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地图上看,辽宁邻近俄、日、韩、朝、蒙,既沿边,又沿海,是我国对接东北亚、沟通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陆海门户。
一段时间以来,辽宁持续加大开放力度,着力打造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不断壮大的国际“朋友圈”,正在为辽沈大地振兴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搭平台 扩大对外开放“朋友圈”
作为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沿海省份之一,近年来辽宁省出台系列对外开放政策措施,加快补齐开放合作短板,不断提升对外开放发展的内在动力,形成了崭新的全面开放格局。
2021辽宁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2021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第二十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第六届中国沈阳国际机器人大会……今秋以来,多项展会密集在辽宁落地,为对外开放搭平台,开窗口。
“辽宁坐拥2100多公里的海岸线,如果说过去人们总把它当成内陆省份,那么近些年来,辽宁对外开放的方向越来越明晰。”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玉霞说,融入东北亚、打造新通道,辽宁开放的胸怀更加宽广了。
辽宁省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人文交流活跃,经贸往来密切。自2002年第一届中国(沈阳)韩国周成功举办以来,今年已是第十八届。目前,辽宁与日本已缔结了19对友好城市,截至2020年底,日本累计在辽宁投资244亿美元。
2021辽宁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辽宁一连举办“中韩投资贸易博览会”“中韩航空产业交流合作对接会”“中日经济合作会议”等活动,着眼深耕日韩。
辽宁省商务厅副厅长潘爽说,辽宁省工业基础雄厚,面对新一轮产业变革,传统产业智能化、数字化升级需求迫切,有望与日韩企业擦出“火花”,“在减碳环保、养老健康等领域,合作前景也十分广阔。”
在锦州港30万吨航道改扩建施工现场,能听到几艘耙吸式挖泥船机械的轰鸣。从去年开始,辽宁一直在打造一条以锦州港作为海陆交汇枢纽,向东辐射日韩、向西连接蒙俄的东北陆海新通道。
9月24日,锦州市向内蒙古呼伦贝尔、兴安、满洲里等9个市(盟)发出“好友申请”,打算再度拓宽这条新通道。锦州市委书记靳国卫说,构建辽宁出海港口与西伯利亚铁路连接的新通道,将使辽宁在东北亚交通枢纽的优势进一步显现。
开放优势让外资企业加速在辽宁增资扩产。近日,德国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表示,宝马集团将进一步加大对辽宁的投资,未来将在沈阳追加投资250亿元人民币。
而自2009年起,宝马集团在沈阳投资超过640亿元人民币。华晨宝马连续多年成为沈阳第一纳税大户,创造了21000个技术岗位。沈阳生产基地已经成为宝马集团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并建立了庞大的研发中心。
“辽宁地理位置优越,发展潜力巨大。作为一家布局全球的国际化企业,欧力士集团深耕辽宁多年,始终看好辽宁市场。”日本欧力士集团大中华区董事长刘国平表示,近年来,集团以大连为核心、面向全中国,开展了一系列投融资项目合作。目前在大连正在建造的欧力士中国总部大厦,将成为中日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的地标式建筑与平台。
优环境 改革“刀刃向内”赢口碑
辽宁曾因“营商环境差”“办事效率低”,给人留下闭塞、落后印象。痛定思痛,辽宁从打破陈规陋习入手,打造与国际接轨的办事规则。
“沈阳—首尔”全货机货运航线开通、构建“审批+监管+执法+法制”审管联动闭环管理新模式、企业注册登记“极简化”不需要准备材料……在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红利不断释放。挂牌四年来,辽宁自贸试验区共新增注册企业6.3万户,新增注册资本6300亿元。
自贸区是辽宁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辽宁持续改善营商环境,瞄准做到“该办能办的,痛快办、便捷办;该办难办的,改革创新,千方百计去办”,着力打造高效、便捷、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努力为投资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构建新发展格局,取得新成果。
