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结束之后,关于李楠下课的声音就不绝于耳。
尽管篮协一再辟谣,但剧情最终未能免俗。
李楠还是下课了。
成王败寇,按理说作为主教练,李楠下课不冤。 但是在中国男篮结束世界杯之旅的时候我曾说过,“喊李楠下课,不是治愈中国篮球的开始。”
培养一个好的年轻教练在中国不比培养一个优秀球员简单,如果就这么草草的否定一个已经培养了两年,而且有过大赛成绩的教练,之前的所有学费,可能都白交了。
中国篮球不缺喊口号的人,缺真正能看清前路,做正确决定的人。
在舆论压力之下,李楠卸任在所难免,而杜锋接任,却也是勇气可嘉。
实话说,我是挺佩服杜锋的魄力。 一头是联赛,一头是国家队,任何一处出了问题,他都是要被架在火上烤。 这个挑战是前所未有的。
从前也有过类似邓华德时期的国家队和俱乐部一肩挑,但此一时彼一时。 如今中国篮球正处最黑暗的谷底时刻,杜锋愿意去承担这份责任,这份担当难能可贵。 很庆幸,在遭遇世界杯惨案之后,决策层没有选用洋帅。 在艰难时刻仍然信任并且使用本土年轻教练,这是中国篮球在意识层面的一大进步。
其实杜锋重返国家队并不是仓促之间的决定,世界杯之后篮协就在和他接触。 当初国家队主教练竞争,杜锋是败下来的一方,现在凭借联赛的夺冠成绩,从哪跌倒从哪爬起来,这倒是非常符合杜锋不服输的性格。
在官宣之前CBA官方上线了总决赛纪录片《敢梦敢当》,这部片子让全国球迷看到了杜锋不为人知的一面。 他百变,睿智,果敢,运筹帷幄,善于发掘年轻人的潜能。 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这部片子为杜锋接手国家队做了一次完美的形象铺垫。
中国男篮在CBA第25个赛季揭幕前夜,迎来了杜锋时代。
人气,实力,机遇,一切都众望所归。
杜锋说: “要有工匠精神,兢兢业业尽力帮助球队。 ”工匠精神是什么,是专注、极致、耐心和不投机。 在急功近利的大环境之下,中国篮球需要工匠精神。 在明确了对的方向之后,我们要相信时间的力量。 杜锋没有瞬时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他需要信任,需要时间,需要自由发挥的空间。 在篮协的官宣之中,明确提到了新一期国家队目标不只是奥运落选,更着眼于2023年世界杯和2024年奥运会,甚至更长远的未来。
这个更长远的未来不敢奢望,如果这个周期能足够长到2024年奥运会,相信那个时候的中国男篮会有一个全新的面貌。
亚运会之前,李楠说,“我想去证明自己。 ”
我问他,证明什么?
他笑着说: “证明我的成长和提高”。
彼时的李楠,意气风发。 亚运会恰恰是他从国家队教练生涯的转折点。 从红队教练到国家队主教练,他用一个亚运会冠军成功上课。
世界杯之后,李楠下课了。
这又证明了什么?
答案很明显,证明他执教能力不行。 从行到不行,短短一年时间,李楠就被否定了。 是他的执教能力退步了吗? 很显然不是,只能说是他不足够好,没有好到可以带领中国篮球在世界大赛上完成蜕变。
亚运会结束,李楠成长了,也提高了。 到了世界杯的舞台上,李楠的成长和提高被证明还不够。 世界杯结束后,很多人都在设想,如果当初让杜锋去带领这支男篮,一定不会如此狼狈吧。
一定吗?
从结果倒推的评价,是不公平的。
李楠下课之后,易建联发声说: “成绩不是唯一衡量付出多与少的标准,把国家荣誉当作自己奋斗的目标和梦想时,成与败,都应得到一份应有的尊重。 因为这需要一份常人难有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 ”
曾经中国篮球的英雄,在谢幕之时,也理应获得尊重和体面。 这才是一个健康篮球环境下该有的人情味。
李楠在他的卸任感言中说“挫折不会减少我对篮球的热爱。 行远自迩,登高自卑,后会有期! ”我们希望在未来的中国篮球教练员的岗位上能够再次看到他。 尽管世界杯失利了,但他依然是中国篮球教练员中新锐一代的中坚力量。
杜锋接棒李楠,对于中国篮球来说,谈不上好事或是坏事。 李楠没有那么差,杜锋也不是点石成金的救世主。 中国篮球现阶段缺乏自我认识的勇气,我们的现状,我们的问题,在世界杯之后该正视了。
中国篮球的病,不是一个人可以治愈的,需要更多人,齐心协力,前赴后继的努力。 未来奥运落选赛,大概率是没希望了,但是当这个事真正成为现实的时候,希望领导不要再坐不住了,给杜锋多一点信任,少一点浮躁,中国篮球才是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