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十里八村的人,对朱老师的评价都很高。如果说要评个楷模,我们朱老师一定会榜上有名。”昨日下午,66岁的鲁文明告诉记者。据悉,家住信阳市浉河区吴家店镇的朱天珍19岁踏上三尺讲台直至退休。之后,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朱天珍重回讲台,传道授业。如今,78岁的朱天珍已在讲台上深耕59载。面对大家的肯定和赞扬,朱天珍却谦虚地表示自己“很普通,就是有点舍不得这个讲台”。
几代人同上“最后一堂课”
朱天珍出生于1941年6月,家住信阳市浉河区吴家店镇太阳坡村小学西校附近。
“教了一辈子书,今天却是最后一堂课了。往后,我就不能再教孩子们了。我心里很舍不得离开讲台,也舍不得孩子们。”6月19日下午,在太阳坡村小学西校一年级教室内,朱天珍情绪低落、有些伤感。当天,是朱天珍在太阳坡村小学西校任教的最后一堂课。下课以后,学生们就要准备期末考试,而她也将离开坚守了59年的学校和教室,告别教育事业。得到消息的学生们纷纷前来,或坐或站,陪同老师上完最后一堂课。在人群中,记者发现有4、5岁的孩童,有中年男子,也有60多岁的老人。而这些不同年龄段的乡亲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朱天珍的学生。据了解,1960年,19岁的朱天珍登上讲台开始授课。退休后,热爱孩子的她再次回到讲台,发挥光与热。59年间,朱天珍教过的学生不计其数。
勤恳教学 三尺讲台深耕59载
昨日,记者一行驱车1个小时,从信阳市区赶往浉河区吴家店镇太阳坡村小学西校。该校建成多年,设施较为落后。学校办公室的黑板上,白色粉笔记录着朱天珍的分工:一年级,语文、数学、品德、社会、体育、美术、音乐、劳技和班主任。顺着乡村道路向西行走约200米,记者一行来到朱天珍的家中。放眼过去,整个屋子简陋、干净、整洁,家中没有像样的家电,生活所需的几件家具已年久破败。朱天珍指着门口的杂草告诉记者:“以前教书,我没有时间来除草。往后不上课了,我就能收拾收拾了。”
朱天珍身高1.5米出头,体重只有72斤。老人精神矍铄,行走利落。在采访过程中,不断有同村的学生前来串门。朱天珍老人热情地招呼学生们吃西瓜、喝水。记者注意到,遇到客气推让的,朱天珍拿着西瓜就往学生手里塞,就连屋门外面的孩子,朱天珍也是细心招呼着。
太阳坡村小学校长李广祥告诉记者,多年来,因为师资紧缺,朱天珍一直包班,负责给学前班和一年级的孩子授课。“我们学校地处偏远,全校只有我是公办教师,其余三位都是代课老师。作为包班老师,朱老师周一至周五,每天要上7节课。这么多年了,朱老师从未有过任何怨言。”李广祥告诉记者。“我也问过她这么付出值不值得,她告诉我说跟孩子在一起,她觉得很快乐。”李广祥补充道。
“我没调到这个学校之前,就已经听过朱老师的事迹和为人了。朱老师心地商量、人格高尚、热爱教育事业、爱护学生,总是默默付出不图回报。”李广祥告诉记者。在教学上,朱老师总是第一个到校。即使是节假日期间,朱老师也总是积极承担起护校的责任。平时,如果学生们在学习上或者生活上遇到困难,朱老师也总是尽力去解决。
一家28人 她教了20人
“我们一大家28口人,其中20人是朱老师的学生。朱老师教了一辈子学,我们村上至70岁的老人,下至4岁的孩子,绝大部分人都得到过朱老师的教诲和恩惠。”提起朱天珍,今年70岁的严祖祥告诉记者。
作为班级里的“大学生”,严祖祥告诉记者:“朱老师教我三年级。十多年后,朱老师又教了我的儿子,后来又教了我的孙子、重孙女。真没想到,她竟然能教我们我们一家四代人。”在采访中,严祖祥掰着手指计算:“我和妻子、4个儿子、2个儿媳妇、6个孙子、4个孙女、2个重孙女,算下来一共20口,都是朱老师的学生。”
“我今年68岁,儿子38岁,孙女17岁。朱老师也教了我们家三代人啊。”坐在一旁的朱崇华告诉记者。据悉,在太阳坡村,朱天珍教过的学生中,有30余户三代同堂。“1960年,朱老师教我二年级。8年后,在朱老师的影响下,我成为了朱老师的同事。”朱崇华补充道。
爱生如子 她省下口粮为学生
“我记得很清楚,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很穷,缺吃少穿的。但是朱老师却宁愿自己不吃,也要省下来粮食给学生们吃。那时候不懂事,老师端来饭菜我们就一顿狼吞虎咽,也不知道问问老师吃饭了没有。时隔多年,再想起朱老师对我们的所作所为,我们真是感动。”47岁的张金远动情地告诉记者。
