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第二十二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复兴之路:主流电影的传承与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我不是药神》的导演、编剧文牧野表示:只要符合人类的价值取向,观众看完后感受到的是爱、善良、勇气、温暖、牺牲等等,能给看完电影的人带来灵魂上的力量的,就是主流电影,这和类型、题材,关系都不大。
论坛上,文牧野和大家分享了他拍摄电影所看的三个方面,一是娱乐性,就是拆解和讲述电影的方式,你要怎么让大家喜欢看;二是社会性,这和你选择的题材、你所在的国度和社会息息相关;三是灵魂性,就是是否是主流题材,即你引向的价值观,“这三个偶尔是此消彼长的,我们要做的是协调,努力让这三个方面都饱满。”
拿《我不是药神》的创作过程举例,文牧野表示:“我看到新闻后,首先思考的娱乐性,我想做的有意思一点,不要枯燥。于是先进行类型化,然后在类型化的基础上,一定不能抹掉人类最根本上的爱和牺牲。”
对于“新主流”一词,文牧野认为人类历史到现在这么长时间,对主流的判断其实是差不多的,就是人性,就是人相信人性本善,这是符合大多数人的价值观的。先把价值观立好,爱这个世界,爱生活,爱这个时代,“你相信这个,你其实怎么做都是主流的,要向着光明走。”
对于中国电影的走出去,文牧野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认为,任何一个国家的电影都是大树,所谓的走出去是把枝叶伸出去,而对于树来说,只有根越深,枝干才能伸的越远。”想要往前走,最重要的是基本功,“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做一个电影匠人,我不奔着艺术家去,我只要对得起自己的工作和热爱,踏踏实实当导演就好了。”现在重要的是加强中国电影年轻导演的基础能力建设,“要让大多数都达到80分才行,不然所有人60分,偶尔一个90的,就会散兵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