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3-05-04 12:20 来源:网摘 作者:朱孔源
近日,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于2013年上海车展期间举办的“2013中国汽车论坛”上,多位企业老总认为,虽然前一阶段自主品牌汽车遇到了很多困难,但经过多年的沉淀、尤其是近几年的努力,自主品牌汽车已经可以对外国发起冲击,某些自主品牌汽车甚至能与外资品牌直接竞争。“自主品牌汽车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自助品牌汽车的春天已经到来!”他们如是说。
事实果真如此吗?
为求证这个问题,我在车展上认认真真地看了各个企业的展位,还确实感觉到了一些新意。首先,外资品牌在车展上“一统天下”局面不复存在,许多自主品牌企业都推出了能与之抗衡的自主品牌新车。例如,一汽的奔腾X80、红旗L7,东风的风行CM7、东风HUV,长安的CS95、致尚XT和ESCORT概念车,北汽的域盛007、Concept 500、C51X,广汽的GA3,奇瑞的α7、β5,华晨的中华C3和H230,江淮的和悦S30,长城的H2,吉利的帝豪KC-概念车,比亚迪的S7,以及观致3等。其中,上述的车型还有多款车是概念车。可以看到,这些车型确实让人“眼花缭乱”,但却让我们这些所谓的汽车人打心眼里感到高兴。第二,一些展车的设计确实让人耳目一新。例如,观致3设计非常大气,让我感到很多人对他的赞许是发自内心的;奔腾X80,外观前卫,如果上市也可能会有较好的表现。第三,产品的质量有较大提升。虽然我们不能感受展车的性能,但从展车表面涂装工艺、展车的装配工艺来看,部分自主品牌企业的产品质量有了质的改善。
如果在往前推到3月初的日内瓦车展,奇瑞TX概念车从众多欧美概念车中脱颖而出,高票当选《Car Design News》评选的2012年年度最佳概念车;奇瑞的观致3受到媒体的热捧,给予的关注是我们自主品牌所未能享有的。我不了解《Car Design News》,也不了解国内的合资企业对观致3的感觉,但这至少说明奇瑞的努力在日内网车展上有了回报。
将最近的日内瓦车展和本届车展的“正信息”进行综合,似乎从一个角度印证了自主品牌汽车的春天已经来临。但是,现实仍有二个问题困扰着我:第一,自主品牌企业何时能具有响当当的明星产品?第二,自主品牌企业的何时能让人感受到产品平台的概念?
首先,我想表达一下对明星产品的认识。近几年,包括奇瑞在内很多自主品牌企业最近两年在跨国品牌的合围下节节败退,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合资企业产品下探、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自主品牌企业没有一个可以撑起企业发展、让消费者接受的明星产品。
2012年,轿车增长6.2%,而中国品牌只增长了3.51%。与此同时,我们年销量突破12万辆(即月均销量过万)的中国品牌轿车少之又少,仅有帝豪(16.05万辆)、夏利(14.45万辆)、QQ(14.38万辆)、腾翼C30(13.65万辆)、F3(12.27万辆)。反观合资企业,月销量过万的单一品牌轿车比比皆是:一汽大众的迈腾、速腾、新宝来、高尔夫、捷达;一汽丰田的花冠和卡罗拉;上海通用的科鲁兹、新赛欧、英朗;上海大众的朗逸、明锐、菠罗、桑塔纳;日产的骐达、阳光、北京现代的悦动和瑞纳、长安福特的福克斯。
进入2013年,情况也并没有多少好转。最新的一期的《汽车产销快讯》显示,虽然月销量过万的自主品牌增加,但也仅有天津一汽的夏利、奇瑞QQ和E5(E53月过万)、吉利的帝豪EC7、长安的悦翔、比亚迪的速锐、长城C30。
在这些月销量过万的中国品牌产品中,夏利、QQ、F3是虽叫卖但不给“利”的车型,只有帝豪EC7、C30能给企业带来较大回报。熟悉吉利和长城的企业都知道,帝豪和C30是两家企业在转型期倾心打造的转型产品。过去,吉利汽车是以造老百姓能买得起的好车为理念,车型也是一动就发抖的豪情、美日,在大家的嘲笑声中,吉利将造车理念调整为“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汽车”。以SUV、皮卡为主要产品的长城开始生产轿车时,市场的质疑声还是挺大,但秉承着“每天进步一点点”企业的精神,认真打造C30。现在看来,吉利和长城的努力都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但是,大家关心的是他们的努力可持续多久,他们后续的支撑企业发展的明星产品在哪儿?
接下来,我想说一下产品平台的问题。这么多年来,我们轿车企业车型品牌比外资多了数倍,但仍打不过人家,而且还带来一个更深入的问题,即因资源的分散而造成企业很难打造一款精品(这一方面比较突出是“曾采用生一群孩子打群架”思路的奇瑞,不过该企业的战略已经在前几年调整)。本届上海车展让我又深入感受了一回,而且还让我感受到平台概念在自主品牌企业中的缺乏。这么多品牌、又缺少平台共享,我们怎么能以越来越具有难度的低成本优势与人竞争?
对于自主品牌企业缺少平台共享的问题,我向一些人进行了咨询。他们的答案有点接近,就是在一个以逆向设计为指导思想的环境中,很难实现平台共享。我想,如果正向设计做得不好、平台共享做得不好,自主品牌企业在与合资企业的竞争中也很难有较大优势吧!
其实,关于“自主品牌汽车春天已经到来”的判断,我很难完全支持。但是,作为希望中国汽车工业由大变强的人来说,我宁愿相信这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