技术基础薄弱,人才匮乏,研发投入长期不足,支持自主品牌发展的政策体系和支撑机制不完善,对外来技术和品牌的长期依赖削弱了自主品牌创新能力。对自主品牌的概念大家认识也不一致,支持力度不够,实际效果也不理想。二是零部件配套各成体系,尚未形成开放的市场化环境。主要自主品牌企业与本土零部件企业的配套合作也需要加强。三是能源环保问题突出,节能减排压力日益增大,国际化石能源供应的制约对汽车未来发展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制约。五是结构调整还要进一步深化,自主品牌汽车产品发展之后汽车生产技术水平还应进一步提高,汽车大企业集团还缺乏国际竞争力,自主品牌发展困难重重的根本原因在于,占乘用车80%的合资企业仍以引进国外技术作为主要途径,未能真正进入自主创新的主战场。合资企业以外的企业创新实力不强,创新能力自然不强。整个自主创新的机制不健全,政策不完善,无法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第二个问题,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进入重要的转型期。我国总体上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不少行业还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比如说汽车行业,但是有一些行业产能已经达到工业化历史峰值。少数行业已经出现了工业化的后期特征,这种明显的工业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于我们的制造业和工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新的要求,就是要摆脱以投资和规模的扩张持续发展的过去阶段,要进入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我们的国际竞争力为核心的新的发展阶段。我国汽车行业规模虽然已经很大,消费市场还有向3—4级城市及农村市场扩展的余地。汽车行业仍处于稳定的发展期,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下一阶段汽车工业的发展绝不仅是产能的扩张,对汽车企业关键是技术提高,产品结构的调整和自主品牌的培育。这就要求我们认真总结汽车工业发展的历程和经验,针对目前的现状和问题进一步明确我国汽车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以确立汽车工业由大到强的发展路径。

这个道路或者方向的核心,就是加强本土企业,包括我们的合资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和自主品牌的建设。

澄清一些问题,我对这个问题思考不如各位老专家,但是有一些问题,有一些纠结,我始终在思考,就是自主发展的主体和自主发展的机制到底是什么?供大家参考和批评。

第一个基本观点,我国工业和制造业发展已经到了核心竞争力提高的新的阶段,我前面说了一些。汽车工业也到了核心竞争力提高阶段,不能落后于整个制造业的发展。但是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的体现就是我们的汽车企业要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任何国家任何企业追求强大,追求世界一流的根本的趋势或者方向,就是具有更多的专利和自主产权的产品,创新是一流的,产品一流的,技术是一流的,团队是一流的,管理是一流的,这是世界上每个企业想成为世界最强企业或者百年老店的共同追求。其他的制造业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汽车行业是否解决了?现在的合资企业有没有远大的目标,成为中国本土企业进入世界500强,成为强大的一流企业,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创新能力和自主品牌的建设。这是一种趋势。目前的问题是,我们不断地拿别人的产品仿造,或者一般性加工制造。没有这样的创新能力。不能老拿别人的品牌和技术。自主创新,我的概念里面,总理的多次讲话里面也多次说过,我们对本土的各类企业一视同仁。我理解的自主创新,绝不仅仅是我们乘用车占有19.4%的自主创新,一定是所有汽车的自主创新,只有实现了所有汽车的自主创新,才能真正形成公平竞争的示范环境,才能真正地推动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大家设想一下,按照现在的模式,如果把合资企业的创新,排除在外,等于把我们国家汽车制造力量最强的乘用车80%以上的力量排除在外,我国的自主品牌竞争谈何容易?有何前途?但这个问题大家认识很不一致,有些同志不赞成本土企业的所有创新。如果按照这个思路,不论是政策的实施,或者竞争的环境,不言自明。主体的企业靠国外的品牌长期占领市场,处于绝对的竞争优势,自主品牌肯定是越来越困难

另外,关于自主创新的主题,自主创新本身的含义,国外一直在质疑我们的自主创新提法,中国的自主创新就是排除国外技术的引进,就是排除中国本土的外资企业的发展。我不这么认为。我所理解的自主创新就是中国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就是支持中国各类企业的自主创新。我们不可能支持另外国家的企业产品的自主创新,那我们不是干涉别国的发展吗?所以自主创新这个词没有什么歧视的含义。至于大家担心由于合资企业纳入自主创新体系以后,会不断地拿来三四流的技术和品牌在中国和我们的民族资本竞争,我在设想另外一个问题目前的主体,拿着一流的技术,我们付出高额费用,不断地进入我们的市场,和他拿出三四流技术进入我们的市场,那个更好?第二,作为合资方的占有50%股份的中国厂商有没有发言权?我所理解的自主创新,就是在本土企业一定要形成自有知识产权,而且是自有品牌,而且这个技术是可以完全支配的技术。如果有老愿意把他大量的技术无偿地给我们,让我们支配作为我们自己的知识产权,我想也是一种进步,至少比我们花高价不断地买这样的品牌和技术也要好一些。如果不把这个通道打开,在政策的扶持支持上就非常困难。同样的扶持,为什么只支持其中的10%的民族资本,而不支持在本土上中方至少占了50%的骨干企业?你促进了这个行业的发展,还是延滞了这个行业的发展?

