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据彭博社消息,中国正考虑出台一揽子房地产政策措施以提振经济。或受传闻影响,当日A股、港股房地产板块集体大涨。中交地产、中南建设、京投发展、金科股份接连涨停,港股多股涨幅超过10%,合景泰富集团、龙光集团更是涨超20%。
根据该消息,传闻出台的政策包括监管部门正考虑降低大城市部分地区购房首付比例、降低二手房中介费,以及进一步放松限购政策,并对去年推出的房地产“金融16条”支持措施进行完善和延长等。不过上述内容截至发稿前,并未获得官方证实。
救市传闻未到
(资料图片)
传闻已过去四天之久,所谓地产救市“大招”还没动静。不仅如此,消息传出当日,国常会召开会议,在产业政策方向上重点提及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内容,也并未提及楼市。
对于一线城市是否有进一步降低首付比以及放松限购政策的情况,财经网与北京当地几位房地产中介沟通,他们均称,“跟原来政策一样”、“没有新出什么政策”。
无独有偶,有市民近日在“上海市委领导信箱”中提出,希望二胎家庭购房贷款首付标准调整“认房又认贷”为“只认房”。
对此,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回应称,市政府相关部门按照因城施策、一城一策的原则统筹研究针对特殊群体、特殊区域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人民银行根据市政府相关要求,配合落实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在本市有过一次房贷记录或已拥有一套房的居民,购买普通自住房首付比例不低于50%,也就是说仍按照原来政策执行。
不过,也有城市在6月率先出手。6月1日,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三部门联合发布文,调整青岛非限购区域购房首付比例,将首套最低调整为20%、二套最低为30%。将新建商品房出售条件由之前的5年缩短至2年,二手房出售条件由2年缩短至1年。
中指研究院机构分析称,青岛进入4月楼市显现疲软,成交量环比下降约五成;5月成交量环比小幅上涨9.8%,仍未见明显起色,在此背景下,青岛积极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目的在于带动房地产市场向上健康发展。
市场尚待修复
业界迫切等待救市政策到来,究其原因还是当下市场依旧不景气,尤其近期房地产市场遭遇连续性退市风波。截至6月6日,已有包括港股新力控股,A股蓝光发展、嘉凯城、泰禾等房企退市,此外,包括宋都股份、阳光城等房企也因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在排队退市中,行业进入新一轮周期性调整阶段,快速重振楼市迫在眉睫。
此外,房地产行业销售基本面也很不乐观,4、5月随着购房者置业情绪回落以及购房政策调整频次下降,市场销售再次跌入下滑趋势中。
据克而瑞数据显示,2023年5月,TOP100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4853.6亿元,环比降低14.3%,单月业绩增幅显著低于前两月水平。1-5月,百强房企累计实现销售操盘金额25352.8亿元,同比增幅较上月回落。市场热度延续平淡,加之多数房企将在今年7月、9月迎来偿债小高峰,若销售长期低迷,债务违约现象或仍会出现。
对于市场修复行情,上海中原地产资深市场分析师卢文曦表示,目前房地产市场信心还没有得到有效提升,仍处弱势复苏阶段,下半年如果整体经济不符合预期或政策上没有进一步宽松,行业复苏节奏会比较慢。
值得一提的是,在融资面,房企“第三支箭”近期有了新进展。5月29日,招商蛇口增发事项获得深交所审核通过,据悉,这是A股房企中首份获批的定增方案,此时有关部门对于优质房企再融资的支持,也给其他处于流程审批阶段的房企一定信心。
呼吁之声不断
“目前房地产行业复苏未达预期,且地产涉及面广、产业链长,这必然造成宏观经济运行不稳以及就业、税收、地方财政和金融风险等一系列问题,而非仅仅只是房企暴雷和违约等单一层面的事件,这也是业界与相关各方期待近期能够大力推出政策以快速重振楼市的主要原因。”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分析称。
那么,当下是否真的需要政策“大招”来激活市场?如何施策更为有效?
柏文喜表示,推出力度较大的政策是十分必要的。对于供需两端而言,目前最有利的调控手段还是降息、降首付,以及放开限购限售,让市场自主调节以恢复行业流动性和促进市场尽快回暖。
而中指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称,短期来看,一二线核心城市政策仍有放松预期,如进一步放松北京、上海普宅认定标准,降低非普宅的首付比例和税费等。
不过,对于政策调整的方向,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表示,自2021年下半年至今针对需求端的政策不断输出,现阶段政策调整空间已经很小,如果一线城市松绑限购,就会违背“房住不炒”的基调。
他还强调,对于供给端来说,要加强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来降低新市民的居住成本,当住房问题不再成为负担,才能把内需和消费夯实起来,等居民未来有一定的积蓄,才会有购房能力。此外,还要把购房环节中的交易成本降下来,如中介机构费率等。
在房企融资政策上,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称,应继续加大“三支箭”支持房企融资措施的落实,开辟绿色通道,加快股权融资审批,扩大增信发债民营房企的受益范围。优化调整“三线四档”及房地产贷款集中管理制度。对近期拿地的民企,加大融资支持,放松贷款融资条件,进而活跃市场。
在化解风险方面,也有业内人士表示,要推进民营房企“逆向混改”,选择专注主业、合规经营、资质良好、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典型民企,鼓励地方国企战略投资入股,增强民企信用及融资能力,化解民营房企信用风险。
文/黄宁(责编:高雅)
编辑:黄宁关键词: