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及其团队于近期提出应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并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等适应症”等方面取得新进展。青蒿素作为人类抗疟首选的高效药物,它是怎么来的?我们一起走进全国最大青蒿素生产基地——广西融安县。
资料图:广西柳州市融安县泗顶镇青蒿种植基地。谭凯兴 摄
“野草”竟是救命“神药”
六月的融安县,被火辣的阳光笼罩着,不时阵雨突袭。散发着独特气味的青蒿,在融安县山石地中绿意盎然,有的已高过成年人。
从2010年开始种植青蒿的村民朱太光,6月17日,到地里查看青蒿的长势。“以前青蒿在我们农村人眼里,就是‘野草’,房前屋后,田地里都有不少野生的。”朱太光感叹道,猪都不吃,长在地里要拔掉,从没想到它能够用来治疗疟疾,还能种来卖钱。
融安山区里大面积种植青蒿草,这得益于诺贝尔奖得主中国科学家屠呦呦的一项研究成果——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青蒿素也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抗疟药首选药。
过去20余年间,青蒿素联合疗法在全球疟疾流行地区广泛使用。据世卫组织不完全统计,青蒿素在全世界已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每年治疗患者上亿人。
资料图:广西柳州市融安县泗顶镇青蒿种植基地。谭凯兴 摄
青蒿素正是从青蒿中提取而来。青蒿广泛分布于亚热带地区,在广西、湖南、云南、贵州等地,生长着大量的野生青蒿。
据悉,融安县是石漠化片区,境内有7个乡镇属于喀斯特地貌,许多荒山坡地不适宜农作物耕种。青蒿是浅根植物,生长快、适应能力强,特别适合在石山地区栽培,是石漠化治理植物的最好品种。
得知青蒿草可以用来生产治疗疟疾的药物,并且有企业收购,朱太光将家里的三四亩地都改种青蒿,每亩收入近1400元。“每年三四月份播种,管护就是锄草、杀虫,8月份收割后,还能再种植别的农作物”。
2013年起,朱太光还帮着企业收购青蒿干叶,管理着2个乡镇约200亩的青蒿地。青蒿种子的发放,种植户遇到病虫害问题、水淹问题等,都找他。
资料图:农民在青蒿地里锄草。朱柳融 摄
知道青蒿素能救命,不识屠呦呦
在融安县,青蒿草不仅是朱太光的“致富草”。2006年起,融安县以“公司+基地+科研单位+协会+农户”的形式,鼓励民众大规模种植青蒿草。
61岁的农民罗长久,大半辈子在家务农,靠种植甘蔗、玉米等为生。看到别人种植青蒿能获得不错的收入,还可以获得补助,2012年起他和妻子拿出三四亩地尝试种植青蒿。
“‘三分种植,七分管护’,锄草、杀虫,劳动没有不辛苦的。”罗长久介绍,人力投入没有种植甘蔗大,平时还有技术人员指导,他和妻子将他人丢荒的地,都种上了青蒿,前两年最多时种了16亩,但今年因为天气原因,育苗情况不好,只能种8亩。
生长繁茂的青蒿草。王以照 摄
凭借着勤劳的双手,原是贫困户的罗长久,在加大青蒿种植面积后,2017年建起了一栋三层楼房,并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种植青蒿草也不是一帆风顺。“种久了,病虫害也多了,以前种得好能有三四百斤干叶,现在能有200斤就不错了。”罗长久介绍,有时收割时,天气不好没法晾晒,只能看着青蒿叶烂掉。
所幸的是,青蒿种苗及种植技术指导和培训都有企业提供,并与农户签订原料保底合同价(每斤4元)回收青蒿。此外,种植青蒿还实行“以奖代补”方式补助,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每亩可获得500元的补助。
据融安县官方提供的数据显示,该县年种植青蒿约7600亩,农民每亩纯收入1400元左右。
资料图:农民在青蒿地里杀虫。朱柳融 摄
但种了七年青蒿的罗长久,说不太明白青蒿的用处。“参加培训的时候,听说是做成青蒿素,出口到非洲能救人。”罗长久挠着头说,“具体是干什么的真不知道,收割后都有老板来收”。
比罗长久更早接触种植青蒿的朱太光,对青蒿的用处也是一知半解。“了解过青蒿素可以用来治疗疟疾。”朱太光腼腆地说,听说过屠呦呦的名字,“好像是个大老板”。
走进青蒿国家种质资源库
再过约一个月,融安县7600亩青蒿草将迎来收割的季节。农民整理后的青蒿干叶,将被运送至企业提炼成青蒿素,后销往印度制造抗疟疾药物。
在全国最大的青蒿素生产基地——广西仙草堂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仙草堂”),6月17日,工人们正在车间里加工2018年收购的最后一批青蒿干叶。经过提取、分离(萃取)、精制(纯化)等主要步骤后,青蒿干叶将变成无色针状晶体的青蒿素。
仙草堂总经理兰树思介绍,青蒿广泛分布于西南地区,但经过检验,融安种植的青蒿中青蒿素含量最高。2018年,该企业青蒿素产销量约70吨,约占全球总产量近三分之一,位居全球青蒿素产量第一位。
仙草堂青蒿素生产车间里,工人正在作业。覃庆和 摄
青蒿素成品。覃庆和 摄
青蒿国家种质资源库也坐落在仙草堂内,这里保存有青蒿种质资源样品1000多份。
每份样品,有着不同的编号,摆放在陈列柜里。在青蒿组培室里,一棵棵嫩绿的青蒿苗,依靠着营养液在标着不同日期的组培瓶里生长。
据悉,这些组培苗用于实验,主要检验不同青蒿种质资源的青蒿素含量、耐旱性、抗病虫害等指标,寻找出更优质的品种。每年发放给种植户种植的青蒿种子,都是经过技术人员精挑细选的。
工作人员从青蒿国家种质资源库走出来。朱柳融 摄
青蒿种质资源样品。朱柳融 摄
兰树思介绍,2017年,该企业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屠呦呦所在团队)签订合作协议,2018年全面开展项目合作研究,进行种质资源库建设、青蒿新品种培育、青蒿副产物综合利用、青蒿生态种植技术体系建设等工作,利用自身技术优势服务于青蒿产业提高产业技术水平。
在青蒿瓶里生长的青蒿苗。朱柳融 摄
近日,“屠呦呦团队青蒿素新突破”登上热搜头条,在山区里劳作的罗长久依旧没有感受到青蒿素的“火热”。
“今年有可能是我最后一年种青蒿了。”他说,村子现在修通了路,有老板承包村里的地,很多人都租出去了,“每亩每年租金140元,没有种植青蒿赚钱,我也不想租,但少数服从多数。”
一名技术人员在查看青蒿苗长势。覃庆和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