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车型库 > 双龙 > 享御

庞大集团遇多个难题 首度亏损高达5.16亿元

大家车网 2012-11-05 08:55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

庞大集团遇多个难题 首度亏损高达5.16亿元(2)

另寻出路

斯巴鲁在华的动向,同样牵动着庞大集团。

近段时间以来,斯巴鲁在华收权传闻甚嚣尘上。据部分媒体报道,斯巴鲁将在今年年底公布收权区域总代理并设立单独销售公司的计划。尽管截至目前尚未有确切计划公布,而资深汽车专家王东(化名)则告诉新金融记者,此事几乎大局已定:“进口车销量积累到一定阶段后,跨国车企收权区域总代理算是一项不成文的"潜规则"了。从2006年开始,宝马、沃尔沃、捷豹路虎、宾利等进口品牌都曾经历过这个阶段。”

汽车资深评论员张志勇亦对此解释道:“一般而言,外资汽车品牌先是试水,然后合资国产,当国产销量和进口车销量发生冲突时,收回代理权成为必然。目前斯巴鲁没有实现合资国产化,按说不应该收回代理权,但是现在斯巴鲁的进口规模越来越大。当达到一定规模后,受市场利益的驱动,斯巴鲁当然想把进口代理权收回,建自己的直营店,利益最大化。”

站在斯巴鲁的立场,其的确有收权的“必要”。斯巴鲁在华共有三大区域总代理商,分别为分管华东六省市的上海安吉、分管华南五省的东莞意美,以及覆盖区域遍及华北、东北、西北、西南20个省市的庞大集团。与此同时,除三者开设的直营店外,斯巴鲁在华还拥有与其他经销商合作的合资店和加盟店。据不完全统计,这些“非正规军”出身、在经营服务质量和抗风险能力上存在风险的经销商网络接近斯巴鲁在华销售网点的30%。

“斯巴鲁在中国是庞大集团撑起来的,但是巨大的利益以及庞大集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强势,斯巴鲁必须对此采取行动。”王东表示,庞大集团旗下的中冀斯巴鲁的网点数量和销量占斯巴鲁在华总量的七成左右,在销量和渠道数量上处于绝对垄断地位,“经销商和品牌商的关系就是这样,前者规模太小,后者嫌其抗风险能力弱;前者扩张太快,后者会感到威胁。”

这意味着,斯巴鲁动一动,庞大集团也会跟着摇一摇。2011年,庞大集团的营业毛利为63.58亿元,其中斯巴鲁销售业务贡献了12.59亿元,占比19.8%;今年上半年,庞大集团轿车销售的营业利润率降至7.84%,低于微面销售的8.37%,而销售斯巴鲁的营业利润率升至19.06%,可见斯巴鲁给庞大集团带来了不小的利润。

这意味着,斯巴鲁一旦收回代理权,由区域总代理商变为普通代理商的庞大集团,不仅要接受区域垄断地位被打破的现实,还将失去一部分进口车高额利润,同时损失掉整车批发和零部件中转两道环节的利润。

退一步讲,即便斯巴鲁在华收权进程缓慢,庞大集团也需重新审视这项金牛业务的未来。今年9月,斯巴鲁在华销量为1857辆,同比减少了64.5%,成为日本厂商在华降幅最大的企业。

摩根大通日前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接下来的第四季度,日本汽车制造商对中国的汽车出口量将同比暴跌70%,2013年全年都可能维持在低水平。

金牛业务受阻,庞大集团必须另寻出路。截至本报发稿时止,庞大集团并未对此做出回应。因而,“后斯巴鲁”时代的庞大集团命运几何,尚不得而知。

事实上,不仅斯巴鲁一项业务面临挑战。2011年以来,我国车市整体增速放缓。经销商退网、“跑路”现象的频频发生,无不提醒着行业寒冬的来临。

“庞大集团此前的扩张快了点,它肯定没有想到经济形势会转这样。新业务本就需要培养期,如今大规模扩张后又马上进入拐点,开始下探,无疑雪上加霜。”陈东升表示。

而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王东指出庞大集团是个高度集权的企业:“权力只掌握在庞总(庞庆华)个人手上。这对创业初期的企业是有利的,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庞大集团必须考虑如何让团队更有智慧,更能驾驭这个大权。”

1 2上一页下一页
共 2 条2/2首页 上一页 12下一页末页

关键词:享御   责任编辑: 可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