在采访中,多位学生告诉记者,他们曾吃过朱天珍端来的饭菜,曾在天黑不便时,由朱天珍护送到家里,曾在生病时,被朱天珍背在背上小跑着送到医院。
“60、70年代,大家普遍很穷。雨雪天气,乡村道路泥泞,学生们回家不方便。朱老师就从自己家里端来饭菜,让孩子们填抱肚子。碰到孩子们淋湿了衣服和鞋子,朱老师也总是从自家找到衣服给学生换上,或者把学生的凉手凉脚揣进自己怀里捂热。”李广祥告诉记者。
据了解,朱天珍育有5子2女,家庭并不宽裕。“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我都十多岁了还整天光着脚。为了节省粮食,我们一家每天只吃两顿饭,还吃不饱。为了不饿肚子,母亲总是让我们早早就睡觉,因为睡着了就不饿了。可是,母亲却总是把家里的饭菜端给她的学生们吃。甚至她自己少吃或者不吃,也要把剩下的食物送到学生那。那时候父亲很不理解,还经常为此生气。但是过后,母亲依旧如此。”朱天珍的小儿子程青远回忆道。
程青远告诉记者,多年来,母亲对待学生们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如今生活条件好了,看到学生中午不回家,她还会将家里蒸好的鸡蛋端到教室,下雨天还会从家里拿去雨伞或者防水的塑料薄膜。
勤恳教学 甘心奉献
“学前班和一年级是教育的启蒙阶段,孩子其实比较难带,但是她却带了这么多年的一年级。周边的孩子基本上她也都教过。回想起上学时光,我们也真的很感谢朱老师。”太阳坡村多位村民告诉记者。
程青远告诉记者,母亲一向独立,不喜欢给别人添麻烦。工作上也很认真负责。“我印象中,母亲自从教之后,就坚持批改作业。以前条件不好,母亲经常伴着摇晃的煤油灯光,批改作业到深夜。去年,她的一只眼睛因为白内障失明,也没能阻挡她批改作业的步伐。”程青远表示。
面对大家的肯定,在采访中,朱天珍却多次表示自己的所作所为“很普通”。“我就是喜欢孩子,和孩子们在一起时, 我就觉得生活很简单,很快乐”。朱天珍多次告诉记者。
在工作中,朱天珍谦虚谨慎。为了适应教学要求,她总是不断学习、四处请教。眼下,由于年龄以及身体原因,朱天珍告别讲台和她最爱的孩子们。谈及以后的生活,朱天珍告诉记者,生活能够自理的时候,她不愿意去麻烦别人。闲暇时间,她会种种菜,养养鸡,自给自足。
热心奉献 乡亲们盼着给她一个肯定
同村的乡亲们告诉记者,朱天珍心地善良,见不得别人日子过得不好。“谁家里有啥困难,只要她知道,绝对二话不说主动帮忙。”66岁的学生鲁文明告诉记者,多年前,其子从牛背上跌落,摔坏了胳膊。“大半夜的,她知道了就赶到我家里来了,还想法帮我联系医院和医生。我们这十里八村的,你都尽管去问,没有一个人说她不好的。”鲁文明不断跟记者强调。
“她做了很多,大家也都看在眼里。可是她却从来不计较回报,也拒绝别人对她的付出。”李广祥告诉记者,朱天珍重病期间,同事们带着礼物去看望她,结果礼物被一一退回。学生们事业有成回乡看望她,她却将学生送来的现金转赠给了学校。“学校也提出给她适当增加一些补助,可是都被她拒绝了。”李广祥称。
2018年10月,朱天珍感到身体极度不适,在家人的强烈要求下,她向学校告假两天,到信阳市中心医院做了病情检查,后又到武汉同济医院复查。经确诊,朱天珍患上了罕见的“肺隐球菌病”,附带“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低钾血症”和“低蛋白血症”。经过一个多月的住院治疗,病情好转。但从此每个月要靠4000元的药物维持。“她退休工资不到2800元,加上代课工资650元,都不够她治病吃药的。尽管如此,她仍然谢绝了大家对她的帮助。”同村的村民告诉记者。
“我现在没有什么任务,人家家里有孩子、有老人,花钱的地方多,我不能接受人家的财物。”在采访中,朱天珍向记者解释了谢绝大家好心的原因。
“朱老师做了很多好事,工作上兢兢业业,默默奉献,不图回报。生活上,热心帮助大家,细心照顾孩子们。她坚持了数十年,很不容易。我们希望组织上能够肯定她的付出。”多位村民告诉记者。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何正权 李鑫 杨小燕 通讯员 郑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