来自欧洲的路易达孚是一家从事农产品贸易和加工的企业,在全球有100多个办公地,每年运输货物约8000万吨。看中了辽宁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的独特地位,2019年,路易达孚在辽宁锦州设立仓储设施,主要从事玉米、小麦和豆粕的国内贸易运营。
“如今政府的服务不再是简单地读政策条文,而是拿出详细的投资计划,列出可服务于企业的项目,让企业实实在在地了解行业。”路易达孚北亚区副总裁焦燕说,他们对辽宁充满信心,未来考虑在辽宁继续扩大投资,更好地发挥辽宁作为东北三省连接窗口的作用。
“现在看来,外资企业需要的不是‘超国民待遇’,而是一个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政务环境。”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以下简称“中德园”)管委会主任郭忠孝这样评价营商环境。
对软环境的高度认同,使“中德园”内德资企业中不少德国员工工作期满后申请继续留沈,园区的中德合作也从工业生产,拓展到人文交流和“双元制”职业教育领域。
今年以来,辽宁更是大力推行“项目管家”制度建设,利用技术手段不断拓展服务范围、提升服务精准性,确保将各地符合条件的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能有效带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和人员就业的企业(项目)纳入“项目管家”服务范畴,实现服务企业和项目全覆盖。
通过督导推进各市严格落实“项目管家”工作职能,辽宁充分发挥“店小二”作用,全面掌握进展动态,对发现的问题实行“销号管理”、落实到底,真正实现服务全程有人抓、进展缓慢有人问、遇到问题有人帮。据统计,上半年,全省项目管家累计为企业解决各类问题4805个,树立了营商环境新口碑。
促升级 振兴发展迎来新动能
有了前期搭平台、连通道,夯实对外开放“基本盘”,促改革、塑环境,苦练对外开放“基本功”,而今的辽宁,对外经贸合作开始进入新阶段,在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中发挥更大作用。
9月22日,通过网络视频,总投资2.14亿美元的辽宁科威特固废处置项目顺利签约。新项目对保护生态环境、完善城市功能起到产业链强链补链作用,也见证了辽宁扩大开放带来新旧动能转换在加速。
今年以来,辽宁对外开放“成绩单”亮眼。前8个月,辽宁中欧班列开行415列,较去年同期增长接近40%。今年1至7月,辽宁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41家,同比增长40.3%,实际利用外资12.3亿美元,同比增长8.1%。2021辽宁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共有168个项目正式签约,签约总额近2700亿元。
与这些数字相比,辽宁开放合作还蕴藏着更大的振兴潜力。
在2021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上,辽宁省发布了相关企业的1453个工业互联网应用需求,设立20亿元资金推动“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推动老工业基地场景资源转化为振兴新优势。
结合企业需求,辽宁争取用三年左右时间,全面推动规模以上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到2023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接入工业互联网率达56%,力争“上云”工业企业达到5万户。
沈阳“中德园”依托引进的外资项目,正推进先进模式与传统制造深度融合。园区设立东北首家“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实现沈阳与发达国家间的人才、项目、信息对接。园区成立中德高端装备制造创新委员会,在辽宁省推动企业上云、建设数字化工厂上发挥了表率作用。
得益于海外研发团队始终追随全球前沿技术,不少辽宁公司的颠覆性技术接连不断。在地处鞍山经开区的迈格纳磁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忠威手指一台高铁模型介绍,这款磁力刹车系统,仅靠磁场的感应力,无须接触就能让时速300公里以上的复兴号减速,刹车距离比之前缩短一半以上。新产品上市后,将为辽宁“新字号”队伍增添新兵。
“面对新一轮产业变革,辽宁做好‘三篇大文章’的结构调整行动,未来将在开放合作中获得新动能。”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李凯说,辽宁依托雄厚工业基础,要进一步加大对海内外开放引资的力度。“随着人口外流和老龄化加快,辽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劳动密集型环节没有优势,重在瞄准高端制造、高技术制造和品牌制造,通过老工业基地产业与海内外先进技术的充分嫁接融合,有望开出新花。”(记者 王炳坤 李宇佳 丁非白 沈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