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部都市剧热播,剧中女主继续着这类剧的“套路”:为送孩子进私立幼儿园,托人找关系,孩子入园后,又削尖了脑袋想挤进“太太圈”。后续剧情尚有待展开,可似曾相识的开头再次引起热议。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让自己受困于工作瓶颈中,从可怜天下父母心到职场打拼路,与生活对接的内容当然会有实打实的共情基础。可要把共情具象化到电视剧里,操作起来并不是简单的平移或放大。这两年,都市剧已是现实题材里颇具观众缘的一类。《恋爱先生》《谈判官》《欢乐颂》《我的前半生》《小欢喜》《都挺好》《安家》《三十而已》……无论是主打爱情、职场,抑或是家庭戏份,忙碌的都市是这些爆款剧的共同画布底色,故事的魅力就藏在摩天大楼与柴米油盐缔结的错综网络里。
只不过,不少剧集在描绘都市生活的斑斓时常常会深陷困局。一方面,人生有成的“度量衡”常在剧中被交托给肤浅的物质攀比;另一方面,为了规避金钱至上论,都市剧里见识粗鄙的“有钱人”亦不在少数。这两种极端让都市剧的创作课题浮出水面——在我们物质生活日渐丰盈的当下,现实题材该如何塑造人物有境界的精神世界?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说:“良性的财富观已成为都市剧创作的新命题。”
豪宅名牌名校的攀比,绝非现实主义真励志
应该说,在树立良性的财富观上,一众电视剧主创还是非常努力的。在一部都市剧中,女主与“太太圈”毅然割裂,她曾汲汲营营想要的那些名利,也在剧本中进行了价值校准。她的那些所谓“精英思维”其实有着情感的源头,她对物质财富的追逐,情感上的动因源自让丈夫能够摆脱物质的束缚、安心艺术上的追逐。用物质的丰富供给精神的驰骋,这样的初衷让剧情的财富观高级了一些,但“何为真励志”依然欠缺一个具有说服力的角色。
这两年,许多都市剧在塑造人物时都会借表达“进取心”来勾勒成长线。有的剧中,女主一出场,坐飞机升头等舱便带着她事先张扬的“励志”;有的剧中,车、房、名牌是角色裁夺准婚恋对象是否“够格”的标杆之一。出入更舒适、住宅更宽敞、学校更具实力……看起来,剧中人追逐的无非是些“现实生活所需”,也都是可以理解的人之常情。可若站在更高角度审视呢?这条万变不离其宗的“育儿成长路”似乎目的太过肤浅。
在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戴清看来,豪宅、名牌、名校等基于物质层面的攀比,绝不是现实主义提倡的真励志,“角色的精神格局需拓展,真正的励志应表现在思想意识、行为逻辑和更高级的社会关切上,而不应简化为步步为营的成功学攻略”。
同样以某部热播都市剧为例,网友评论显示,剧中女主让人又爱又恨,恨的大多是她以物质眼光品人的价值观,爱的则是她与姐妹间的热血情谊。如果问,如何在奋斗励志中体现精神力量?电视剧《鸡毛飞上天》里对成长与励志的塑造更值得现实题材借鉴。剧中,骆玉珠是个从摆摊起家一步步成长为中国女商人的角色。她的财富能不断累积,不仅在于剧本让她的行动与命运深深扎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沃土,更与周遭人、事、物带给她的诚信经商等思想成长无法剥离。
从博大丰厚的传统文化中寻找价值源头,启迪正向思考
李京盛说,如今国产剧普遍面临财富观的表达难,这是时代发展给创作者提出的附加题。“在全民奔小康、创造财富时,我们的作品也应当输出健康、良性的财富观。”
在学者看来,物质财富固然是一种资本,学养何尝不是。用一种资本去鄙视另一种,这依然是种浅显的表达。如何在这之间,既能呈现活色生香的当代生活,又能“高于生活”,坚定我们正向的创作指向,给广大观众提炼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让人感动、催人奋进,这是一个必须正视、解决的新命题。
事实上,古人早在博大丰厚的传统文化里埋下财富观的价值源头,可以启迪今天的正向思考。李京盛提到了儒家——孔子在对弟子的教育中讨论过如何对待金钱。子贡讨教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说了更高标准:“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中国儒家文化对于财富的最低限度是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现实当中就是没钱的人不羡慕有钱人,有钱人对那些贫穷的人也不以财富而傲,这就对了。但孔子提出一个更高的财富观——我们能不能让物质上不丰盈的人依然快乐,让拥有物质的人能乐施好礼。
罗伯特·麦基在《故事》中说:“故事大师对于事件的选择和安排,即是其对社会现实中各个层面之间互相关联所做的精妙譬喻。”在艺术创作上,故事应是生活的隐喻。而优秀的都市剧创作,不仅应映照出现实的镜像,更应启迪观众正向思考,并将其引向现实。(记者 王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