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工作人员在西塔台上调试设备。记者 潘之望摄
昨天,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凤凰之眼”西塔台正式通过竣工验收,实现整体交用,将全力保障9月正式开航。
塔台被称为“机场之眼”,也是保证航班有序运行的“大脑”。“作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关键组成部分,未来西塔台将担负大兴国际机场70%以上飞机起降指挥任务。”施工方住总集团相关负责人说,西塔台建筑高度70.3米,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地上结构20层、地下结构1层,包括指挥中心、管制室、检修环、讲评室、设备间、UPS间以及机坪管制室等。
从外观上看,西塔台外立面造型由12个模块化的单元体围绕拼接而成,似凤凰的羽毛聚集簇拥。西塔台的圆形指挥室是俯瞰整个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的绝佳位置。先乘坐电梯到12层,再爬3层楼,便可抵达塔台顶端的圆形指挥室。只有身处这里,才能“跳出机场看机场”,让有“空中交警”之称的空中管制员工作时视野开阔无死角。
西塔台项目负责人周鹏介绍,指挥室总面积125平方米,360度环形视窗由12个模块化的玻璃单元体围绕拼接而成。每块大玻璃上边长为3.6米、下边长3.16米,高3.25米,玻璃厚达3.6厘米。这12块巨大且厚重的玻璃窗,每块重达1.24吨,倾斜安装在距离地面70多米高的塔台指挥中心外墙上。
据介绍,这种视窗玻璃,是国内极少使用的半钢化三层夹胶特种玻璃。不但具有钢化玻璃强度高的优点,同时又避免了平整度差、易自爆且容易整体粉碎等缺陷。
记者注意到,指挥室的天花板和地板全是黑色的,凸显室内各种设备的显示屏幕。没有亮堂的顶灯,这里只有24盏射灯精准对着12扇落地窗前的控制平台投下低调的光,最大程度上避免工作人员受到光线刺激而影响观察能力。
西塔台总建筑面积仅有3795平方米,却使用了1900吨钢筋,钢筋用量是普通工程的3倍以上,位居全国同类建筑前列。施工时,工程内外两层加起来有近30个型钢钢筋柱,每个型钢钢筋柱有300多根钢筋,焊接点少则3000个,多则10000个,整个钢筋绑扎过程就如同织网,最密集之处连一根手指都难以插进。
塔台工程外幕墙展开面积多达8000平方米,仅双曲面幕墙就占据了工程量的三分之一。“由于幕墙造型复杂多变,结构材料较重,因此对安装和拼缝精度要求极高,为幕墙施工增添了不小的难度。”周鹏表示,技术人员采用BIM三维施工技术,在现场同步采取预拼装措施,全力保障施工精度和质量标准。
“目前,西塔台正在按进度有条不紊地进行系统安装和调试,管制员们也在进行训练,确保大兴机场如期开航。”华北空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西塔台不仅拥有高颜值,更是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这里将在全国第一个实现高级地面引导系统四级标准(五级为最高),实现自动识别航空器在跑道及滑行道上运行的潜在冲突,并发出告警,自动对航空器滑行路线进行规划以及进行地面灯光引导。
华北空管局方面介绍,西塔台将在开航后承担航班起降、地面滑行等空管指挥重任。塔台管制员们要“耳听八方”“眼观六路”。耳朵要听耳机里的通话与机组沟通,要听着无线电800兆频率与地面各单位协调,还要听现场主管发布的实时运行信息;眼睛要看自动化系统里航班的实时动态,要观察空中航空器的姿态,要扫视跑道察看地面运行情况。“既要一心多用,又不能出现纰漏,既要保证安全,又要兼顾效率。”华北空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凭借地面高级引导系统、先进的盲降系统、HUD(平视显示器)等“法宝”,大兴机场在低能见度条件下的保障能力在世界范围内也属于先进水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还将首次引入进离港排序功能,对进港和离港航班自动排序,减少飞机盘旋和跑道等待,合理调配空域和机场资源,进一步提升运行效率。(记者 曹政 董禹含)
关键词: 新机场“凤凰之眼”竣工交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