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提升,我国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其GDP占比相继超过第一、第二产业达到51.6%,占据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生活服务业涉及到千千万万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医、养、玩、乐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行业面广、类型复杂,在稳定经济增长与吸纳就业上发挥着“稳定器”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新经济”蓬勃发展,衍生出了一片新职业的沃土。越来越多的人在放飞个性的同时,也为社会创造新的价值。近日,智联招聘针对生活服务业新职业人群开展了一轮调查研究,发布了《2019年生活服务业新职业人群报告》。
《报告》通过分析我国生活服务业新职业的发展背景、发展现状和典型案例,对生活服务业新职业人群进行画像,全方位反映生活服务业新职业人群的风貌,展现新经济蓬勃发展背景下生活服务业新职业人群的生活状态和社会价值,探寻新职业发展对稳就业和提高就业质量的作用。
1、生活服务业成新职业摇篮 新职业展现新就业形态
报告中新职业是指我国生活服务业新兴业态中的新就业形态,这些新就业形态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具有相对独立成熟的职业技能。这些新职业,有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尚未收录的职业,包括外卖骑手、酒店收益管理师、外卖运营规划师等,有的是已收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之中的职业,但近几年这些职业的职业内涵、从业方式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包括健身教练、造型师、育婴师等。
从2004年发布新职业名单工作开始至今,我国累计发布了13批次135个新职业。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我国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得到广泛运用,在加快传统服务业数字化升级改造的同时,还为新兴职业的涌现提供了客观基础。
2、新动能推动新职业出现和发展 新职业蕴含着时代新意
新经济促进新动能,新动能转而推动新职业的出现和发展。美团为代表的生活服务电子商务平台,催生了包括外卖运营规划师、美业商家培训师等新的就业岗位和形态。此外,围绕新的生活服务需求发展也诞生了一批新兴职业,在智联招聘网站上可以看到如电竞赛事运营、轰趴馆店长、网店美工设计等。
这些新就业形态是产业迭代升级、数字化变革升级的产物,蕴含着时代新意,具有四大特点:一是机会多,生活服务领域覆盖范围广、市场大、消费者和用户多,为新就业形态的出现提供无限可能;二是技术强,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应用,加快了生活服务业的线上化发展,驱动生活服务领域诞生了一批具有市场营销、数据分析等复合能力的新兴职业;三是职位细: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新需求衍生了多元的垂直细分新兴职业,精细化的专业服务成为新时代新职业从业者的出彩名片;四是专业精,专业化成为新职业从业者的就业新壁垒,匠人精神在新职业从业者中备受推崇。
3、新职业见证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之路
一个新职业潮涌的时代,必然跳动着强有力的经济脉搏。如今,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有了极大的调整,社会需求更加多元化,就业结构也出现新变化。新职业作为服务消费发展的活力之源,其大批的出现和发展也见证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之路。
这首先表现在服务消费作为我国消费持续扩张的重要带动力量,推动消费成为拉动GDP增长的第一驱动力。同时2018年我国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态势明显,由基本生存型向发展享受型转变。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的生活服务提质扩容为新职业的涌现提供了沃土。
其次表现在服务业吸纳就业,据人社部测算,2009年到2012年期间,服务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带动新增就业70万人;2016年,服务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创造约120万个就业岗位,服务业拉动就业能力明显增强。同时生活服务业也对人才供给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复合型、专业化的服务业人才缺口较大,生活服务业成为优质新职业从业者的蓄水池。
再次表现在城市生活服务业发展为新职业的发展助力,经济活力强、营商环境好的城市,新职业发展态势良好。本次调研数据显示,新职业人群平均薪酬位列全国TOP10的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杭州、南京、苏州、深圳、广州、武汉、成都、天津。
