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今年冬季和明年春季的能源稳定供应,多地多部门打出“组合拳”,作为“国家队”的中央企业紧急部署保电保煤保暖,地方则调整机制允许电价上浮,疏导发电成本,解决煤电企业亏损问题。金融扶持力度也在加大,防止信贷“一刀切”。
应当说,这些措施都是对的,也是必须的,是缓解电力供应紧张矛盾必须的举措。保障电力供应,决不能“临时抱佛脚”,不能“书到用时方恨少”,不能有“临阵擦枪、不快也亮”的想法。在电力供应问题上,要有运筹帷幄、统筹协调、有序发展的思想,要能够做到,当需求扩大时及时增加供应;当需求减少时迅速储存电能,避免给电力市场造成不稳定,避免给企业和居民带来不利影响。
此轮电力供应紧张,无疑与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有着密切关系,电力供应紧张的现象也不仅仅在中国出现,英国的电价已经上涨了7倍,欧盟各国的电价也都上涨了1倍以上,且没有出现停止上涨的迹象。我国电价调整幅度非常有限,压力都压在了煤电企业身上,企业减少发电也是件正常的事,电力供应紧张也在情理之中。
值得关注的是,按照我国目前的发电产能以及市场需求情况,除了煤电企业要承受很大的成本压力、亏损压力之外,电力市场应当不会出现明显供求矛盾,不应当出现严重的供不应求现象。那么,为什么供需矛盾如此尖锐,供不应求现象如此严重,导致多地出现了限电、拉闸现象?
电力供应紧张的问题不能就事论事,不能只看表象、不看本质,不能只认为是电力供应紧张而已。我们应当对电力供应紧张问题进行全面分析,了解电力供应紧张的根本原因在哪,到底是增量问题还是存量问题,到底是供应不足还是使用存在问题,从多角度入手、全方位解决。
从目前反映的情况来看,显然不只是煤炭价格上涨过快带来的电力供应不足,还有各地没有注重耗能强度控制,与“两高”项目投资过多有一定关系。也就是说,一些地方在耗能强度指标上,不仅没有按照要求得到有效控制和降低,反而因为“两高”项目的增多,出现了耗能强度不降反升现象。如山西省,按照督察披露的情况,全省计划的178个“两高”项目,预计能耗5942万吨标准煤,大幅超出“十四五”时期新增用能空间。这178个项目中,101个在建或已建,其中72个手续不全,比例高达71.3%。除山西省外,全国其他一些地方也都出现了耗能强度上升现象,出现了一些地方政府把“两高”项目当作政绩项目支持的现象,问题最终都转移到了电力市场。
“两高”项目的违规建设,带来的不只是电力供应紧张,还有能耗控制压力加大。这也意味着,目前地方采取的缓解供应紧张的措施,更多的都是治标不治本之策。一手放任“两高”项目上马,一手放宽电价控制,最终的结果,就是对下游企业不负责,对耗能控制不负责,对未来发展不负责。
必须看到,煤炭价格上涨带来的电力供应紧张,一方面造成了电力市场的波动,一方面也将电力供应紧张的内在矛盾暴露了,把地方没有严格执行中央要求、严格控制“两高”项目的行为暴露了。因此,需要深入地分析一下地方在耗能控制方面的行为是否规范、执行是否认真、落实是否到位。没有认真落实的地方,应当好好反思,理顺工作思路,切不可能再为了政绩,置全局和长远利益不顾,给未来发展留下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