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厂商 > 人物访谈 > 郑兆瑞:奇瑞“垂帘”听真声 为求进步

郑兆瑞:奇瑞“垂帘”听真声 为求进步

大家车网 2012-05-21 08:57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为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旗手,奇瑞近几年低调奉行着“求质量而非数量”的转型承诺。而调整架构后形成的旗云事业部,集合了奇瑞旗下大多数车型,拥有近300万汽车用户。日前,奇瑞汽车公司旗云事业部副总经理、销售公司总经理郑兆瑞接受记者采访,对产品提升、客户关系、市场竞争等问题谈了他的理解。

“垂帘听政”听取市场真实声音

中国经济网:这次新东方之子上市,感觉媒体组织做得跟以前有所不同,很多细节都有进步,我相信一个企业的变化不会是局部的,对消费者,终端是不是也有很多变化?

郑兆瑞:是的,我们这次给来的每家媒体发了一份满意度调查表,这是我们的一个变化。因为我们觉得,要想得到提升,所做的工作每一个过程都是有满意度的。对车,对用户和对媒体,都有满意度的问题。如果能让每一个接触的人满意,我想整个公司应该说就会做得很好。所以以后上市活动,我们都会有满意度调查。形式、地点、接待怎么样,这样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提升。做任何工作,都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大家一开始说自主品牌,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想,只要我们不断总结问题,然后去改变的话,我们一定也会达到合资品牌的水平,甚至比他们更好。

中国经济网:说到这里,我想知道奇瑞平时怎么样收集那些真实的声音?因为有一些问题是可以想到、有针对性地调查来的,但是有一些是暂时想不到,但别人有看法的,我们怎样得到这些信息?

郑兆瑞:要想收集真实的声音,一个渠道肯定不行,我们有很多渠道。一是我们的客服中心,400电话,有消费者的建议、投诉;第二是网络,比如社区、论坛、微博、评论,这也是收集消费者对我们车型认知的一个重要渠道;第三是通过经销商,他们在售后服务和销售过程当中,都会获得很多用户的评价,比如消费者说,你车不错,但是保养次数太少,能不能送5次,或者你这车确实不错,但是我觉得没有导航,这个不太好,这都是信息;第四个渠道,我们会做一些采访。一款车上市一段时间后,我们会把潜在客户,、已购车的用户,还有已经购过我们竞品车的客户,全部通过比如第三方聚拢,然后背对背的进行采访,消费者不知道是厂家组织,就知道做这样一次活动,可以真实地表达他们的意见。

产品以工厂为母 更以用户为父

中国经济网:这个能不能讲具体一点?

郑兆瑞:比如说E5上市大概半年以后,我们请了几百个客户,包括我们现有的用户,还有原来考虑过E5,但是最后买了竞品的,还有潜在客户,都召集过来,我们厂家的人不参与,坐在屏幕后面,相当于“垂帘听政”那样,因为我们一介入以后,整个调查和评估的公正性就会发生一些偏移。然后我们的调研公司会和每位用户进行充分的沟通,再做一些全面的调查,最后根据用户的填的调查表的结果,我们会做多项的分析,比如动力、价格、服务各方面,发现不好的地方,就是我们改进的方向,用户反映得多的,我们发现是一个问题了,就会提交研究部门进行整改,最后推出市场。所以说我们更多听消费者的声音,受益还是蛮大的。

中国经济网:对于企业来说,每款产品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但是刚刚出来的产品,往往都会遇到比较多意见,在幕后听到批评和不满的时候,会不会感觉挺不好的?

郑兆瑞:没有,我们还是能够比较冷静,正视问题。因为你说你的孩子好看没有用,如果说用户是爸爸,工厂是妈妈的话,这个孩子是必须要有用户和我们的工厂结合在一起,才能够生出来一个,大家都满意的孩子。如果你把用户当成外人,他不会觉得你这孩子好看,但如果你在产品开发的时候,多充分的征求用户的意见,把用户当爸爸,工厂当妈妈,生产出来大家都满意的产品,那就市场很大了。所以我们觉得,用户的建议,其实对我们来说,我们倒没有什么太多的,我们觉得还是非常感谢的。因为能够给你提建议的用户,我们觉得从理论上,都是我们忠实客户。如果用户到了一种懒得跟你提意见了,基本上你也就给他放弃了。还是能够虚心接受的。

价格不是用户买车的最终理由

中国经济网:现在谈谈刚上市的新东方之子,我们知道很多的成功车型都是一代一代蜕变过来的。东方之子也是经过了不同的时期,能不能简单说一下这款车的渊源?