最后表现在多个群体通过平台生态产生连接,共同成长获利。例如,美团作为生活服务领域的超级平台,一方面通过科技实现消费需求与消费体验的数字化,大幅增强了消费者与商家的连接。另一方面,平台通过营销、消费场景、管理以及供应链等四个方面带动商户经营管理的数字化。在美团等生活服务电子商务平台的助力下,线下分散、体量较小的商家有机会通过经营管理的数字化实现多方协同,不断提高经营效率与服务质量。
4、80、90后成为新职业主力军 新职业为毕业生提供多样化选择
不断涌现的新职业,为更多人提供了人生出彩的机会。本次调研数据显示,80后和90后成为新职业从业者的主力军,占比超过90%。其中,1990年以后出生的新职业从业者占据半壁江山,1995年以后出生的新职业从业者的占比超过22%,他们大多处于刚毕业或毕业不久的状态,未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本次调研数据显示,七成新职业从业者为大专及以下学历。生活服务业相对通畅的就业机会和较稳定的收入来源为那些拥有一技之长、教育程度中等的年轻人提供了学以致用的空间。
生活服务行业不仅是初入职场者的就业选择,也为工作经验丰富的从业者提供了就业机会。根据对不同年龄段新职业从业者的行业选择偏好TGI分析得出,如洗浴汗蒸、足疗按摩、洗涤维修、家政保洁等集中的休闲娱乐、社区生活服务等行业吸纳了很多40岁以上的从业者。
随着生活服务业的转型升级,一批高学历人才也积极投身新职业。新职业时间自由、收入高、灵活度大等因素,吸引着高学历人才。本次调研数据显示,三成新职业从业者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同比2018年这一比例提升了2.11个百分点。高学历人才爱从事的TOP3新职业是心理咨询师、整形医生、STEM创客指导师。
5、新职业发展提振就业景气 24.6%从业者月收入过万
2019年一季度《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显示,新职业就业岗位较多的行业,如教育培训、酒店餐饮等,在2019年第一季度的就业景气指数较高,就业形势较好。新职业发展不断为城市就业增添活力,提振当地就业景气。
本次调研数据显示,半数新职业从业者月收入高于5000元,达到55%,24.6%的新职业从业者的月收入过万。其中,5.6%的新职业从业者的月收入达25000元以上,6.1%的新职业从业者的月收入为15000-25000元(含),12.8%的新职业从业者的月收入为10000-15000元(含),30.4%的新职业从业者的月收入为5000-10000元(含)。根据调研数据计算的TGI指数,月收入在一万元以上的新职业岗位主要集中在宠物、结婚、休闲娱乐、医美、亲子等新兴生活服务业领域。机遇与挑战并存,这些新职业领域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壁垒,行业收入也随着行业门槛的上升而水涨船高。
6、斜杠青年成新职业者标配 四成新职业从业者无法实现双休
新职业者都有一个重要标签——“斜杠青年”。据《新时代新青年:2019青年群体观察》显示,斜杠青年成当代青年标配,29%的青年有兼职工作,收入来源多元。新职业从业者的工作时间相对来说更加灵活,这意味着他们可以有一份甚至多份兼职收入。本次调研数据显示,接近二成的新职业从业者有一份及以上兼职,这也与大多数青年的工作状态相符。兼职选择中,数据显示,兼职选择中民宿房东最为集中,其兼职群体占六成左右,最爱跨界开民宿的五类人群分别是:设计师、事业单位行政人员、自由职业者、学生、教师。其后依次为新媒体从业人员占5%,设计人员占4%,司机代驾占3%,微商代购占1.4%,快递骑手占1.3%。
高收入的背后,是辛勤的付出本次调研数据显示,近40.2%的新职业从业者无法实现每周双休、只能单休,还有10%的新职业从业者仅能在春节期间休息。超七成新职业从业者每天工作时长超过8小时,其中有18.1%的新职业从业者每天工作10-12小时,9.7%的新职业从业者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按照每周工作6天计算,27.8%的新职业从业者每周工作时间超过60小时,这与互联网行业程序员的工作时长不相上下。
7、新职业从业者深耕服务业 近四成新职业者看好行业发展前景
不同于“闪辞族”,新职业从业者身处服务业,长期与客户接触,获得感强,对工作抱有较高忠诚度。本次调研数据显示,超三成新职业从业者坚守在本岗位从未换过工作,27.1%新职业从业者工作三年以上才更换工作;15%的新职业从业者虽变更了职业,但依然深耕服务业。新职业从业者们秉持“匠心演绎匠人”的精神,力求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将服务体验做到极致。
是什么吸引新职业者们保持高忠诚度?收入并不是左右他们职业选择的主要因素,本次调研数据显示,新职业者选择当前职业排在前五位的原因是:行业发展快、前景好,纯粹喜欢和热爱,可以和不同人打交道,想尝试新领域,工作时间灵活。近四成的新职业从业者看好行业发展前景,31.7%的新职业从业者选择本工作是出于纯粹的喜欢和热爱。
如今,层出不穷的新职业让社会分工不断精细化,日渐公平开放的环境和宽松有序的氛围给了每个人自由择业、融入新兴业态中不懈奋斗的机遇。新职业的诞生,为无数人提供了就业岗位,也为无数人创造了生活便捷。面对新的就业形势,劳动者不能放弃学习与创新,要积极顺应市场,找准需求定位,提升职业技能,增强核心竞争力。当经济发展的时代风口与个体成长的职业路径相交,应势而谋、因势而动、顺势而为,就能赢得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