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厂商 > 人物访谈 > 汽车“限”字当头 北京经销商人才大逃亡

汽车“限”字当头 北京经销商人才大逃亡

大家车网 2012-07-13 19:05 来源:中国商报 作者:

 如果北京市现有的近2000家汽车经销商中的一半被市场淘汰,缩减的工作岗位将是一个令人无比惊讶的数字。

 经销商退市的同时,大批汽车专业人才也面临着重新寻找出路的问题。记者在走访京城多家汽车4S店发现,多数店内员工已经离职了近一半,辞职、回家乡应聘、转行已经成为4S店员工公开讨论的话题。一些主营中端车型的经销商或自主品牌4S店的不少员工已陆续办理离职手续。

 “限”字当头,一切变得冰冷而又现实。离开奋斗过的城市或者熟悉的行业,这些专业汽车人才将流向哪里?

 “早在元旦前后,店里的21名基层员工都跟我提过要走的想法。”丰台区南三环一家自主品牌汽车4S店经理刘先生说。

 鉴于限购政策出台以来“根本卖不出去车”,10多名业务员已经走人,他已给剩下的业务员开了会,实行轮班制,每班3人,“轮班也是默许业务员另谋出路,不要说业务员要辞职转行,再这么下去,用不了多久,像这样的4S店都得考虑退路。”他告诉记者,销售行业从来都是看业绩吃饭,去年,每名业务员一个月都能卖出去10多辆车,但现在,剩下的业务员加起来,一个月也做不到10单生意。

 卖不出去车,仅靠售后服务显然很难支撑4S店的正常运转,一家位于南三环西路的一汽-大众4S店的高管透露,以他们这样中等偏上规模的4S店为例,在南三环,一个月的开销是100万元左右,包括店面租金、员工工资以及水电等成本。如果没有销量支撑,又没有稳定的售后客源,要维持下去很难。“这样的状况下,辞退基层销售人员成为降低成本的惟一出路。“我们店原来有30多名销售,现在辞退了一半以上,走的人心里不舒服,留下的日子也不好过。”在东四环姚家园一汽马自达店,销售代表小姐告诉本报记者。在记者走访10余家4S店中,别克、奥迪、雪佛兰、北京现代、一汽-大众等4S店均表示,店里都频繁有销售部门的员工离职。

 “基本没人光顾了,呆着也是干着急。”一位在亚运村车市代理奇瑞等自主品牌的二级经销商说道。这些经销商都有一共同特点:自主经营,销售相对低端的自主品牌轿车。没什么挂靠,连相对抗风险性强的“连锁”、“集团”等背景都没有,退出成为必然。而随着他一起离开亚市还有公司10余名销售。

 当人们还在惋惜50:50的比例(即一半的经销商将面临倒闭或退出,一半的从业人员将失业)时,汽车经销商们已经开始了各自的打算。

 在花庄做二手车交易的朱经理正在考查北京周围城市,燕郊是他的首选之地。据了解,自去年12月24日“限购令”实施以来,除了外迁和报废车辆办理过户之外,二手车市场至今几乎没有二手车交易。而像他这样从事二手车经纪的从业人员多达2万人,涉及二手车注册经纪公司1000余家,间接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这意味将有超过5万人着面临失业。在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做过3年销售工作的李先生说,这段时间,同事们也常讨论去河北、天津等地继续干汽车销售。“要是外地也来个限购令,岂不是又要四处跑着找工作?好在大家年前那段都赚了钱,再找工作也耗得起。”

 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汽车人才选择了转行。“转行是一定的,还有同事已经报了计算机培训班,准备学完再转行。”李先生补充道。

 更多的销售人员将目光投向家乡的汽车销售市场。一位四川籍的汽车销售经理向记者透露自己将回到成都一家合资品牌经销店继续从事汽车销售。他向记者透露,成都今年开业的多家新店中,有部分已经将招聘触角伸向了北京。 事实上,自从北京限车后,西部特别是成都,是今年许多厂家的战略重点,就在四川的车商们正为人才问题大伤脑筋时,成都部分在建新店已经启动了大规模的人才招聘计划,并成功从北京招来了一批愿意返乡的川籍人才。据相关媒体报道,今年即将开业的成都一奔驰新店已在北京招了一些人,其中不乏销售、技术精英。

 北京限购政策出台后,市场对汽车人才的需求大大减少了,随着市场的饱和,人才自然会转向其他地区或其他行业,在所难免,人才流出在调节北京汽车市场发展同时,也影响着北京汽车行业健康发展。

 面对现在汽车人才流失的现状,行业人士表示,“现在的人才流失已经成了洪水,容易引起‘水土’流失,企业的知识、管理、技术等方面难以形成沉淀,都被洪水带走了。”

责任编辑: 黄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