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股市里又上演了白酒板块普跌潮,导火索是国家市场监管总局8月20日发布的《关于召开白酒市场秩序监管座谈会的通知》。
召开座谈会等于白酒必须普遍降价吗?当然不是。以往政府部门也多次在中秋、国庆双节等白酒消费高峰之前召开过类似会议,要求企业稳定价格保证供应。不希望白酒过快涨价倒是不假,但毕竟不能与要求降价划等号。监管部门对茅台涨价幅度过高过快现象不满也是真的,但并没有要求整个白酒行业价格刹车。
这次座谈会的议题也不仅是白酒市场本身,而且包含延伸部分的资本市场问题,具体来说是资本“围猎”白酒现象。目前都有哪些资本涌入,究竟是上市公司还是同业企业在收购、究竟是流通渠道在扩大份额还是机构资本在投资、究竟二级市场并购和一级市场投资各占比多少,等等,都需要详尽掌握和审慎评估。座谈会仅限于初步的摸底了解,不代表具体的监管政策出台。
但资本一旦对政府今后的政策方向有不妙的预感,掉转船头的速度很快,且不约而同,于是提前撤退形成了一波行情。资本的反应为什么这样灵敏?这与近年来二级市场投机资本不断并购和炒作白酒是对应的。5年来涨幅超过五倍,如果没有资本的助力,是不可能达到这样的速度的。正是因为以往炒得过热,当事者自然清楚“高处不胜寒”的道理,撤是迟早的事。
这几乎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的天性。暴炒与暴跌总是如影随行,近期的大跌和近几年白酒股一路扶摇直上的行情都是脱离市场真实状况的虚涨虚落,都是将市场真实状况扭曲变形的结果。这也从另一个侧面体现出炒作资本短期投机只挣“快钱”的本性。
资本炒作白酒,尤其是酱酒,不止表现在暴买暴卖股票方面,还体现在一旦发现有快钱可赚,就敢于按自己的意愿“暴力”性投资实体项目。比如此轮酱酒投资潮,大量资本涌入茅台镇,据媒体报道,近一年内居然新成立了12780家“酒业”公司,见酒就收,见厂就谈合作,从大厂到家庭式作坊,有一群排队等着要合伙做生意的人。这其中绝大多数是与酒“八竿子打不着”的门外汉。资本无序扩张暴涨暴跌,不仅扰乱白酒产业健康发展,赤水河环境保护也面临很大威胁。水源都不清净了,还能酿出好酒?
资本是生产要素之一,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投资活跃是经济发展有活力的标志。但资本是有多重属性的,资本寻求增值的本能与整个社会的追求并不总是完全对应的。早在改革开放之初,人们仍生活拮据的时候,就能炒出“疯狂的君子兰”剧情。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财富的积累,形成了规模巨大的社会闲置资金,资本市场上投机的情况越来越明显,投机资本一旦认准目标,就能像蝗虫群一样铺天盖地移动,炒作现象此起彼伏,炒房、炒股、炒煤、炒矿,发展到现如今的炒鞋,等等,可谓层出不穷。相关治理往往是被动应对,哪里亡羊哪里补牢,十个指头难摁一群跳蚤,因此急需改变策略,从一事一策转变统筹治理,比如在资本市场对投资行为进行规范。
当然,在治理资本炒作的同时,还要想方设法为资本开拓出口,疏导资本避免在某一领域过分集中,引导资本往社会发展需要的方向投入,促进资本与实业协调发展,取得整体与局部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