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老屋行动”项目之一——浙江省松阳县毛源村徐文生家老屋改造的民宿 姜晓东摄
松阳县城内修缮后的老屋“三进堂”内举办的摄影展 刘斐摄
春节期间,浙江省松阳县毛源村村民徐文生在自家老屋改造的民宿里接待远道而来的客人,老房子宁静古朴、干净整洁,而就在一年前,它还是座漏风漏雨、破败不堪的“危房”。在松阳县城,修整后的药皇宫、汤兰公所、何联奎故居、三进堂等老屋同样热闹非凡,屋内不同主题的摄影文化展吸引市民纷至沓来,而这些老房子此前也曾长期处于破败、闲置、封闭的状态。
这些改变都来源于“拯救老屋行动”。这是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的传统村落保护公益项目,目的是加强传统村落内文物保护单位和一般不可移动文物中的私人产权文物建筑的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
松阳县有国家级传统村落75个,数量居全国第二。2016年1月,“拯救老屋行动”第一个整县推进试点选在了松阳。
通过两年多的实践,截至2018年10月,松阳县首期申报的35个行政村142幢老屋完工验收,修缮建筑面积达96000多平方米。
松阳老屋的修复,带动了经济修复、文化修复、人心修复,并为“拯救老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2019年1月27日,全面推广“拯救老屋”松阳模式,被写进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陈剑)
毛源村徐文生家老屋改造的民宿 姜晓东摄
陈家铺村的老屋改造成的平民书局 姜晓东摄
老屋改造前后对比图 裘基鹏摄
经济修复
倒塌的马头墙重新砌起来,杂草丛生的天井焕发生机……老屋修旧如旧,但同时注重宜居性,植入卫生设施,采用防水、隔音材料,重新铺设强弱电管线,让原住民享受现代化居住质量,并对周边环境开展整治,使村庄整体环境得到提升。
2018年底,徐文生家老屋修缮后的民宿,成为“拯救老屋”项目正式营业的第一家民宿,一开业就收到了不少订单。
在平田村,老屋改造的民宿,床位在假日期间一直供不应求,同样热销的还有通过民宿卖出去的萝卜、红薯干等当地农产品。村里的扎染手工作坊,将本土绿茶、红茶作为染料,制作丝巾、服饰、香包,为古老的村庄带来新的电商契机。
海拔850米的群山之巅,由老屋改造成的陈家铺平民书局,不仅卖书,还卖文化、卖风景,成为游客必去的“网红”打卡胜地,春节期间每日接待游客近千人。
老屋修缮,唤回原住民返乡创业,近两年松阳县常住人口增加4700余人;也吸引有文化自觉的工商资本参与乡村发展,带动民宿、农家乐、生态农业、传统手工业和文化旅游等业态的发展。
同时,老屋项目也吸收了更多传统工匠和劳动力就业,目前参与项目的工匠达到1000余人,初步形成“松阳工匠”品牌,衍生出新的行业经济。
项弄村村民毛仙亮(左)在修缮老屋
外地游客在陈家铺平民书局看书 姜晓东摄
2019年2月22日,首届“中国松阳后·舍艺术春季展”在松阳县竹源乡后畲村举行。徐征摄
文化修复
老屋因年久失修,其中不少曾是历史建筑,维修并非易事,需要一批能工巧匠挑起“拯救”的大梁。
60岁的项弄村村民毛仙亮因为修缮老屋,重拾荒了15年的传统木匠手艺。在一锤一刨中,他找回往日的荣光,骄傲地说,现在儿子也打算跟他学习这门手艺。
参与松阳“老屋拯救”的传统工匠,包括木匠、瓦匠、泥匠、篾匠等,几乎都是50岁以上的老匠人。
面对人员青黄不接、技艺传承困难等问题,松阳县老屋办会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联合举办青年古建工匠培养班,同时引导传统工匠组建专业修缮公司。
老屋得以拯救,传统技能也得到宝贵的修复和传承,本土工匠队伍进一步规范。
老屋修好后,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来到松阳,成为“新村民”“新乡贤”,形成一股艺术助推“拯救老屋行动”的热潮,为老屋和乡村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018年4月26日,画家张明工作室签约入驻杨家堂村老屋,这是传统村落老屋活化利用项目之一。2019年2月18日,来自台湾的王翎芳将美食研究室设在云上平田。2月22日,首届“中国松阳后·舍艺术春季展”在后畲村举行,展出30多位艺术家的油画、水彩、雕塑等100余件作品。其中有14位艺术家已成为后畲村新村民,在村里设立工作室。
截止目前,在松阳传统村落内签订、洽谈、落地的艺术家工作室约有110家。此外,书店、乡村博物馆、居家养老中心、党建中心、中医馆等对老屋的多形式运营,使得乡村活力进一步提升。
春节期间,陈家铺平民书局举办了跨年诗会,村民、孩童、归乡游子、游客欢聚一堂,共享诗歌之美。
徐文生一家在老屋改造的民宿厨房里做饭,老屋炊烟又起 姜晓东摄
吴弄村乡村春晚现场 姜晓东摄
人心修复
由于老屋产权复杂、资金短缺等原因,村民起初并不愿出钱修复老屋,“拯救”工作曾处于尴尬境地。
45岁的包加理是横樟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所在的老屋有760平方米,由17位户主共有。他说:“一开始我也不理解,后来想通了,这是祖辈留下的财产,是我们自己的家,我们有义务保护好,我就反复做其他户主的工作。”
松阳老屋修缮的费用来源,有精妙的制度设计:50%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补贴,20%-30%由松阳县政府补贴,其余部分由村民自主筹措。
项目主体由政府主导转为老屋产权人自主实施,施工单位由必须具备相关资质的企业转为村民自行组织。
更为灵活的管理方式不仅提升了村民参与度,更激发了产权人的自主保护意识,从“要我修”转变为“我要修”,从旁观者转化为主导者,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不断提升。同时,修复成本还降低了30%以上。
“修自家的房子,肯定更用心!”村里参与老屋修复的工匠们都表示,老屋修好了,在外打工的亲人回来也有地方住了。“人老了,总要回来的。这里是家,也是根。”
“拯救老屋行动”不仅保护了传统民居的“形”,修复了乡土文化赖以传承和寄托的载体,更是拯救了人心。
村民说,老屋修好后,年轻人也愿意回家了,村里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家族文化的“根”和“魂”也能延续了。
春节期间,松阳乡村上演了百余场民俗活动和四十余场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乡村春晚,全村老少齐上场,在欢声笑语中讲述自己的乡村故事。
“从来没有见过村里这么热闹、团结,每个人都发自内心地笑,我好激动。以后打算留在村里了,让它一年比一年好……”在台下看春晚的回乡青年王峰表示。
春已至,芳菲来,“拯救老屋行动”二期项目建设正在推进中……
老屋改造前后对比图 裘基鹏摄
关键词: 浙江松阳:老屋春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