再一个,一味地引进。我今天早上碰到一些企业要求审批他们不断地引进国外合作方甚至另外一些企业的汽车技术和品牌,如果我们不在这个问题上有我调整的话,我们永远不可能用我们投资有限的研发费用研发出来的车型跟国外一流的车型,我们愿意付出代价购买的车型,它的成本、技术、品牌竞争力又优于我们这么一个不平等的竞争环境中取胜,难度非常大。我们整个对外开放的大方针不变,但是我们引进了30年,我们没有能力没有技术的情况下,这对我们国家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及时地满足了市场需要,这是正确的。但是中国目前工业要变成强国的时候,核心竞争力要提高的情况下,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我们的关键环节。创新能力在汽车行业的表现就是本土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如果我们80%以上企业永远把重点放在不断地获取国外的品牌和技术,而不是把双方有共同利益的合资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的话,汽车工业走不出来自主创新之路。

对外资企业说一点建议,我们的外资企业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也提出了不少的要求,我们也想满足这些要求,有时候也出现一些矛盾。比如说要求获得和自主品牌一切支持,我刚才说了就是要一视同仁地支持本土企业的支持,同时又不能对他们的研发费用、专利、自主产权提出要求。既然要争取政府的支持,也应该承担自主创新的责任。这方面我们应该是通过这样的努力,形成一个真正的公平的竞争环境,使各地企业都处于同一个政策支持的条件下,处于同一个自主品牌发展的竞争环境中,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推动我国自主品牌的发展。我们总结发达国家汽车工业发展经验,结合我们国家的实际,如果我们要成为汽车工业强国,至少要具备四个方面。一自主品牌要突出,我们规模比较大,但是不强。第二是具有世界级的有强大竞争力的企业,这个企业绝对不是靠拿别人的品牌就达到世界级,没有核心竞争力,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不能算是强大的企业。第三是要具有较强的实验研究和自主创新能力,第四是具有强有力的零部件和相关支撑体系。十二五期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既有许多机遇,又有很多挑战。零部件产业加速转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成为技术方向。新兴国家的市场也在快速发展。国内方面,汽车市场需求潜力仍然较大,国际汽车品牌继续向我国转移。同时本土企业自主创新的条件不断完善,支持本土企业产业技术创新和自主品牌建设的政策和措施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尤其是我刚才说的那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把自主创新的主体和自主创新的内涵不明确的话,这个政策很难出台。

最后一个问题,推动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我国是汽车产业大国,但不是强国。加快汽车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企业兼并重组,加强关键技术的研发,迅速提高我国汽车工业设计制造水平,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大力推进节能减排,进一步降低传能能源汽车的油耗和污染排放。进一步提高国际技术的引进质量和水平,同时中外汽车企业的合作开发和创新要摆上重要日程。尤其是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要迈上新的台阶。一是把创新能力提高和自主品牌发展提到头等地位。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关键技术,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充分利用国内各种资源提高研发能力,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要达到3%以上,不论是内资企业还是合资企业。支持在华各类企业包括合资合作企业建立健全研发机构,发展各类专有专利技术,努力建立自主的标准体系。二是加快发展节能与新能源体制。刚才万钢部长对节能与新能源发展的必要性和未来的趋势做了重要的讲话,已经非常到位了。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为什么这么紧迫?国际能源署对我们全球能源发展预测,到2100年,全球能源的结构,化石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只占3.5%,天然气占10%左右,其他的还有核能、水电、生物质能。占能源结构比重最大的是太阳光能,70%。所以,目前传统的汽车依赖化石能源对未来的发展,越来越感到压力大。油价会越来越高,全球石油的开采峰值在2030年,以后就是下降的。有人说目前已经快达到峰值了。煤炭峰值2140年,以后不断下降。所以,发展电动汽车是一种国际化的趋势,谁如果在这个领域占据了主动,谁就占据了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制高点。今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发展规划,为扎实做好规划的贯彻落实工作,下一步工信部将牵头成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一是要尽快启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改造的专项,集全行业之力集中攻克动力电池、整车平台的关键技术。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加快市场培育,加强对试点城市工作和示范产品的评估考核管理。完善行业布局和企业组织结构,进一步提高行业生产集中度。继续推动汽车行业产业转移布局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落实退出机制。加快推进汽车行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逐步提高零部件的自主发展水平。要打破区域之间集团之间的配套限制,要支持零部件生产企业向系统开发、系统配套、模块化发展。大力推动内外资国内零部件生产企业。大力推进品牌建设,不断提高本土品牌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提高产品供应链和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积极完善有利于本土汽车发展的财税、政府采购政策。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水平和效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形成规范的支持政策体系。

目前仅有少数合资企业开展了车身等实质性产品开发工作。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汽车工业与整个工业一样已经到了创新发展获得一流汽车设计制造技术和产品的新阶段,已经走过几十年的主要依靠引进技术复制产品的发展道路已经难以持续。我国制造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应为汽车工业发展指明方向。要引导中国汽车企业包括合资企业,都要积极地承担起自主创新的责任,向任何一个追求自主创新的独立企业,国际化竞争的企业一样,形成企业自身的技术专利品牌和一流的生产能力,走出一条中国汽车工业由大到强的成功道路。

加快走出去的步伐。鼓励有实力的汽车集团完善海外生产和研发布局,通过海外投资、并购重组,联合协作多种方式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规范出口企业的秩序,提升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水平。

中国汽车工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的机遇使我们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未来充满信心,我们面临的挑战警示我们找准汽车工业由大变强的根本措施。只有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企业才能说中国汽车由大变强。相信经过汽车企业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走出一条由大变强的成功之路。

 

责任编辑: 随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