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焕君制作的木偶头饰。
6月8日,在汝阳县陶营镇南庄村一家农舍里,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庄木偶传承人张春海正在模具上制作木偶节目人物,他说,做了一辈子木偶人物,已记不清究竟做了多少。
据南庄木偶剧社团长刘焕君介绍,以前,木偶戏在山西、陕西、河南等地非常流行,民间木偶剧社非常多,木偶艺人农忙时下地干活,农闲时出门演出,给群众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也能补贴家用。但随着电影、电视的普及,木偶戏逐渐没落,快被人们遗忘了。
张春海今年82岁,目前是南庄木偶剧社中年纪最大的,张春海说,他八九岁时喜欢上了木偶戏,通过向南庄木偶戏第一批艺人李孟良、薛万年、李学宗等人学习,逐渐掌握了木偶表演技巧。1981年,村里喜欢木偶的村民重新组建了木偶剧社。
过去,南庄人不会制作木偶,他们表演用的木偶都是从外地买来的。后来,木匠出身的张春海把买来的木偶拆开,反复琢磨,不仅掌握了制作木偶的诀窍,还有所创新。如今,他制作的木偶的嘴巴和眼睛不仅能够通过表演者的操控开合自如,眼珠还能左右转动,甚至能表演人头落地、血水飞溅、喷烟喷火等。
南庄村的木偶戏属于杖头木偶,创始人是清末秀才李孟良,李孟良自幼酷爱戏曲,南庄村的木偶戏无论是道具还是表演,处处都有戏曲元素。
被列为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后,南庄木偶剧社名声越来越大。近年来,逢年过节,民俗庙会等,都有人邀请俺们演出,不仅在当地演出,还到省内不少城市演出,平均一年演出几十场。为了不让南庄木偶失传,张春海和刘焕君在木偶剧社新招了年轻人,手把手地教。今年初,汝阳县文化部门筹措资金,组织南庄木偶进校园,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木偶戏。新华网发(高山岳 摄)
随着张春海手中是线绳拉动,木偶的眼睛和嘴巴都在动。
他们两个在整理头饰。
张春海和刘焕君在排练。
张春海和刘焕君在整理木偶。
张春海在模具上粘贴纸张。
张春海正在制作木偶头颅。
张春海制作的猪八戒嘴巴、耳朵、眼睛都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