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2-07-13 10:08 来源:网摘 作者:
在同系车企共同抵御外部威胁的同时,内部竞争的加剧是在华“一手托两家”的外资车企回避不了的矛盾,这也包括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这对儿兄弟。
可能是为了尽量降低“内部争斗”引发的后果,传说德国大众在产品战略上赋予了一汽大众与上海大众一个不成文的分工,那就是北大众以引入德国大众的原版车型为主,南大众则是以合作开发新款车型为主,虽然按照这种分工,北大众的产品定位高于南大众,但是,纵览大众系在华产品线的分布,可以分明地看出,这种约定俗成的分工,基本上保证了南北大众产品线的相对平衡。
德国大众为了增强本系在华车企产品的合理性,几乎在各个级别都平均分配给南北大众相应的车型。这其中,B级的迈腾和帕萨特、A级的宝来和朗逸、A-的捷达和桑塔纳,都是实力相当并在中国市场成名的重点产品。当然,轿跑细分市场的CC、A0级的POLO等个性化产品,以及A+级的速腾,大众品牌没有给另外一家匹配对应的车型,应该说,北大众在VW品牌上占据了优势。
然而,南大众显然不会在A+这个销售主力市场甘于寂寞,于是,南大众以斯柯达的明锐来参与这块市场的割据,德国大众不仅以此平衡了南北大众在这一市场的关系,还有效避免了多款同品牌车在这一级别市场的恶性竞争。就此来看,南北大众在产品的整体布局上还是相对均衡的。
可能在德国大众看来,如此布局在华产品线,可使旗下多款产品联手冲入同一细分市场,从而形成最大化的覆盖,两者合力,对旁系车企的同级产品形成强力打压之势,大众系的整体竞争力也同时得到强化。而且,如此布局最大的好处在于,无论消费者钟情何种定位、哪种风格的车型,都有本系产品相对应,自己永远是最大的赢家。与此同时,这样既呼应又制衡的车型分配方式,也会促成南北大众两兄弟形成良性的竞争关系,最终给德国大众带来更多的现实利益。
在这方面,宝来和朗逸这对兄弟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两者虽然同属A级细分市场,但在定位上则分别指向不同的消费群体,宝来是以居家全尺寸轿车的形象打动人心,而朗逸则是用动感时尚的元素吸引眼球,大众A级产品给了潜在消费者更多的选择。如此,在两款车型取得可观销量的同时,大众也在这一级别市场取得完胜。
应该说,这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但是,凡事总是利弊共存,相对于德国大众来说,南北大众是同系的兄弟,但具体到两家车企,又都是市场上各自独立的单元。在这种情况下,两个车企出于自家利益的考虑,即使是亲兄弟,为了利益也会“兄弟阋于墙”地动动“干戈”。
即将上市的新朗逸,正处在上市前的预热期,在这个敏感的时段,网上相继出现朗逸与一汽大众A+级的新速腾的对比文章,更有评测文章将新朗逸说成是新速腾的孪生兄弟。无论这是不是南大众的刻意安排,把分属不同级别的两款车硬说成孪生兄弟,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事实上,朗逸和宝来,才是一对大众A级车的孪生兄弟,而这并非无根据的揣测。在2008年的北京车展上,同台亮相的宝来与朗逸,产品代号分别为model-X和model-Y。这也就是说,大众内部自产品研发之初就已经将朗逸和宝来并入同级。而代号为NCS的全新速腾,事实上与代号为NMS的帕萨特渊源更深。
在新速腾上市之初,新朗逸撇下同级的宝来死磕新速腾,固然有高攀上一级车型扩大传播声量的目的,但也不排除借此抬高身价的打算。有新朗逸的评测文章就表示,相对于现款朗逸,“新车虽然面临升级,更具现代感,但价格极有可能会上涨”,或许,这才是新朗逸的真正用心。
关键词:朗逸 责任编辑: 梁世宏
加速(0-100公里/小时) | 刹车(0-100公里/小时) | 实测油耗(L/100公里) | |
13.18 秒 | 42.62 米 | 6.44 L | |
总评分数 | 8.3分 | 测试文章:
|
|
评测编辑:林夕 |
8分 |
对朗逸1.6最大的印象就是它的舒适性,无论是悬挂的设定,座椅的舒适度,对噪音的抑制还是变速箱细腻的工作都透出一种舒服的感觉,不过除了这些我很难再找到喜欢它的理由,动力与油耗并不是我特别满意的,相比之下我还更青睐新宝来1.6款。 | |
评测编辑:张丽 |
8分 |
多了很多适应国情的装备,更加符合国人的用车习惯,但少了德国车的质感,有些遗憾。1.6升的朗逸总体来说符合来百姓用车的需要,但前提是要求不要太高,有得必有失嘛。还是那句话,朗逸最大的意义不是产品本身,而是本土化改造,沿着这个思路,今后的产品会更有看头 | |
评测编辑:陈真强 |
9分 |
我印象里,2.0我就打了9分,1.6升车型经过测试,不少性能还都说的过去,比如刹车稳定性、噪音成绩,都是让我眼前一亮的内容。对于这个大空间家用车,我评价不错,9分。 | |
6分以下:不做推荐 6-7.9分:合格产品 8-9.2分:优秀产品 9.3-10分:强烈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