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厂商 > 人物访谈 > 赵福全:国际化不是简单地“走出去”

赵福全:国际化不是简单地“走出去”

大家车网 2011-10-14 16:46 来源:新华网 作者:

吉利集团副总裁赵福全博士近日在一次“与世界为缘”的论坛上,以吉利集团成功实施国际化战略为据,对目前各企业最流行的“国际化”一词提出了独特的见解,他认为,国际化决不是简单地“走出去”,全球最大的国际化市场不在美国、欧洲,而在中国,国际化是文化的融合。

“国际化”不是一种交往中的形式,不是说几句外语、和说外语的人打交道就是“国际化”,也不是走出国门就是国际化。即使你了解了美国的文化,也只是美国化,即使了解了日本,也只是日化。真正的国际化是具有国际化的视野,按照国际惯用的游戏规则和别人进行交流谈判竞争,和全世界范围内的合作伙伴共同合作,和全世界的竞争对手同台竞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向巨人学习,与巨人竞争,最终超越巨人,这才是一个国际化的基础。因此,这就需要将我们的文化与全球的文化相融合,只有文化的融合才是国际化的基础。

事实上,当我们在国外寻找国际化的时候,很多国外的企业都在中国寻求国际化。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文化怎样融合,他们或多或少会带来西方汽车文化的管理理念。这个时候,作为中国的汽车人要在不同程度上和他们打交道,作为自主品牌的吉利,就要和带有西方汽车文化色彩的外国竞争对手打交道。通过这种正常的合作与竞争,中西化文化的碰撞与交流,才能逐步做到文化的融合,而只有文化相互融合,才是国际化的真正体现。

目前,在国际化的过程中,国外很多企业在中国的本土化,或者叫国际化,就做的十分不错,中国的企业应该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在中国国际化成功的具体表现,达到彼此间的文化融合。

中国是最大的国际化市场

“国际市场”在许多人的概念中就是“国外市场”,要搞“国际化”,就是要走出国门,仿佛只有走出去才会有国际市场,只有在国外才能学会国际化,殊不知,目前全球最大的国际化市场就在我们大家眼前,那就是我们中国,中国已经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国际化市场。

这个国际化市场已经比美国,欧洲更有竞争的难度。原因是什么,美国的市场更多的还是美系车、日系车、韩系车,欧洲车的品牌在美国市场占有率也不是很大。但是中国的市场上各国品牌都汇集在一起,竞争对手更为强烈,试问还有哪个竞争对手没在中国参与竞争呢?因此,中国是最大的国际化市场,国际化程度也是最高的。

中国市场上,虽然竞争又多又强烈,但相对的机遇也是最多。有上千家以上国际一流的供应商在中国寻求合作,寻求商机,他们不仅给大的合资品牌提供配套服务,更多的也在为我们的自主品牌,为我们本土企业提供服务。还有很多国外的投资机构,咨询机构,国外一流的设计公司都在中国角逐市场。

因此可以说,国际上有的,中国都有,有的国家没有的,中国也有,要想在国际市场上有所作为,中国的市场就是做好国际化市场的基础,这就需要我们的企业必须以国际化的视野来参与竞争。

吉利的国际化核心是尊重、理解、共赢

吉利不为走国际化而国际化,而是李书福董事长为了实现吉利把汽车产业做大做强的必然战略选择。在国际化进程中,向国际上的合作伙伴借鉴和学习是一条必经之路。因此,吉利本着尊重、理解、共赢的核心理念,成功收购了几家国外公司。

2006年底收购了英国的锰铜公司,积淀了与国外合作的基本的经验和方法;2009年收购了澳大利亚DSI自动变速箱厂,填补了自动变速器上的空白;2010年成功收购了世界顶级汽车品牌沃尔沃。这些吉利成功经验的背后,核心就是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和追求共赢。

吉利在收购澳大利亚DSI自动变速器厂初期,我们本着一种尊重的心态对待收购方,得到了收购方的一致认可,用最短的时间,用我们的尊重和理解完成了收购。如果当初带着一种鄙视的心态去对待破产的DSI,无论是托管方还是DSI的管理层都会无法接受,更无法达到最后顺利收购。收购后,作为一种最起码的尊重,我们保留了DSI团队全部核心人员,极大地鼓励了员工的积极性。

通过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吉利不断加快国际化进程,以逐步达到共赢的目的。我们明确分工了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的职责职能,制定了详细的战略目标、考核机制。同时,我们把DSI在商务、技术、配套上面作为100%独立的供应商来看待,从技术、产品、质量上进行严格的监督考核。另外,还在中国建立本土化的工厂,根据他们贡献的技术、资金,按照股比签定协议,来确保真正实现共赢。吉利本着尊重和理解实现了共赢,加快了国际化进程。

责任编辑: 杨小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