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为京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划下重点”,其中,社区居家养老成为了未来五年政策引导、市场倾斜的主要方向。就此,在1月25日北京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小组讨论中,如何补齐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中存在的短板也成为了与会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面对当前市场中仍然存在的社区服务设施利用率低、适老化改造无法充分对接需求、服务人才短缺等问题,委员们各抒己见,为下阶段北京如何让居家银发族“老有所养”出谋划策。
如何提高服务设施利用率?
建立连锁体系集成服务
作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载体,北京的养老照料中心、养老服务驿站网络建设已初现规模,截至去年底,本市已建成这两类服务设施约1300个。然而,总量快速扩容的同时,如何解决部分站点利用率低、闲置的问题,却也成为了北京居家养老服务业的一项重要课题。
“近年来,北京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加速健全,一批精品驿站陆续问世,然而,在热火朝天建设的背后,也仍然存在设施利用率低的现象。”市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盟北京市委一级巡视员宋慰祖坦言,当前,还有一些养老驿站“形式大于内容”,各方虽然下大力气、按相关标准为驿站找空间、建设施、购买服务,却“重建设、轻运营”,在实际服务过程中,人手不足、有硬件缺软件等问题就暴露了出来。
对此,民建北京市委秘书长王虹也提出:“当前,本市养老服务资源配置中的结构性供需矛盾仍然突出。无论是在社区-街(乡镇)-区-市四个层级,还是都市圈层面,都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具体来说,王虹表示,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社区层面养老资源难以获得,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主体小、散、杂,老人参与社区生活缺乏基本制度安排等方面。
就此,去年底,北京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卫健委等部门联合出台的《北京市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管理办法(试行)》就曾提出,本市要建立驿站的准入和退出机制。服务驿站在民政部门备案后,连续三个月以上未开展服务,或者在北京市社会福利服务管理平台上连续三个月以上没有服务流量数据的,将及时终止运营委托协议,更换驿站运营方。
而宋慰祖还建议,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要从“我提供,你使用”向“你需求,我服务”的思路转变,依托规模化的养老机构,建立连锁式的养老驿站服务体系,建立规模化的老年餐饮、助浴理发等服务,支持其与社区医院合作,开展家庭护理、医养结合等服务,以此破解社区养老驿站规模小、市场化服务体系难建立的问题。
适老化改造供需难对路?
引导AI等前沿科技入局
作为居家养老的有力支撑,适老化改造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不过,作为养老领域的新生行业,适老化改造也面临着不少“成长的烦恼”,比如:缺乏统一的产品质量标准、适销不对路等。
具体来说,北京市政协委员、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吕仕杰也提出,在一些住宅小区的公建部分,免费安装的扶手、报警器给老年人的生活提供了不少便利,但仍有待改进的部分。以紧急报警拉绳为例,老年人遇到突发状况时位置有很多不确定性,固定的报警绳和相对有限的长度在突发状况下作用受限。
对此,吕仕杰提出,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信息化、智能化技术、AI的作用,做好老年人安全防护和警报。引入一些高新技术产品,如睡眠监测护理床垫、新型摔倒报警地毯等。借助这类产品,让家属实时了解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心跳、呼吸、血压变化,为老年人健康管理创造更好的硬件环境。
宋慰祖则表示,或可尝试构建大北京养老服务网络平台和线下社区咨询平台,将与养老服务相关的资源进行汇集,分级分类提供可查询、可咨询、可联系、可服务的互联网线上线下的公共服务平台,破解当前适老化改造等养老服务供需难对接问题。让老年人能准确、全面地了解、查找到其需要的养老服务和可选择的产品,服务企业则可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条件,获取最大的收益,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
服务人才短缺难题待解?
专业院校建设“加速跑”
一线养老服务岗位的用工难题,一直困扰着整个养老服务行业。以北京为例,目前北京养老护理人员年流失率为40%左右。不少养老企业负责人都反映,养老护理员来源不足、招聘困难,难以留住应届生及专业人才等已成行业顽疾。
而民进北京市委也在提案中提出,当前,京津冀地区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的院校少,人才培养规模小,老年专业“看好但不看座”,招生难成为常态。而且,三地还没有形成统一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大纲,课程与教材缺乏规范性。尽管政府加大了对现有从业人员的短期培训力度,但培训数量与规模有限。
对此,上述提案建议,要加速推进养老服务专业院校建设,支持社会资本、企业与职业院校进行校企合作,依据养老发展的需要建成若干养老服务职业教育学校。重点面向养老机构管理人员、服务人员、护理人员和家庭照护者等在职从业人员以及进城务工人员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同时,扩大养老服务专业招生规模,制定有关老年服务专业学生的优惠政策,让学生享受相关补贴,为养老服务专业学生设立专项助学金、奖学金。
民进北京市委强调,要健全养老服务人才的在职培训制度,借助有行业特色的高等学校、专科学校、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平台,建立一批养老服务专业的培训基地,开展养老护理人员职前、职中与职后培训,促进养老服务教学与实践的有效衔接。支持将条件较好的社会办养老机构挂牌成为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的实习实训基地。增加培训次数和人数,逐步推进养老服务人员培训的制度化、常态化。
为打破地区、院校之间的壁垒,实现人才更充分的流动,王虹还表示,要进一步破除异地养老障碍,实现设施布局、人才培养等各方面的协同发展。民进北京市委也表示,应尽快研究制定多地统一的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核心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鼓励各地区选派骨干教师到相关高校进修学习。
关键词: 居家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