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的一系列部署,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近日,各地相继出台一系列促消费举措,进一步着力稳住消费基本盘,加快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
多样政策添动力显活力
记者梳理发现,各地根据自身特点出台了多样的促消费政策,以满足居民不同的消费需求。如《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中明确,年内新增非营业性客车牌照额度4万个,按照国家政策要求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
重庆以“爱尚重庆·渝悦消费”为主题,统筹开展了线上线下融合、覆盖各区县及“吃喝玩乐游购娱”各业态的多元化消费促进活动。据了解,截至5月末,重庆市商务委已联动各区县、各大金融机构和上万家企业开展了700余场主题消费活动以及2000余场各类消费促进活动,累计投入资金近10亿元。
山西省开展了以汽车、家电、线上线下零售为主的政府数字消费券发放工作。据了解,截至6月17日,全省政府数字消费券已累计投放金额超9亿元,累计核销约5.5亿元,带动消费87亿元。此外,面向全省15万困难群众发放的1.5亿元“爱心消费券”,旨在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这些举措均取得了经济带动效果和社会效益。
《广东省进一步促进消费若干措施》提出,将设立3000万元“有奖发票”资金,围绕零售、餐饮、文旅、住宿、体育等领域,科学制定奖励办法,在全省范围内根据发票金额开展“有奖发票”活动,提升市场消费活力。
“从5月份的消费数据与高频消费数据来看,当前消费市场的运行的确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其中除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上海等地全面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等因素的影响之外,促消费政策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各地系列促消费政策不仅通过发放消费券、减税补贴等方式提振了消费需求,也对供给端和流通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而促进了消费的回暖。
促消费需进一步挖潜
促消费政策效应持续释放,从长期看促消费还需从哪些方面着力?
付一夫表示,在促消费过程中,当务之急是要稳就业。“就业涉及千家万户的生计和发展,是百姓的财富之源。只有工作岗位稳定,百姓的收入来源才能稳定,对未来的预期才能得到改善,继而更有动力去开展各项经济生产活动或者通过消费来享受生活。”
付一夫进一步说,从宏观数据上看,近几个月的城镇调查失业率的确有上升之势,这显然会影响消费的进一步回暖。为此,需要从稳定中小微企业着手,通过减税降费、发放补贴、减少裁员、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来稳定中小微企业的运行。
“此外,还应该高效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精准施策,抓难点疏堵点,确保物流运行畅通,从而确保消费市场的畅通循环。”付一夫说道。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丽芬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也提到,推动消费有序恢复发展,还需进一步打通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全链条。同时,巩固消费大盘,仍需进一步挖掘消费的新增长点。如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短途游、周边游等“周末微度假”逆势增长。大力发展“周末消费”不仅能帮助人们顺利度过与疫情防控同步成长的心理康复期,且对延长消费链条、壮大消费市场、激发消费活力和提振消费信心都具有重要作用。
这有业内人士提出,发放消费券、数字人民币红包等短时间内虽能提振消费,但长期还需要财政、金融政策相配合。同时,还需要保护生产主体和市场主体,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其信心,进而推动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