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70年来,在这片有着8000年底蕴的黄土地上,亿万中原儿女团结一致、敢闯敢拼,推动河南大地改革潮涌、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新成就,开放的河南越来越“中”!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人民网河南频道联合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策划推出《壮丽70年·河南创造的70个第一》融媒体系列报道,对河南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创造的国内或省内多个“第一”进行集中采访。今天推出第53篇,人民网记者带你感受“空中丝绸之路”的魅力。这是我国内陆第一条成熟的“空中通道”,拥有中部第一的货物吞吐量。
双鹤湖中央公园 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党政办供图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 马国樑 摄
头天手机下单,隔天就能收到来自荷兰的新鲜郁金香。一朵鲜花的旅程,勾勒出一条“全球—郑州—全国”的贸易轨迹,折射着河南郑州这座内陆城市连天接地、买卖全球的澎湃活力。
胸襟向天开,心近海自来。10年前,郑州还不曾起降过全货运飞机,2018年这里国际货运量已紧跟北上广跃居全国第四,开通货运航线34条,通航城市40个,货运总量跻身全球60强。
改变,来自于一条连通欧亚的“空中丝绸之路”。2014年,河南民航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收购欧洲最大的全货运航空公司——卢森堡国际货运航空公司35%的股权。当年6月,“郑州-卢森堡”国际货运航线开通,横贯中欧的货运“空中丝路”正式架起。
“我们开始担心无货可拉,结果发展远远超出预期。”河南民航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明超说,短短五年时间,“空中丝路”由郑州、卢森堡两点一线增加至14个城市,航线覆盖三大洲23个国家近200座城市。“空中丝路”的成效,充分体现了“一带一路”沿线参与国家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与愿景。
郑州、卢森堡,相隔万里,如今正越靠越近。
起飞、降落,每周40架次货机往返两地。一起一落间,亚欧大陆多出一条“空中丝绸之路”。中国和欧洲,借此紧密联系在一起,年均运输十多万吨货物。
卢森堡货运航空 马健 摄
为什么是郑州和卢森堡?位于欧洲核心位置的卢森堡,虽然是个仅有50多万常住人口的国家,但其方圆500公里范围内聚集了欧盟40%的产出,800公里范围内聚集了欧盟79%之多的GDP生产或消费;而中国的中部城市郑州,方圆500公里辐射全国人口和经济总量超过三成。两个“枢纽”的“牵手”意义重大。
“郑州几乎在用‘飞一样的速度’在发展。”邦达货运郑州分公司总经理郭黎民说,在此之前,郑州做航空货代的公司不过三五家,今天已是数百家。6年前,郭黎民从国企辞职,两手空空。他绝不会想到,如今他的公司仅鲜花进口量,一年就有4万多公斤。航线通到哪儿,郭黎民就把生意做到哪儿。挪威的三文鱼、法国的生蚝、以色列和厄瓜多尔的鲜花,流通中的每分每秒,都能折算成看得见的资金。
“国际贸易头号货币是时间,其次才是美元。”郭黎民说,一线城市常常要排队报关,一天走不了就多一天仓储费用。郑州基本是随到随通关,交通发达,能节省大量时间和成本。速度取决于每个环节的接力。六年内,港仓内移、区港联动等改革催生了一站式作业、一体化通关。“7×24小时”预约,随到随检,随到随通关,通关时间缩至全国平均速度的1/27。
五年时间,不靠海不沿边的河南,一条跑道飞蓝天,通过打造开放通道、建设开放平台、创新开放体制,为我国内陆地区探索出一条依托航空扩大开放转型发展的新路径。
智利的车厘子、德国的啤酒、荷兰的鲜切花从这里“入关”分拨到全国各地,一批批中国制造商品从这里发往全世界。郑州已是全球手机、高端汽车零部件、冰鲜水产品、进口水果集散中心。“空中丝绸之路”成了带动郑州、河南乃至中原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