郑兆瑞:它的渊源和我们请的代言人差不多,我们请了王治郅。可以说曾经成功过,而且曾经是在聚光灯下受到很多人崇拜,但是也失败过。最后通过他的努力,又重新站起来了。而东方之子在刚刚上市的时候,应该说带着很多的花环,带着很多用户的期望,当时真的有很多用户,为了东方之子流眼泪,就是这种发自内心的民族感,很多用户就冲着“东方之子”这几个字买这个车,认为这是一种民族的精神。但是在品质品牌方面,我们当时还跟竞争对手有差距,所以说一段时间量很大的情况下,逐渐走向下坡路。然后在这几年我们没有再过多投入。又经过几年时间,我们重新推出了东方之子,想把以前的一些成功继续,然后把以前遇到的一些问题改进,向消费者提供一个全新的东方之子。

中国经济网:现在定位是不是也不一样了?

郑兆瑞:现在我们的定位是“大有可为”。就是买东方之子这一群人,我们认为是社会中间的力量,也是未来的东方之子,这一群人大有可为。再一个东方之子这一款车,我们在整车尺寸方面做了一个较大调整,比原来应该说大一号,将近4米9的长度,轴距将近2米8,坐在后排,腿和前座椅的空间,大概还有10到20公分,它是一款准B级车,非常宽大,非常舒适,所以这款车也是大有可为。

还有,应该说这款车武装得非常全,无论是导航、蓝牙、前后的雷达,还有天窗等等各方面,应该说是应有尽有,在物理属性上面,比原来的东方之子做了较大的改进。

中国经济网:其实很多人买车,选来选去最后就一个理由下决心。

郑兆瑞:你讲的确实非常对,反过来说,用户最后买车,你要给他一个买车的理由。这个车是有民族气节的,这个车是航天员指定用车,让他能够在心理上取得共鸣。因为买车,价格只是入门因素,它不是最终拍板的理由。

国家应控制汽车品牌无限扩张现象

中国经济网:是的,人们需要一个以自己选择而自豪的理由。最后一个问题,自主品牌这些年来提升很快,但目前面临的竞争也是最激烈的,就像中汽协秘书长董杨所说,现在中国市场进入开放中期,自主品牌的处境是最艰难的,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有哪些?

郑兆瑞:现在确实竞争比以前更激烈。在2000年左右,那个时候外资品牌压根没把自主品牌当竞争对手,所以那时候自主品牌还有生存空间。到后来,合资品牌已经把自主品牌当竞争对手了,这时候纷纷推出低价位的车,自主品牌的压力就大了。第三个阶段,跨国公司认为这样还不够,但他不能够再把车再往下降,怎么办呢?那就推出合资自主,把价格再往下杀,而以前合资品牌网络基本上布在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基本上不考虑。现在是三线四线城市,他和我们打得都非常凶了。加上现在自主和自主之间的竞争,也是非常的惨烈。所以现在自主品牌的生存环境,确实比较恶化。

中国经济网:你认为政策上如何能有效引导汽车产业良性发展?

郑兆瑞:我们觉得国家应该适当的控制汽车品牌的增长,不能够一个企业搞8个厂,最后搞100个牌子,其实不但损害厂家,还损害消费者利益,最后国家也会受损。再一个我觉得国家在节能减排方面,可能要给予更大的支持。比如豪华车就应该征高额的税收,国家的税收特征就应该叫“劫富济贫”。比如排量1.0以下或者是几万块钱以下的车,就减免购置税,然后多少万以上的豪华车,双倍收购置税,这样其实消费者不会有抱怨,但是现在是什么情况?买宝马买奔驰购置税是10%,买QQ也10%,一分钱不能少,这就形成不了一个良性的环境。国家是一个大手,掌控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鼓励新能源,鼓励小排量,就应该出台这方面鼓励政策,这样对国家更有利,对我们现在自主品牌也是有利的。

责任编辑: 杨小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