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场发生在芯片产业链上的“内讧”,展示出当前弥漫全球的芯片短缺恐惧症,除了真实的供需缺口外,还包括人为制造紧张的因素。芯片大投资是否超过真实需求,需要考虑其中人为推波助澜的因素。
8月12日,LED电子显示屏厂商蓝普视讯发布公告称,已经向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局提交了《关于富满电子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垄断相关芯片市场的举报信》,希望更多受到伤害的LED实体企业通过合法合理的方式抵制IC封装企业富满电子无正当理由不履行合约和恶意哄抬价格的行为。
据了解,早在7月8日,蓝普视讯就已发出一份倡议书,号召中小显示屏企业集体诉讼富满电子。蓝普视讯透露,截至目前,已经收到了行业近100家IC受害企业的声援、9家显示屏幕企业请求参与联合诉讼。
近百家芯片消费企业以及9家同行都苦于芯片短缺,这个行情一旦传到市场当中,短缺的信号肯定会被看得很严重。但我们看其背后,这近百家企业其实都是被同一家供货企业捉弄,于是传到市场的信号只会更加扭曲、更为扩大。类似这样的现象不止一家,如此一来就使芯片大投资热潮建立在并不准确的供应短缺判断之上。资本市场原本就有高比热值的天性,市场短缺的信号哪怕再微弱,但资本如同潜水艇里的竖耳寻听的声纳,只会将听觉放大。
对当下的全球“缺芯”现象,全球并购公会专家安光勇指出,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大量囤货。囤货加剧了短缺,促使芯片价格上涨,并引发了芯片制造商加大供应的恶性循环。
当前,芯片荒与芯片大投资几乎同步而动,短缺的叫苦声越高,对资本的诱惑力也就越大。一方面,汽车、手机、家电等行业也不断传出芯片短缺的声音,缺芯企业和行业越多,越能显示短缺程度严重。“甚至连苹果也缺”这样的现象更能加剧市场恐慌心理;另一方面,国内外投资芯片成为热潮,众多企业甚至不惜跨界布局芯片项目、扩充产能,结果出现了一哄而上的现象。据国家发改委统计,仅去年上半年,国内就有近20个地方签约或开工建设化合物半导体项目,合计规划投资超过600亿元。为此,去年下半年,国家发改委对各地投资芯片项目已经发出类似警示,要求地方加强对重大项目建设的风险认识,按照“谁支持、谁负责”原则,对造成重大损失或引发重大风险的,予以通报问责。
从全球范围看,最近巨头德州仪器发出警告,半导体投资出现即将过剩的趋势。在“一芯难求”的当下喊冷静,如同在大旱之际呼喊防涝,不知是否会给人杞人忧天的感觉。至于国内,我国对目前的大投资可能过剩的势头感到担忧,这是从整体格局上观察的结果。而只占在一隅角度的企业和投资者可能难以很快感觉到。但德州仪器作为老牌半导体企业,对产业的规律和周期性是有切身感受与深刻洞察的,其警告值得业界重视。
当然,德州仪器作为行业先入者,担心大量的新进入者或对半导体产业生态和供应链造成扰动,也不是没有可能。即便如此,任何一个健康的市场,也总是讲究供需平衡的。一旦出现严重过剩,监管部门也有可能去产能,到时损失的还是投资者。
总之,急于赶热潮的投资者要仔细观察,冷静思考,谋定而动。切不要只看到眼前的芯片大涨价而五行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