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厂商 > 人物访谈 > 新野雅史:中国汽车产业需要有高科技品牌

新野雅史:中国汽车产业需要有高科技品牌

大家车网 2012-04-20 21:35 来源:腾讯汽车

新野雅史:中国汽车产业需要有高科技品牌(2)

[导读]“2012中国汽车论坛”于2012年4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隆重召开,针对中国入世后汽车工业在世界的一些变化,腾讯汽车专访了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新野雅史先生。

腾讯汽车:你好,我想问一个问题,就是中国汽车业经历了十一年快速发展,现在交通堵塞还有环境污染这些问题日益严重了,我想问一下日本汽车业在这些发展中也遇到这些问题,日本的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日本的做法有哪些可以让中国去学习?

新野雅史:中国现在已经进入了汽车社会,日本在进入汽车社会的时候是上世界60年代,就是五十年前的事情。在那个时间正好是举办了东京的奥运会,同时东京到大阪的高速公路也建成,而且东京的通用的高速公路已建好,同时新站线也开始建设。您刚才提到的堵车问题,目前在北京、上海等很多大城市都集中的显现,日本和中国主要的区别就是说汽车行业发展速度不同,中国是非常快的,比日本快,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到城市的整治,相应的政策都出台,但是中国的发展速度过快,以至于来不及出台这些相对应的这些措施。还有一个是在日本东京和大阪的城市,基本上开车上下班的人很少,能开车上下班的一般都是政府里面的局长级人员还有大企业里面的领导。除了这些高层以外,其他人员基本上上下班全部采用公共交通,家里虽然有车,但是一般都是用于周末的出行,而且用公共交通出行的时候,基本上能够保持上下班的时间确保。北京现在正在努力的建设地铁,如果这个地铁覆盖面广了以后,大家上下班可能就会有所转变,这样堵车的情况就会有所减缓。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数字,在东京平均一天乘坐轨道交通出行的人数,据去年统计是2940万人次。这个人数主要是包括了上班和下班的人,我们也查了一下北京的相关用公共交通出行的人次,差不多是轨道交通包括公共巴士有1960万人,所以说北京在用公共交通的人数方面是东京的三分之一,根据以前的统计,人口方面,东京人口大约是一千三百万人,北京是两千万,在人口方面,北京还领先东京,人数平均下来,东京是每人一天要用2.2次公共交通,而北京差不多一次。

发展电动车首先需提高电池技术

腾讯汽车:您有没有关注过中国本土的那些做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企业,我们知道日本很多汽车生产企业在新能源和电动汽车领域相对来说是先进的,我想问一下,在日本本土汽车业内的人士,如何看待中国一些自主品牌的汽车企业的新能源技术?您认为中国本土的新能源技术和日本的新能源技术相比的话,大概有多大的差距?

新野雅史:目前在中国市场上,可能比亚迪的市场接受率是比较高的,除了比亚迪之外,其他的还有某些代表性的车型,像江淮和悦,生产了一千八百辆,电动车主要技术基本上是取决于电池,关于这个电池的开发,中国主要是采用锂电池技术,而日本采用的是国外的技术,关于这个电池的性能方面,因为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是据我所知,中国的电池水平还是很高的,总而言之,目前关于电动车在全世界成为成功的行业,电池使用期间,基本上一次充电以后,行驶里程最高是一百五十公里,续航里程达到一百六十公里和用汽车达到六百公里的汽车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还有就是价格上的差距,还有充电设施的配置,中国的电池的技术是比较高的,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要发展电动车的话,首先是要提高电池技术,还有就是充电设备、基础设施的完备。日本的国土面积是中国的四十分之一,在日本这样小的地方,目前发展新能源、电动车也不是很顺利,我补充一下,在日本的新能源车范围是很广的,目前在新能源汽车里面,混合动力应该是卖的最高的。因为混合动力不存在如果车没有电了,车停在路上,这样对消费者来说可以很安心的使用,而且在日本政府方面也对它给予补贴。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汽车独家稿件,版权为腾讯汽车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腾讯汽车)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1 2
共 2 条2/2首页 上一页 12下一页末页

责任编辑: 陈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